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光陰走過的南方

光陰走過的南方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541416
辛金順
卯月霽
2021年12月27日
100.00  元
HK$ 85  






ISBN:9786269541416
  • 叢書系列:臺南作家作品集
  • 規格:平裝 / 290頁 / 15 x 21 x 1.4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臺南作家作品集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寫出了府城的慢與閒,更寫活了臺南巷弄的尋常生活



      「文筆如行雲流水,佇足當地的足跡與身影仿似躍然紙上,記憶與味覺的交織迴旋,如歌如舞般恣意地奔馳於文字之間,使人一再玩味流連。」



      「視野提供了看世界的方式。辛金順成長於馬來西亞多族群文化、語言的環境,經歷過不平等的族群壓抑和政治差異對待的時代,加上之後來臺求學的經驗,造就他沉鬱而敏銳的敘述能力與文筆。金順的文筆優美細膩,更重要的是,他在步行臺南巷弄與品嚐美食之際,今昔之感常映現字裡行間,他節制理性的文字,不流露感傷,而動人的情感自在其中。」 ——陳昌明(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



      「書名裡嵌走過的光陰,點選著晨午晚移動著的光陰,使我們自然迴向藍田日暖、美玉生煙的光景,旅人的行腳評點了城市巷弄裡的庶民噓息,食客的口腹品嚐出一則一則店家故事,這本書深富田野調查的實在精神,有著地誌學的應用書寫,能將自身的生命以及在一座城市的行止寫到如此,欲辯忘言,連帶的教我對古都臺南肅然起敬。也許就是要有深層的文化積澱,才能與金順如此一位文字書寫者,在光影交錯中成就這樣一本極特殊的城市生命的誌書。」 ——江寶釵(國立中正大學台文創應所/中文系合聘教授、國際文化創藝整合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


     





    市長序 盛開鳳凰木上的文學風華/黃偉哲

    局長序 南風霽月 筆墨生花/葉澤山

    主編序 老幹茁長盼新枝—臺南作家作品集第十一輯/廖淑芳

    推薦序 背對著我們的容顏/江寶釵

    推薦序 去去無聲的青春/陳昌明

    自 序 光陰走過的南方

    ?

    第一輯.巷弄時光

    碎片:巷弄時光

    光陰走過的聲音

    神農街.歷史的回眸

    水流觀音

    三二一藝術巷.時間記憶

    ?

    第二輯.古蹟行止

    尋找大西門

    思遊.五妃廟

    安平,一些走遠的風聲

    燈火熄後又亮起:西市場

    七月,風雨一路的臺南

    ?

    第三輯.飲食味蕾

    肉燥意麵

    赤崁棺材板

    蔡三毛肉燥飯

    劉家肉粽

    邱家小卷米粉

    鹹粥

    豬心冬粉

    度小月

    虱目魚丸湯

    鱔魚意麵

    牛肉湯

    鍋燒意麵

    虱目魚羹

    蝦捲

    第四輯.一路走過的背影

    半日夏

    公園裡的暮景

    雜錦

    兩鄉書

    走過的背影

    ?

    附錄

    一、各篇作品刊載於各報副刊與文學雜誌紀錄

    二、辛金順出版作品列表

    ?





    推薦序



    背對著我們的容顏

    國立中正大學台文創應所/中文系合聘教授、國際文化創藝整合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江寶釵




      這本書是金順離開臺南二十年後以學子回頭╱重返的書寫,書分為四輯。在這些不同的分輯裡,穿過臺南時間與空間歷史的文字再現,不論是處在行走於各巷弄的當下,還是魂魄遠遊的古蹟憑弔,抑或是小吃短暫的歇停就食,一致向我散發出了一種不斷被聞到的氣味。那些氣味,究竟是什麼?



