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多老師群像裡面,很可惜陳拱北教授(K. P. Chen)早逝沒能見到,後來因緣際會與陳師母熟識,也聽到很多KP 老師的故事。對系上幾位資深老師,我就印象非常深刻,例如柯源卿老師教我們左青龍、右白虎與趨吉避凶的生活哲學,林東明老師教我們要管他人瓦上霜的公衛熱忱,林家青老師總是掛在腰間的備份磁碟片,吳新英老師緩步前行,含蓄又溫暖的微笑,以及韓揆老師對學生作業嚴謹的要求,都讓我難以忘懷。這些老師的身教與言教,無形中形塑了臺大公衛的風格,是實事求是、解決問題的態度,以及以捍衛民眾健康為己任的胸懷。
對比臺灣公衛學士教育的發展,美國的經驗提供我們另一種思考。就在臺大公衛系創立的三十一年後, 美國醫學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專案委員會全面檢討美國公衛教育,在2003 年出版了一本專書《誰來保障公眾的健康:二十一世紀的公衛教育》(Who Will Keep the Public Healthy? Educating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the 21st Century),裡面對於美國公衛教育列出幾項重大建議,其中一項就是普設大學部的公衛系,並將公衛變成大學基本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
已故的美國公共衛生學院暨學程學會(Association of Schools and Programs of Public Health) 總裁兼首席執行官Prof. Harrison C. Spencer 於2016 年1 月25 日到臺大公衛學院訪問時,在他的簡報中,引用美國教育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公共衛生與全球衛生相關領域的美國大學畢業生,在2005 至2014 年共十年間呈指數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