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中國傳統「國際關係」之論述:〈五倫天下關係論〉的規範性理論建構

中國傳統「國際關係」之論述:〈五倫天下關係論〉的規範性理論建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172722
張啟雄
五南
2021年12月25日
173.00  元
HK$ 164.35  






ISBN:9786263172722
  • 規格:平裝 / 436頁 / 14.8 x 21 x 2.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文史哲類 > 歷史 > 史學專題











      本書以五倫的倫理規範為方法論,並以兩漢隋唐五代宋遼諸朝史料為材料,透過華夷宗藩和親或結義,完成理論結合史料的研究。因和親結合五倫遂有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天下規範。因和親而先有漢匈夫婦之邦,後為歷代遵行,遂有翁婿、舅甥及外公孫等輩份關係。隋唐經營突厥有成,被尊為聖人、至尊以及天可汗。五代時更出現敵體的朋友之邦,宋遼則出現百餘年和平的兄弟之邦。五倫典範規範了天下秩序關係。


     





    緒論



    第一章 〈五倫天下關係論〉的理論論述

    第一節 〈五倫天下關係論〉的倫理概念架構

    第二節 〈五倫天下關係論〉的倫理概念圖示



    第二章 漢匈和親下「夫婦之邦」的倫理秩序解析

    第一節、弱勢時代的前漢和親策略

    第二節、強弱異勢的華夷和親策略



    第三章 由弱轉強的後漢初年華夷和親

    第一節 王莽篡漢後的天下情勢

    第二節 光武中興後的天下政局

    第三節 強弱異勢下的漢匈華夷和親

    第四節 經略西域以制北匈奴

    第五節 匈奴西遁路線轉為通歐絲路



    第三章 強勢時代隋對突厥的和親策略

    第一節 長孫晟獻對厥遠交近攻策

    第二節 隋文帝建構的「聖人可汗型」夫婦之邦

    第三節 隋文帝對外和親的建立

    第四節 隋煬帝建構的「至尊可汗型」夫婦之邦



    第四章 超強時代唐對胡的和親策略

    第一節 高祖創唐前後華弱胡強的天下大勢

    第二節 高祖策定遠交近攻的和親政策

    第三節 唐太宗建構的「皇帝天可汗型」夫婦之邦

    第四節 續天可汗時代的形勢起伏與天下震盪



    第五章 五代的五倫天下關係

    第一節 後梁的五倫天下關係

    第二節 後唐的五倫天下關係

    第三節 後晉的五倫天下關係

    第四節 後漢的五倫天下關係

    第五節 後周的五倫天下關係



    第六章 宋遼「兄弟之邦」體制的創建

    第一節 勢均力敵下的宋遼兄弟之邦體制

    第二節 以名分秩序取代戰爭的百年和平



    結論

    第一節 論述

    第二節 總結

    第三節中華世界秩序原理的呈現



    參考文獻

    索引









      丁韙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曾於同治三年(1864年)將亨利·惠頓(Henry Wheaton)所著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 (國際法原理)學說譯為《萬國公法》,並由京師同文館公刊出版。在此之前,《萬國公法》只是規範西方民族國家之間的國際秩序原理,其道理在於各國際體系因其歷史文化價值各有不同所致,故其國際秩序原理也就各有不同。

    因此,英國曾於1793年派遣馬戛爾尼出使中華,於朝見乾隆皇帝時,中國依〈天朝定制論〉往例以貢使待之,因而爆發「天朝上國」對「大英王國」的衝突。此即東方依「天下階層體制」與西方循「主權對等體制」之「天下秩序原理」與「國際法秩序原理」間的衝突。



      然自工業革命後,西方國力急速上昇,英國在國富兵強後,於清末先挾其「船堅炮利」的武威擊敗清朝,再以《萬國公法》的文攻強迫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束縛中國,進而將鴉片合法化以麻醉中國。從此,清朝由《天下秩序原理》規範的天下,淪落成為《萬國公法》規範下的老弱國家。從此,隨著清朝中國的式微,《天下秩序原理》=《中華世界秩序原理》從此就消失不見了。



      規範東亞國際體系的的國際秩序原理,本書稱之為《中華世界秩序原理》或《天下秩序原理》。然而,何謂《中華世界秩序原理》或《天下秩序原理》? 於今,其內涵卻無人真正知曉,蓋其非成文法所致。二戰後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所組織編纂之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中國的世界秩序》(The Chinese World Order)一書來看,這是天下秩序中關於「朝貢體制」的「現象研究」,而非針對天下秩序的「原理研究」。此外,戰後以日本東京大學西島定生為主體之東洋史研究則提出「東亞世界與冊封體制」的研究。前者,開啟了朝貢體制的研究。後者,則開啟了冊封體制研究,可謂東西相互輝映。二位大師因之開創了戰後「朝貢體制」與「冊封體制」的「冊封朝貢體制」研究熱潮,乃有今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地將現象結合理論的〈封貢體制論〉研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甚至擴大其研究的廣度與深度而有進一步拓展建構成為《天下秩序原理》=《中華世界秩序原理》的趨勢。



