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全圖解】一張地圖秒懂世界史:從智人遷移到氣候變遷,人類大歷史經典地圖版!

【全圖解】一張地圖秒懂世界史:從智人遷移到氣候變遷,人類大歷史經典地圖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6585845
克里斯穹.葛塔魯
許雅雯,李王瀚
三采
2021年11月05日
600.00  元
HK$ 510  






ISBN:9789576585845
  • 叢書系列:iTHINK
  • 規格:軟精裝 / 648頁 / 21 x 29.7 x 5.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iTHINK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通史

















      21世紀讀者必備世界史聖經!

      282個改變世界大事件x500+全彩地圖x441個多元解析小專題

      -跨領域整合-

      地理位置|歷史事件|經濟貿易|宗教擴展|種族遷移|地緣政治|文明演進|戰爭影響

    ?

    國外暢銷佳績/得獎紀錄

    ?

      ★法國Amazon「大學生歷史讀物」分類榜第1名、法國Amazon「歷史地圖」分類榜第1名

      ★「獻給21世紀讀者的世界史地圖終於問世了!」——法國《世界報》評論

    ?

    本書特色



      ◆視覺化:整合時間空間,快速理解


      視覺化呈現事件地點、影響規模、發展方向,輔以年表與文字,好懂秒懂世界局勢如何演變。

      佛教傳播∣絲綢之路∣一帶一路∣阿拉伯之春∣列寧的回歸之路∣入侵阿富汗∣從蘇聯(URSS)到獨立國家國協(CEI)∣敘利亞危機∣海灣戰爭

    ?

      ◆創意性:特殊設計比例,精緻呈現

      調整地圖比例尺、投影方式、地圖方位,精美呈現人類世界統治版圖,貫通史地二脈。

      波斯帝國∣查理五世帝國∣印加帝國∣法蘭西王國∣雙元帝國與少數民族∣衣索比亞與暹羅王國∣俄羅斯帝國∣殖民帝國∣德意志第三帝國

    ?

      ◆資訊量:跨領域專題分析,類別多元

      專題式深入分析,展現更宏觀、更多元的全球樣貌,完善理解世界史!

      摩西出埃及∣奴隸貿易∣「大學」的興起∣黑死病∣納粹在東歐的殖民與種族政策∣死亡鐵路∣漸進的去殖民化∣全球核武分布∣21世紀的海底纜線

    ?

      ◆精裝大開本特殊尺寸

      21x29.7cm、全彩印刷軟精裝,最適收藏!

    ?



    ?


     





    推薦序

    自序

    ?

    Ch.1 單一人種的發展與遷徙(西元前3000年)

    從南方猿人到智人(700 萬年前)

    智人的全球遷徙

    各地的主要資源

    肥沃月灣



    Ch.2 獨立發展的小型社會與文明

    西元1500 年以前的美洲印第安文明

    太平洋上的航海民族



    Ch.3 舊大陸的區域發展與交流(新石器時代至15世紀)

    西元之初的舊大陸交通路線

    美索不達米亞:從城邦到帝國(西元前 4000-1000年)

    摩西出埃及

    聖經的世界

    青銅時代與鐵器時代



    Ch.4 舊大陸的社會(7世紀以前)

    日本的繩紋時代(西元前13000-1000年)

    波斯帝國

    遠古希臘與古典希臘

    亞歷山大東征(西元前336-323 年)

    羅馬帝國的崛起

    地中海的地緣政治(西元前3世紀末)



    Ch.5 舊大陸的社會(7-15世紀)

    伊斯蘭的源起

    阿拉伯的擴張與侵略(7-9世紀)

    安達盧斯:伊斯蘭征服至基督教收復

    十字軍東征

    成吉思汗的帝國(1206-1241年)

    盧布魯克與馬可波羅的遊歷(13世紀)

    黑死病(14世紀中)

    俄羅斯之始(8-16 世紀)

    從鐵鎚查理到矮子丕平

    大學的興起(13-15世紀)