      在被那氣味圍繞、籠罩到幾日之後,我終於想起《追憶似水年華》了,是瑪德蓮的氣味。瑪德蓮,如何帶給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整整4頁對舊時的回憶,由是而被稱做「Proust phenomenon」-普魯斯特現象,喻示嗅覺被氣味召喚出記憶的情境:關於一個人的青春年華,人與人照面的來來去去,或者是往事穿插著的起起落落,像十字編織,極細膩的被編入而又鋪展出來的那些真實發生過的,以及為了將遺忘的間隙彌補的虛假──連自己也被騙了,這芸芸世間的人與我,事與物,與其說是關於時間的哀悼,不如說是對失去的某些時間之挽回。

    時間,像是對我們負心的永恆愛人,有對它一心一意的追求,卻不能得到任何應許,而偏偏對於無可應許的事物,我們總有無限想要的挽回。熱切的,徒然的,像是有著風中潮濕的海的鹹味,四處彌漫。



      在金順的這本書中,〈民生路一段一五六巷〉,寫的是那廟口的戲臺、紙燈籠上,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情景;還有的是此時此地的蝸牛巷,是巷弄裡囊昔的浮花浪蕊,搖曳而成,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前前後後,走出和走遠的葉石濤,那都是老臺南人被時光間隙所送移的身影。即便已繁華無限的府中街、泮宮石坊,文創進駐旺起來的孔子文化園區商業圈,掀入眼簾,還是樸實了三十年前的兩排莿桐,呈現了時光晃晃悠悠的空渺。而〈半日夏〉一文,卻從成大榕園遊逛到安平,「留下了許多腳印在後,讓人不得不回身去撿拾起來」,多麼生動的路上撿拾,借著超越時空概念的潛意識,經由已逝去的歲月,不時相互參照地交叉重現,使得懷念無限凝聚為難以排遣的淡淡鄉愁。



      從金順這些文章裡,讓人想起班雅明筆下那在城市中,逶迤的遊蕩者所看到的櫥窗,不是現代性的販售商品,一如他說:「歲月忽已晚」,許多身影都已走過,卻又背對著今日;但是金順筆墨之下的高明,在於何止是走過而已,更是在車窗外消失,繼續不斷消失,幻化成了白燦燦的陽光,靜靜鋪照在這片大地之上,或者是一群從夢裏飛過的候鳥銜走了悠悠歲月,然後全被壓入於一片透明的玻璃墊下,成為一張張老照片。這樣一段文字,意象生動,寓意深刻,它穿越了實體與虛構,過去與現在,實際上更顯現為一種對人生靜好這樣敘事的小小反諷:而在動靜之中,人事物的灰飛煙滅,或許才是真實的常態。

      

      因此讀金順這本書,書名裡嵌走過的光陰,點選著晨午晚移動著的光陰,使我們自然迴向藍田日暖、美玉生煙的光景,而會誤以為這是一本傷逝之書,歎息著錦瑟無端五十弦,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旅人的行腳評點了城市巷弄裡的庶民噓息,食客的口腹品嚐出一則一則店家故事,這本書深富田野調查的實在精神,有著地誌學的應用書寫,更寓含了如〈公園裡的暮色〉那樣深入觀察水萍塭公園裡一群老人的活動,敞現老人的種種生命情態,指出老人們的歲暮之景,在老化成全球議題時,它確實更需要關懷,更應該為文學創作者需要關注和書寫的重要主題。



      時間果然不可挽,而青春的歌詩真的難以追溯。還是原以為他始終不變維持著走過的姿勢是面對著我們的,讀完才恍然大悟,原來他一直背對著我們,不會給予我們任何人生的答案,以及任何歲月的容顏。



      而能將自身的生命以及在一座城市的行止寫到如此,欲辯忘言,連帶的教我對古都臺南肅然起敬。也許就是要有深層的文化積澱,才能與金順如此一位文字書寫者,在光影交錯中成就這樣一本極特殊的城市生命的誌書。



    去去無聲的青春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 陳昌明




      辛金順作為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邀訪的駐市作家,他在這段時間撰寫的作品,反映了他作為馬來西亞出生,又是曾在臺南、嘉義就學的學子,多重身分視野的結晶。



      視野提供了看世界的方式。辛金順成長於馬來西亞多族群文化、語言的環境,經歷過不平等的族群壓抑和政治差異對待的時代,加上之後來臺求學的經驗,造就他沉鬱而敏銳的敘述能力與文筆。他得獎無數,臺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各大文學獎都留下他首獎優勝的紀錄,他擅長新詩、散文、論述、甚至古典詩,其著作超過二十部,可謂質量俱佳,是臺灣馬華文學的重要作家。



      金順長年寫作,也多次回憶臺南生活景物,大學在臺南成功大學就讀的經歷,對他後來的寫作必有一定的影響。此次擔任駐市作家,他更專注在臺南各個過去未曾細品的角落。金順的文筆優美細膩,更重要的是,他在步行臺南巷弄與品嚐美食之際,今昔之感常映現字裡行間,他節制理性的文字,不流露感傷,而動人的情感自在其中。



