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林安梧新儒學論文精選集

林安梧新儒學論文精選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518763
林安梧
台灣學生書局
2021年10月01日
267.00  元
HK$ 226.95  






ISBN:9789571518763
  • 叢書系列:當代新儒學叢書
  • 規格:平裝 / 17 x 23 x 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當代新儒學叢書


  •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儒家











      儒學可大分為三期:其一為孔孟荀為主軸的先秦儒學;其二為宋明新儒學;其三即為今日所言之「當代新儒學」。其代表性人物有熊十力、梁漱溟、馬一浮、張君勱、馮友蘭、錢穆、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等,以至當今之劉述先、蔡仁厚諸先生。



      當代新儒家的教相或系統性有三個重點:其一是道德的理想主義;其二為特別強調生命實踐之學的重要與必要;再者則無論是道德的理想主義或是生命實踐之學,都是在仁心無限的基礎上展開。而其核心關懷乃是中國及其文化,在面對西方文化入侵與挑戰之時,如何一方面靈根自植,真實護持中國文化之價值,另一方面遍地開花,對文化、民主、科學等問題,予以全面性、整體性的批判、回應與建構。



      隨著對現當代新儒學思潮與人物研究的開展,兩岸三地湧現出一批專家學者及其研究成果。本叢書收輯臺灣、大陸、香港、海外學者共三十位。選取其中最精闢之作,以論文集形式出版。每冊書後附作者簡介,與該作者新儒學研究論著目錄。


     





    當代新儒學叢書序 郭齊勇 I

    當代新儒學叢書序 高柏園 III



    第壹部 當代新儒學的基本建構

    第一章 當代新儒家述評 ?

    第二章 熊十力體用哲學之理解與詮釋──以《新唯識論》〈序言〉〈明宗〉為核心的展開

    第三章 熊十力儒學中的「孔子原型」──「革命」的孔子 ?

    第四章 論梁漱溟「文化三期重現說」:限制與洞見──以《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為核心的例示

    第五章 馬一浮心性論的義理結構──從「理氣不一不二」到「心統性情」的核心性理解 ?

    第六章 馬一浮經學的本體詮釋學 ?

    第七章 邁向儒家型意義治療之建立──以唐君毅《人生之體驗續篇》為核心的展開

    第八章 牟宗三的康德學及中國哲學之前瞻──格義、融通、轉化與創造

    第九章 邁向儒家型社會批判學之建立──以徐復觀先生的思想為核心的基礎性理解 ?

    第十章 《牟宗三前後:當代新儒家哲學思想史論》一書序言



    第貳部 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

    第十一章 牟宗三之後新儒學的發展──「護教的新儒學」與「批判的新儒學」 ?

    第十二章 後新儒學的思考:對牟宗三「兩層存有論」的批判與「存有三態論」的確立 ?

    第十三章 從「牟宗三」到「熊十力」再上溯「王船山」的哲學可能──後新儒學的思考向度

    第十四章 關於「天理、良知」的「超越性」與「內在性」問題的一個反省──以牟宗三先生的新儒學系統為核心的展開 ?

    第十五章 當代新儒家與臺灣現代化的發展進程

    第十六章 「新儒學」與「新儒學之後」──兼論「大陸新儒學」與「臺灣新儒學」

    第十七章 《儒學轉向: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的過渡》自序

    第十八章 深仁厚澤:敬悼 蔡仁厚先生,虔誠祝禱中華文運

    第十九章 「儒道情懷」與「鵝湖精神」──從「王邦雄」與「曾昭旭」時代的《鵝湖月刊》說起



    第參部 「後新儒學」與廿一世紀的人類文明

    第二十章 從「五四後」到「後五四」:兼論廿一世紀文明的可能向度──以「存有三態論」為核心的思考 ?

    第二十一章 後新儒家哲學之擬構:從「兩層存有論」到「存有三態論」──「道」的彰顯、遮蔽、錯置與治療之可能

    第二十二章 後新儒學的基本建構:道統系譜、心性結構、存有三態論、本體詮釋學 ?

    第二十三章 後新儒家的公民儒學:「外王─內聖」──「心性修養論」與「社會存有論」的辯證

    第二十四章 本體、話語與方法:關於中國哲學研究的反思

    第二十五章 新儒學之後:「存有三態論」與廿一世紀多元文化的可能向度 ?

    第二十六章 辨正與批判:本土社會科學自我批判的精神史意義──陳復《轉道成知: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突圍》代序

    第二十七章 後新儒學與現代性問題──林安梧教授訪談錄 ?



    附 錄

    一、林安梧簡介 ?

    二、林安梧新儒學研究論著目錄 ?

    後 跋 ?



    ?





    後 跋



      本書結集了作者從一九八零年代起跨過世紀到二零二一年,所寫皆有關於對當代新儒學所作的反思、批判,並冀求轉化、創造之可能。全書可分為三個區塊,共二十七章組成,第壹部:當代新儒學的基本建構(十章)、第貳部: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九章)、第參部:「後新儒學」與廿一世紀的人類文明(八章)。



      第壹部:當代新儒學的基本建構,旨在回顧當代新儒學諸位大家哲學的基本構成,選了十篇文章,兩篇綜論,八篇分論。首篇〈當代新儒家述評〉作於一九八二年,第十篇〈《牟宗三前後:當代新儒家哲學思想史論》一書序言〉成稿於二零一二年,跨度達三十年。論及的人物有:新儒家第一代的「熊十力、馬一浮、梁漱溟」,第二代的「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總共六位先生。



      第貳部: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第十一章到十九章,共有九章,主要在反思當代新儒學的諸多類型,並對比兩岸,反思過去、現在,進一步尋求轉化創造之可能。我深切反思了業師牟宗三先生的「兩層存有論」,進而回溯熊十力的「體用哲學」,並調適而上遂於王船山的「乾坤並建」;參研西方當前現象學、哲學詮釋學的思想,越出了康德式的詮釋,因之而另外建構了「存有三態論」以及中國人文詮釋學(道、意、象、構、言)。第十八、十九兩章,我傳述了在鵝湖學圈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三位先生:蔡仁厚、王邦雄、曾昭旭,從存在的場域中,生命的教養是無所不在的,天地人倫,師友教養,此中恩義,何可言者!感之於心,力之於行,生生不息,日新又新也。



      第參部:「後新儒學」與廿一世紀的人類文明,收了八篇文稿,大抵站在「後五四」作了總的反思;再者,對於後新儒學的基本建構作了較為深入的詮釋,指出現代性造成的遮蔽與異化,提出了儒道佛三教哲學治療的可能。再者,對當代新儒學原先「本內聖以開出外王」的格局,作一翻轉,指出「由外王調節內聖」的轉化。凡此種種,皆不離生活世界、緊扣經典詮釋,並商量舊學、涵養新知,此中艱苦,自有甘甜者在。學如掘井,掘之既深,自有源泉滾滾者在,自有生機洋溢者在,悠游涵泳,悅樂如之。師友講習,綿綿若存,薪火相傳,不可已也。是為跋!


    林安梧 

    辛丑2021年仲秋陽曆九月十五日

    於臺北元亨書院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