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我們為何彼此撕裂?:從大團體心理學踏出和解的第一步

我們為何彼此撕裂?:從大團體心理學踏出和解的第一步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72282
沃米克.沃爾肯
成顥,魏冉
心靈工坊
2021年12月20日
147.00  元
HK$ 124.95  






ISBN:9789863572282
  • 叢書系列:Psychotherapy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x 1.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Psychotherapy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經典學派/大師思想











    受傷的社會、對立的族群,

    可以用心理治療

    來撫平彼此胸中的仇恨嗎?



    大團體心理學不是治療一個人,而是治療一群人——

    在戰場、議場、衝突現場中,調停敵對雙方,修復集體創傷



      1977年,埃及總統沙達特訪問以色列,說:「以阿之間有一道『心牆』,是這堵牆造成了以阿之間70%的問題。」



      到了21世紀,人類依舊沒有得到和平。仇恨瀰漫全球,大國對抗、區域衝突、恐怖攻擊、種族主義頻繁上演,我們對於「他者」的偏見心牆,似乎來到了史上高點。



      外交斡旋手段已經捉襟見肘,到底人類應如何獲致和平?



      由精神分析師沃爾肯所領導的國際對話倡議組織,另闢蹊徑以心理專業突圍,為日益激化的族群衝突打開一扇對話的門窗,讓他得到五次諾貝爾獎提名。



      沃爾肯出身種族衝突不斷的賽普勒斯,因此立志運用心理專業從事國際和平工作。沃爾肯從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出發,輔以實務經驗,發展出「大團體心理學」。



      在本書中,沃爾肯借鑑精神分析的技巧,對大團體中意識和無意識的、今昔共同的歷史�心理體驗進行概念化,深化對社會—政治—宗教事件、領導者—追隨者關係的理解。



      沃爾肯描述孩童如何繼承大團體的「心理DNA」、大團體的各種特徵和運作原則、成年人如何發展出第二種大團體身分、為何偏激的邪教或激進主義能吸引人們的認同。他提出「樹模型」的工作方法,制定明確的大團體諮詢架構。



      透過本書,讀者可對種族主義、獨裁政權、國際難民、民粹政治領袖、假消息、恐怖攻擊、後疫情時代的變局等有進一步省思;敵對團體之間的和解,也因此見到了曙光。



      以心理學的視角來研究當前世界事務,是我們時代的當務之急。



      我們這麼做是為了保有希望:有朝一日,我們將制定包含深度心理學考量的新策略,以馴服全世界所有破壞性的大團體行為。在我年事已高的此時,我很清楚,我永遠看不到真正實現的那一天。政府和其他大小團體的領導人和統治者,將繼續製造或購買更多的子彈和炸彈……所謂大團體行為中的「惡行」將永遠結束,其實是一種錯覺。然而,即使是現在,我也樂觀地認為,在一些特定的小型國際衝突中,我們越是探究「惡行」背後的心理,就越有希望在沒有子彈和炸彈的情況下解決它們。——沃爾肯(本書作者)



    本書特色



      ★五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蜚聲國際的精神分析師、政治心理學家沃爾肯,直指當代世界問題的心理學解方



      ★在社會撕裂、民粹政治當道、假消息滿天飛、恐怖攻擊不斷、後疫情時代的紛擾中,倡議以深度心理學拆除敵對族群之間的「心牆」,為和平帶來曙光



    聯合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執行長

      王增勇|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周仁宇|人類學博士、兒童精神科醫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訓練分析師

      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促進轉型委員會兼任委員、台灣臨床心理學會政治暴力創傷與療癒工作小組召集人

      楊 翠|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按姓氏筆畫排序)



    ?


     





    【推薦序】為什麼我們的政治需要深度的心理學? / 王浩威

    【中文版序】

    【關於作者】

    【關於本書】

    第一章 研究大團體心理學的個人動機

    第二章 大團體心理學

    第三章 成年期所形成的大團體認同

    第四章 決策心理學和領導者-追隨者的政治關係

    第五章 政治宣傳

    第六章 運用樹模型和大團體諮詢

    第七章 謝里醫院:對種族主義的個人觀察

    第八章 如今的我們又是誰

    第九章 那些誇張自戀的人們

    【後記】

    【附錄一】補遺:新冠肺炎、精神分析以及大團體心理學

    【附錄二】訪談:我們這麼做,是為了保有希望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