    中世紀的地中海地震

    英法百年戰爭之始



    Ch.6 15世紀的世界

    15世紀的舊大陸貿易路線

    15世紀的運糖路線

    鄭和下西洋(1405-1433 年)

    文藝復興(15-16世紀)

    義大利,歐洲的光芒(15-18世紀)



    Ch.7 歐洲海權國家的世界網絡

    歐洲人橫越大西洋(1492-1616年)

    歐洲海上強權第一次瓜分世界

    美洲:串聯全球之地(15-18 世紀)

    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17-18世紀)

    奴隸貿易(7-19世紀)

    18世紀:英國人,海上的王者

    被歐洲貿易據點包圍的非洲大陸(16-19世紀)

    鄂圖曼帝國與基督徒的對抗(16世紀)

    鄂圖曼帝國的沒落(1683-1830年)



    Ch.8 歐洲(16-18世紀)

    宗教分裂與改革(16世紀)

    散居四方的猶太人(16-20世紀)

    查理五世的帝國(1519-1558年)

    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

    18世紀的學者、自由思想家和演員

    朝聖者的羅馬(16-17世紀)

    德意志的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年)

    法蘭西的防禦工事(1666-1707 年)

    ?

    Ch.9 歐洲支配的世界(1789-1914年)

    世界拼圖的完成

    移民的世界(1820-1914年)

    19世紀的歐洲工業化

    殖民地化的非洲

    大戰前夕的世界殖民地圖(1914年)

    日俄戰爭(1904-1905年)

    邁入20世紀的全球化

    ?

    Ch.10 歐洲以外的勢力

    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

    西班牙帝國面臨的挑戰(1780-1830年)

    美洲奴隸制度的廢除(1791-1888年)

    美國:征服大西部

    美國南北戰爭(1861-1865年)

    加拿大的誕生(1867-1949年)

    ?

    Ch.11 歐洲(1789-1914年)

    法國大革命的主舞台:巴黎(1789-1795 年)

    法國大革命的對立陣營(1790-1794年)

    拿破崙稱霸歐洲(1812年)

    法國君主制的終結(1814年)

    1848年革命:世界各地的民族之春

    19世紀巴爾幹地區的獨立政權

    邁向統一的德意志帝國(1815-1871年)

    ?

    Ch.12 西方?權統治的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1914-1918)

    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1918)

    亞美尼亞種族滅絕(1915-1916)

    列寧回歸俄羅斯 (1917年3-4月)

    色佛爾條約至洛桑條約:土耳其的誕生

    國共內戰(1927-1937)

    沙烏地阿拉伯的形成(自1744年起)



    Ch.13 1989年以後的世界

    兩德統一(1989-2000)

    蘇聯的崩解(1990-1991)

    「歐洲」的建構(1951-2016)

    2011年起的敘利亞危機

    21世紀的中國與世界

    21世紀的海底纜線

    邊界圍牆



    ?





    自序



    一本地圖集的誕生? ?

    克里斯穹.葛塔魯(Christian Grataloup)


    ?

      為什麼要寫一本新的歷史地圖集?畢竟這個領域四十年來沒有任何相同規模的計畫。身處一個影像多於文字,又有優越的製圖和修圖軟體協助的時代,我們期許自己用美麗的圖片做出一本美麗的書,盡可能讓更多的人閱讀。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做出一本屬於21世紀的地圖集。

    ?

      今日,我們已經不可能在完全避開問題意識的情況下建造一個「世界舞台」。過去的史學研究只需要以逐步西化的套路,交由「偉大文明」敘事即可。編年史的概念凌駕地理學,學者也一味地把西方傳統上切割時代的方式套用到離地中海很遠的他方,創造出「中世紀非洲」(Afrique medievale)或「古日本」(Antiquite japonaise)等說法。至於那些被貼上「無歷史」標籤的社會則總是遭到忽略,最好的狀況就是稍微提及該地在「被發現」前夕的情況。而後,隨著西方優越地位示微,學者的研究才開始與因紐特人的發展或玻里尼西亞文化的傳播有了交集。在本書的後半部,我們也會開始談論世界上大部分的「第一次」。

    ?