      我忝為金順大學時期的老師,一直知道他有內在沉重動人的主題要去挖掘。此次這本著作,可謂駐市作家的衍生產物,稱不上是代表作。但閱讀他書寫府城,同時回味青春歲月的文章,雖有一種青春去去無聲的感觸,而看著他輕鬆漫步,長年辛苦中較為自在的一面,也讓人非常愉悅



    自序

    光陰走過的南方




      回憶是如此敻遠,渺渺空落的隧道,回探過去,似乎的曾經,卻在意識裡殘留著某些尚未遺忘的情景,像是見證著某種存在。那經歷過的足跡,走過的故事,見過的人,談過的話,愛過恨過,悲過喜過,都蜿蜒成一條漫長的過往,隱藏在記憶深處,有些已經剝落了,有些還在,卻是隱隱約約地等待某次回顧的捕捉,或歷久不再探視而逐漸走向了消散。



      在臺南,我的某些記憶依然清晰明亮。



      像這裡的陽光常常大好,篩過重重時間的葉隙之間,落在地上,碎金光影,零落明暗,微風吹過,就在那裡靜靜地晃漾。而三十年前,第一次抵達島嶼南方的這座古城,感覺人情純樸,處處都有善於對待的美好,且在臺語和華語混雜的天地,古蹟常見的九○年代初的民國氛圍裡,光陰緩慢而悠閒地走過這座府城的大街小巷,恬靜、淡泊,悠遠。宛如一首古典詩,在時間之外,也在時間之內,迴映著府城裡人、事、物的種種面貌,日常裡的日常,飲食煙火,進入詞語之中,都可以成為一篇篇生活上的流水文章。



      大學四年,其實我的足跡不太遠遊,只常在校園附近和東區繞圈圈,往往都是從光復校區騎著單車到了門口的大學路,然後右轉到勝利路或長榮路吃晚餐,閒餘則沿著青年路騎過了平交道到北門路的南一書局去看書,有時候火車剛好即將經過,警鈴噹噹噹的響起,柵欄緩緩落下,我與一輛輛的機車和汽車一起在柵欄前等待,列車從眼前迅速穿過間,從夜暗幽幽的燈光裡,靜靜目送著車窗上刷過一面面忽忽晃晃的人影,眨眼逝入了寂暗之中,而感覺如光陰般的遠去,去去而無聲。然後柵欄慢慢地升起,機車聲動,車塵也跟著揚起時,世界依舊在那流動中繼續而不停的旋轉。



      那時書局裡的一面書牆,就可以讓我佇足良久。彷彿荒荒歲月裡隱藏了一座夢田,讓人自在優游於那些小說、新詩、散文或各種文論的想像之中,而忘乎於時間悄然的走遠。時常有火車從店後面的鐵軌快速駛過,二樓地板稍微轟隆隆震動,初次體驗時頗感驚異,習慣了後就成尋常。有時想,那疾駛而去的火車車廂中,是否會有一個自己認識的人?故人啊,在異鄉總是寥落晨星。我常常一個人騎著單車,在東區兜兜轉轉,生命裡的晨光夜色相互遞換,日子漫長,堆疊累積,卻全化成了臺南記憶裡的一抹痕跡和念想。不論多久,或人走到多遠,都會時不時被拉扯了一下,讓你不得不回過頭來,追憶過去一段段走過的路,遇過和愛過的人,以及喝過的酒。



      有時週末,往青年路尋過去,向前推得更遠,越過北門路,經過城隍廟,而抵達民生綠園圓環附近,並從左方小巷穿入,左彎右拐地往南門路的孔廟而去,然後在廟園區內遊逛、看天、看地、看雲起雲落於半日的閒暇,有時候也看遊客三三兩兩或一小隊一小隊地從泮宮石坊處走來,在蒼鬱古樹和紅牆綠瓦間穿梭,拍照閒聊,笑聲隱隱沒入了書院廂房走廊,時間翻捲過去,我常在風吹葉落中看到了人來人去的離散。偶爾大成殿角落廂房有華樂練習,簫笙二胡和琴箏齊鳴,幽幽古韻,也把時流拉到了很遠,很遠很遠,直到我離開為止。