      《中國傳統「國際關係」之論述?─?─〈五倫天下關係論〉的規範性理論建構》一書,即是一本企圖將傳統中國之「天下關係」與西方之「國際關係」進行切割,進而建構中國之〈五倫天下關係論〉的嘗試性作品。按國際關係一詞乃源自西方,指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各式各樣關係。眾所皆知,西方的「國家」是指民族國家(nation state),理論上為「一個民族組成一個國家」的政治實體,實質上在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民族組成一個國家的案例,比如,較單純的英國尚有英格蘭、蘇格蘭以及愛爾蘭等民族,美國也有原住民印地安民族,西班牙則有加泰隆尼亞民族,日本也有蝦夷民族。那麼,中國的「國際關係」與民族組成又如何?中國因自古以來,即為由多民族所組成的「天下國家」,故它與西方民族國家的觀念截然不同,相互之間所運作的聘交關係,不是西方式的國際關係,而是基於「天下國家」概念所進行之「天下與邦國」間的「事大關係」和邦國與邦國間的「交鄰關係」,因此合稱之為〈事大交鄰論〉。但是天下的共主則由「天下國家」之中,不但最具活力,且最強大的邦國或民族,透過《中華世界秩序原理》的〈爭天下論〉,進行朝代更迭,雖以漢族為主體,但非任何一個民族或某一邦國所得以永久把持或掌控。其中,有華對華的「異姓革命」,也有夷對華的「夷狄入主中國」,因此中國有二十五史記載華夷融合的朝代盛衰興亡。



      在「中華世界帝國」的天下概念下,諸民族在〈封貢體制論〉之下,各自組成邦國,一面向天朝貢獻,一面接受天朝的冊封,故天下之中既有稱可汗的汗國,也有稱國王的王國。相對於汗國、王國,天下之中更有稱皇帝的帝國,統轄汗國與王國,因為它是由多民族所共同組成的「天下國家體系」,乃屬「階層型」且具「倫理價值」的天下關係,本文稱之為「五倫天下關係」,乃是完全異於西方民族國家之間所組成的「國際關係」。



      中國自近代爆發鴉片戰爭以降迅即成為西方的侵略藉口,理由是中國並非「一個民族組成一個國家」的西方式民族國家或近代國家。此外,中國對轄下諸多民族,基於歷史文化價值的〈以不治治之論〉,採消極性之「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俗制宜、因教制宜」之治,也是積極的「民族自治、汗國自治、王國自治」等先進的地方自治。「天下國家」之「皇帝天可汗」,對於其轄下「自治汗國、自治王國」的「可汗、國王」,一般而言,都視為「客臣」,故都以客禮待之,位在諸侯王上,且採「不治之治」尊崇待之。惟時值西方帝國主義的殖民時代,列強遂假〈實效管轄領有論〉為其藉口,先稱「民族自治、汗國自治、王國自治」為「不治」的無主地,優禮待之反而成為罪名,然後西方又赤裸裸的挾其近代「工業革命」的「船堅炮利」,既以武力決勝負,也以武論斷非西方民族國家的興亡榮辱。就文化摩擦(cultural conflict)的角度而言,這何止是帶刺的文化摩擦,更是赤裸裸的武力侵略。



      清朝在前近代因錯過工業革命,故其國家雖大卻弱,多民族組成的「天下國家」因不符西方「民族國家」的定義,不被承認為「近代國家」遂淪為帝國主義的待宰肥羊,在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下,屢屢簽訂城下之盟,割地賠款,至此清朝奄奄待斃。革命志士為了拯救天下國家於既倒,更為了圖謀西方國家承認中國做為「民族國家」的資格,乃模仿西方,創造了「中華民族」一詞,試圖詮釋現代中國乃由「一個中華民族組成一個中華民國」的國家,企求列強的承認。其後先賢仍站在同樣的愛國救國情操下,詮釋中國乃是「一體多元」的中華民族。因此,中華民族觀開始由多元走向一體,一體之中有多元,多元之中有一體,於是將「中華民族」建構成為「命運共同體」,並融於一爐,用以形成嶄新的中華民族觀念與國族思想。



      近代西方國家號稱民族國家,故其民族國家間的關係稱為「國際關係」,那麼傳統的「天下國家」內,其各式各樣族國關係的稱謂又是什麼?由上可知,它絕非「民族國家」的主權對等國際關係,而是「天下國家」內部間具有階層性的「天下關係」。扼要來說,就是「皇帝天可汗」之天下與「可汗」統治的汗國加上「國王」統治的王國之間的事大交鄰關係,乃《中華世界秩序原理》=《天下秩序原理》下〈五倫天下關係論〉與〈事大交鄰論〉之「倫理典範」所規範的「天下關係」與「倫理秩序」。所以,採用「天下關係」才是正確的中華學術用語。雖然東方學術用語洋化已久,但是為避免讀者望文生義與理解起見,本書擬斷然採用東方式〈五倫天下關係論〉,而非〈五倫國際關係論〉的用語,合先敘明。