      歷史的地圖敘事



      儘管脫離了歐洲中心的大敘事,我們還是不能輕忽地圖學和史學的關聯:沒有歷史的地圖與空白無異。關於過去的訊息經常不夠精確,不夠完整。地圖會切開連貫性,劃分界線,指出事件發生的地點是在此地而不在他方。然而,比起文字敘述,地圖更常顯示出一地的狀態。因此,我們就必須接受地圖學所謂的概括性,例如在有限的空間內概括某些特定的知識,這一點在處理資訊不足的主題地圖時就能感受到;在忽略與簡化之間,我們選擇了地圖學,就是看上了它概括的特性。世界歷史有其地理學,反之亦然。



      世界的模樣註定了平面化時會遇上重重關卡,沒有任何一種投影方式完全適用。這本書中的地圖都是按各別的問題意識而選擇的,旨在以最合適的方式呈現歷史。例如論及交流網絡的地圖就會以距離為優先考量,而關於地理政治的地圖則以面積為主。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問題必須思考:地圖的界線。本書內容以事件的背景為主要考量,繪製比事件核心區域的範圍,以便呈現整體地理狀況對歷史的影響。另外也有一些地圖用來呈現某些歷史的轉折點,這些地圖的切割方式介於呈現一個時代高峰期的地圖與呈現某個單一社會結構的地圖之間,但重要性絕不亞於任何一方。

    ?

      製作歷史地圖向來就是在縮近和拉遠之間擺盪,究竟我們應該優先考量時間的延續還是空間的關係?平常查看街道圖時,翻頁代表了東西方向的位移,但在歷史地圖中,這個動作代表了幾年或幾世紀的流逝。本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先概括局勢,以一張幅員最廣的地圖呈現各地區的互動。〈十五世紀舊大陸的軸心〉(呈現出中國海域與地中海之間的文化及社會交流)之前的地圖是該歷史牽涉到的最廣區域,之後的章節則是世界地圖。然而,此一安排並不代表一些地方社會(例如歐洲國家)將被犧牲。事實上,情況完全相反。本書納入的地圖超過五百張,收錄了相當於好幾本地圖集的內容。讀者隨時可以根據需求,在類似的主題中找到法國或中國地圖,跟隨聖女貞德護送查理七世或踏上中國共產黨的長征之途。我同時建議讀者跳脫目錄頁的編排方式,參考右側頁面上方的頁數進行相關主題的延伸閱讀。

    ?

      兼顧地圖比例與年代更迭的結構

    ?

      儘管編排的方式有很多種可能,書籍的形式還是會受到一種(且是唯一一種)規則制約,也就是頁碼的排序。然而頁邊的標籤仍清楚地標出了章節的分類結構,章節的編排原則以當時歷史記載最廣的區域(第1、3、7、9章)和盡可能縮小範圍的文明(第4、5、8、10、11章)互相交替。而神祕的第2章就像低沉連續的背景音,試著保住一些和其他大文明較少連結的社會。本書斷開年代的「格律」(scansion)與傳統歷史斷代法稍有出入。以第6章來說,這一整章是整本書的重心,章節內容以15世紀的世界為核心,這一時期正是「各自發展的世界」和「全世界」兩種概念的分界點。第4、5章探討的7世紀則是另一個較為重要的斷層,以地中海地區的分崩離析為分界點,似乎比傳統史學在其他時代畫上停頓記號更有意義。至於1914年和1989年,這兩個時間切點並無意外。也許心思纖細的讀者會發現,此書內容的安排並非自地中海和歐洲出發,再延伸到世界其他地區。以舊大陸軸心那一章來說,即是從中國開始談起,最後才提及歐洲。當然了,自另一端談起也是可行的,只是缺乏新意而已。

    ?