      可是大部分時候,我常從圓環繞轉向中正路去,單車騎到了底,就抵達中國城了,那時的中國城仍然留有沒落前的些許熱鬧,戲院商場百貨和冰宮都集中在這商業大樓中,輝煌即將沒落前的餘光,映照出了年輕人在那光影明暗中浮動的不安慾望,壓抑的情緒和疏疏落落的人群,見證著歷史曾經的過往。夜裡從國華街和中正路交叉路口望過去,感覺那棟高樓宛如一頭潛伏在時間深處的巨獸,等待被人剷除。



      而那時,我常常在臺南的街市中迷路,單車繞來轉去,總是兜回原來的地方;方向感薄弱,讓我走入臺南的街巷時,宛若處在一個謎晃的迷宮認知裡,往往東西南北不分,一直要等到大學畢業了好多年之後,我重新回臺南住了兩個月,像個土地探測員一樣,循著歷史的足跡,探勘歷史走過的路線,全城慢慢走了個遍,才大致掌握了城巷之間的方位,並且了解到從清領時期設定好了的臺灣府,就已經構定了整座城的街坊路巷方位,即使後來歷經了日殖和國民政府的修治與拓展,仍然不離原初建城時的核心,因此只要捉住了從民生綠園圓環為核心所放射出去的七條大路,則市內主要的方向就可以清楚掌握,瞭然在胸了。



      我在臺南的大學四年,說是漫長卻又短暫,說是短暫卻也留下了許多足以成為一生回憶裡重要的故事,或被時間掏洗後留下的淡淡夢痕,這些故事和夢痕,串繫成了一個又一個難忘過往的記憶。如與女友走過安平城廓下的頹牆,茶館裡的談笑,窄門裡幽靜的午後咖啡香味和童年趣事,秋茂園中的烤肉,老榕樹下走散的影子,六月鳳凰花燃燒出一片燄紅的天空,東寧路的一街燈光。



      這些遭遇過的故事,隨著單車輪轉而過,影影綽綽都落成了身後退遠的景色,消逝了,就無法再重來,因此就只能從回憶裡撿拾一二碎片,以作為對時光的悼念。



      然而必須在此承認,大學四年,我對臺南的認識純粹是點線上膚淺的感知,或浮光掠影式的體認,學生生活讓我無法更深入地貼入那片土地的歷史、政治和生活情景,也無法解讀古蹟背後時間走過的故事,以及時移事往,滄海桑田間的更遞與變化。因為很早就知道自己只是過客,所以來去匆匆,走過的足跡只能任風吹散。後來到了嘉義,那許多年的偶然南下,也只是在成大附近遊逛,或在一些售有大陸書的書店內周轉,古城赤赤的夏天,蟬嘶如潮的日子,時常在我恍惚中盪漾了過去,然後全都忽忽成了舊憶。而許多大學時期的感覺也已經不再,所以那時的臺南,遂成了匆匆路過後,一個轉瞬之間易於遺忘的地方。



      同樣的,在我的記憶中,大學四年並沒有一篇文章或詩作是書寫臺南的,或許因為身在其中,難免有生活即是文章的意思,所以許多事情需要離開後,產生了時間與空間的距離,才會生出了回憶的情感,由此也才會有懷念和追思的文字,以對過去進行悼念,甚至悼忘。而許多年後,我有時想,如果那時若有一些文字刻錄了大學期間的臺南歲月,那將會是一種怎樣的情懷書寫呢?



      而空白終究是空白,忽忽悠悠,歲月無情的抹去了許多故事,並在無數個因緣生滅裡,散成了泡沫。那些年,我就這樣一直行去,卻彷彿知道,總有一天,在人生際會之中,必會有機緣回到臺南來,以更成熟的人世經驗,來書寫下這座古城的生活巷道,故事和歷史,並將過去未曾修完的臺南人文地理課程,繼續的補修下去……




    其 他 著 作
    1. 軌道上奔馳的時光
    2. 光陰走過的南方
    3. 島.行走之詩
    4. 島嶼詩聲:在金門
    5. 國語
    6. 馬華截句選
    7. 詩�畫:對話
    8. 中國現代小說的國族書寫:以身體隱喻為觀察核心
    9. 知識份子的存在與荒謬:錢鍾書小說的主題思想
    10. 注音:辛金順詩集
    11. 秘響交音:華語語系文學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