      此外,西方的國際關係因源於「主權對等」的國際法,此其優點;但因其民族國家觀念源於西伐利亞條約體制(Peace Treaty of Westphalia),允許為了國家利益,對外可「強凌弱,眾暴寡」,故唯利是圖,此為其根本缺點。相對的,東方的「天下關係」因源於「五倫」的倫理擴大,故恆以倫理秩序來制止侵略行為,此其優點,但天下對汗國與王國的關係屬於階層體制,或其缺憾。雖然各有優缺點,但是智者樂山,仁者樂水,各取所需以濟世,其要在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天下太平而已。



      總之,東西方最大的不同,在於西方崇尚權力,東方尊崇倫理。西方雖然在名義上主張主權對等,但是在實際上因國家有強弱有別,故主權絕非對等,此西方列強動輒假借人權之名,而行干涉他國內政之實,並未真正實行主權對等。俾斯麥說:一車的國際法,不如一箱的子彈。此即西方國際關係之源頭的西伐利亞條約體制所遺留的重大缺陷,允許西歐國家為了生存發展而可以向外擴張侵略,遂造成歐美國家在近代以降將全球夷為殖民地,此乃迄今弱小國家仍陷哀鴻遍野,中東戰亂不止的主因。



      相對的,以中國為中心的天下,因形成「天下共同體」,皇帝是最高政治中心,下轄諸汗國、諸王國,實行〈以不治治之論〉=「內政不干涉原則」,故對其沿海周邊的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王國自治」,對其內陸沿邊的少數民族則實行「汗國自治」。「王國自治」與「汗國自治」皆屬「天下共同體」下的「民族自治」與「地方自治」,因在歷史上一脈相傳,直到清代,始將「自治王國」劃歸禮部管轄,「自治汗國」劃歸理藩院管轄。



      近代以後,清朝中國為了抵抗帝國主義的侵略而屢戰屢敗。但屢戰屢敗的真正原因,並非中華歷史文化價值所創造之《中華世界秩序原理》=《天下秩序原理》不如西方,而是清朝錯失了工業革命的機遇。此由1980年代的中國在無外患侵略之下,參與了「現代化」的新工業革命以來,台灣雖小但迅即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大陸自「和平崛起」後,迅速成為「世界工廠」,進而快速轉型成為「世界市場」。尤其是在其展望未來之餘,又進而規劃出「中國製造2025」,企圖邁向先進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國家,力圖仿造人的智能、智慧,讓機器能如人般的思考、工作、表達,甚至以超越人腦的極速運作,產生超越人腦的智能與智慧,以服務人類社會。如今,中國在一帶一路的政策規劃下,也轉型成為舉世G2大國,更應當以天下為己任,迅速找回已經消失不見的歷史文化價值=《中華世界秩序原理》=《天下秩序原理》,應超越獨樂而邁向眾樂的世界,善待四鄰,服務全球,傳播「天下為公」理想,讓全球邦國建構有如宋遼般成為「兄弟之邦」,將歷經百餘年而無戰事的歷史經驗,攜手全球,以共同邁向「大同世界」,既可完成中國人夢想,也可建構世界成為「天下共同體」。



      何謂天下共同體? 天下共同體乃指將全球融合成為天下型的共同體。全球約可劃分為以儒家文化文明所形成的天下體系+以基督教文明所形成的歐美國際體系+以東正教文明所形成的國際體系+以可蘭經教義所形成的國際體系+以印度教教義所形成的國際體系+非洲國際體系+中南美國際體系=天下共同體。又在「國際體系自治」的原則下,融合各國際體系的文明及其歷史文化價值,以形成新的天下文明與文化,建構共同夢想的天下秩序原理,以規範未來共同夢想的大同世界=天下共同體,而高倡人類命運共同體之「一帶一路」的新絲路思維正是透過歷史經驗,既具有實施的著力點,且能連結各國際體系的最佳方法,以富含「倫理典範」的歷史文化價值共同建構「天下秩序原理」,以規範世界共同建構之「天下共同體」或「全球共同體」的秩序。



      因此,未來需要有如唐朝般備受四鄰推戴為「皇帝天可汗」的文治武功,創造和平安祥的天下,高度的經濟發展,尖端的科學技術,領先的文明,高尚有品的社會,值得尊崇的文化。此外,在真實的天下中,或建構有如宋遼般的「兄弟倫」,以「兄友弟恭」、「長幼有序」或「兄前弟後」的「倫理典範」做為借鏡,以讓世界成為由「倫理典範」所規範的「兄弟之邦」,最後能走向長治久安之和平、幸福、安康的大同世界。此即,建構「天下共同體」之意義所在。是為序。


    張 啟 雄 謹識於南港中央研究院

    2021年10月4日




    其 他 著 作
    1. 中國國際秩序原理的轉型:從「以不治治之」到「實效管轄」的清末滿蒙藏籌邊論述
    2. 轉換中的EU□「東□□□共同体」:台灣□□世界□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