      本書的規畫可以藉由一個模型來呈現。這種模型是製作地圖時必備的工具,我們可以看到,它的軸心是世界的生成,兩端則集合了一些小型社會與文明。這本地圖集的故事由此展開……

    ?

      故事之始,最先上場的是人類在地球上的遷移與傳播。雖是單一人種,卻在遷徙的過程中發展出了多個社會與文明(第1章)。這些社會與文明長期處在各自發展的狀態(第2章),直到將最早期人類吸收的暴虐勢力出現後才有所改變。在舊大陸的核心地區內,從中國海域到地中海之間,鄰近的社會開始不斷合併與擴張(第3章),但由於彼此距離甚遠,交通尚不夠發達,每個區域文明仍處於各自封閉的狀態(第4、5章)。在足以穩定串連這些世界的力量出現後(第6章),過去獨立的社會開始交織出一張幅員遼闊的網絡(第7章),處於弱勢的社會也開始遭到入侵(第8章)。工業革命後,此一進程急劇加速(第9、12章),對某些地區造成了更大的威脅(第10、11章)。故事暫在2019年畫下句號(第13章),下集待續……



    推薦序



    空間敘事

    派崔克?布瓊(Patrick Boucheron)


    ?

      您是否曾經做過這件事?試著回想兒時住過的家,應該還有記憶吧?顏色、建材,甚至是味道,每一個細節仍然歷歷在目,越是描述,那幅美麗的風景就會變得越細緻、越清晰,彷彿是從未受到損害的記憶寶藏。

    ?

      然而,如果要您畫出一張地圖,似乎就沒那麼有把握了。那些口頭描繪地一清二楚的外觀與線條,在訴諸筆墨時竟像是罩了一層霧。大多數以歷史為業的學者都曾遇過這般困境:說故事容易,知無不言,等到真要畫一張地圖時,才會發現自己遺漏的細節。遇上這種狀況,有的人會堅持到底,但也有人直接放棄。可以確定的是,所有人都曾見識過製圖工作的嚴峻。文字敘述可以保留模糊空間,但線條可就不允許曖昧了。畫了圖就是白紙黑字,無法抵賴。

    ?

      四十多年來,LHistore的編輯部幾乎每個月都會上演同樣的戲碼。自1978年創刊起,這份期刊只有一個信念:歷史學家應該自行公開研究成果,並與社會大眾分享他們產出的知識。寫歷史,就是要讓那段故事為人所見。因此,我們也可以仰賴圖像的力量來描繪出事件的輪廓、敘述一個情境、陳述一個事件,甚至是交待前因後果。然而,該如何在地圖上呈現出時間延續?又如何在相距甚遠的地點上呈現一段歷史的持續狀態和突發事件?

    ?

      這一類的圖,我們稱之為歷史地圖。歷史地圖通常結合了時間和空間的概念,需要仰賴不同領域的能力。製圖者必須膽大心細。歷史學家除了回應製圖師的疑問外,有時也會收到他們的建議,以求清楚明白地把地點、程度、規模和方向的假設表現出來。地理學是一門可以用來仔細談論歷史的學問,經過認真研究後產出的地圖能幫助我們在了解過去的冒險之旅中窺見一些往事。試想,要談論本書中提及的查理曼帝國、伊斯蘭文化在印度洋的傳播,或是亞美尼亞大饑荒等主題,需要集結多少知識、耐心與調查研究,才能畫出那些地圖?每張地圖背後,都有一整座圖書館的參考資料。而那些提供參考資料的專家通常會發現,LHistore編輯部難纏的成員所繪製的地圖就是他們知識的結晶。

    ?

      您手中的這本歷史地圖集,就是克里斯穹•葛塔魯(Christian Grataloup)以他那孜孜不倦的態度和熱情,從這座藏寶閣中挖掘出來並集結而成的大作。他取出這些地圖,更新資訊,重新安排,再佐以其他相關的資料,更重要的是,他將地圖放入一個空間敘事當中,以時間年表和主題為軸,把一身的智慧濃縮於其中,實現了我們創造普世地史學(geohistoire)的夢想。換句話說,他用地圖述說了古往今來各國歷史承繼的故事。

    ?

      這本書談的就是世界和歷史。書中含括的資訊紮實且豐富,從智人開始於地球上遷移,談到現下面臨的氣候變遷,輕盈地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維度。然而,請別認為它是本只會用走馬看花、居高臨下的視角來看文明演進的傲驕地圖集,完全不是這麼回事。相反地,它娓娓述說了發生在每一塊土地上的事件、每個人物、每段歷史的變動。歷史不只是在平面的地圖上輕筆略過的痕跡而已,無論是中世紀的戰爭、路易十四的征戰或是馬恩河谷的戰役,他都在各個戰場上駐足,把每日,甚至是每個小時發生在人類身上的悲劇點出來。

    ?

      寫歷史,就是要讓那段故事為人所見。

    ?

      在一張地圖上,無論是要談論空間敘事或是時間軸的延伸,都得藉由比例尺、方位與投影法來呈現。這本歷史地圖集展現出的全球性,在於它摒棄以一貫西化的論調看待歷史,擁抱了世界的多元樣貌,以及未來的不可預知。世界史(histoire-monde)的概念至今仍受到某些人的質疑,這種自社會科學的角度全面改變史學的方法,被認為是切斷了時間軸,讓人迷失方向。閱讀這本地圖集之後,我們就能明白這種指控是毫無根據的。儘管切開了歷史,卻從未切除什麼。太平洋上的航海家、舊大陸各文化的交會、佛教的興起、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還有更多沒有列出的例子,都未曾棄國別史和歐洲史的經典問題於不顧,而是在這之上,嘗試用前所未有的眼光拓展並完善我們對人類經驗的理解。

    ?

      製圖方法的選擇也是一門學問,例如比例尺的改變(古希臘與19世紀的印度)和投影方式的調整(把中心稍微偏移後,更能顯現墨洛溫王朝的集中和查理五世帝國的廣闊,或是刻意旋轉地圖方位能更清楚地呈現印加帝國的版圖)都是主要的手段。但還有一些較不易察覺的方法,能夠在不干擾認知的情況下進行微調,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爭執。正如保羅?韋納(Paul Veyne)所言:「歷史不是一味前進,而是不斷擴展,就此意義來看,歷史不會遺落過去征服的任何一方彊域。」閱讀這本歷史地圖集時,讀者最大的樂趣之一,將會是在傳統的問題之外「豐富對歷史的提問」。這本書的出版將成為歷史學的里程碑,此一角度較公眾以扭曲的放大鏡檢視與爭論的史學來得溫和,綜合分析與通史也將再度變得可能。

    ?

      所有的地圖集都是一趟旅程的邀請卡,這本書也不例外,它將滿足每一位旅人的期待:忠於原有的相逢,再添上些許驚喜。期待之中的與意料之外的事物都在旅途上等待我們到來。有時,我們會為了發現一件已知的事而高興,但更多時候,我們會獲得原本就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甚至還有另外一些時候,我們能拾取始終被我們忽略的碎片。為此,我們的行囊必需更加輕盈,要讓地圖集變得更簡便、更可親、更容易上手,才能掩蓋它被冠上Atlas之名,成為希臘神話中遭宙斯降罪、一生肩扛重物的泰坦神那般負擔沉重。1978年,LHistoire期刊成立的第一年,喬治?杜比(Georges Duby)出版了一本名為《世界文明史》(histoire globale des civilisations)的地圖集。這本書後來不斷重新編輯、修改和再版,伴隨好幾代的學子與讀者走過一段又一段旅程。如今,重寫的目的不在於取代,而是把視野拓寬一些。請讓我再提另一個字的字源。中世紀時,auctor(即英文author的拉丁文)這個字的意思為「擴展世界」(augmente le monde)。這就是我們必須在本書的開頭引用這位傑出歷史學家的原因,我們要附和他的理念:這是「歷史的傳承」。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