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回家的路 是這樣走的:無國界醫生在葉門(十週年紀念版)

回家的路 是這樣走的:無國界醫生在葉門(十週年紀念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699418
宋睿祥
天下生活
2021年10月20日
127.00  元
HK$ 101.6  






ISBN:9789860699418
  • 叢書系列:健康人生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健康人生


  • 醫療保健 > 常識/概論 > 傳記/雜論

















      面對生命,我們被賦予全力以赴的使命。

      但在葉門,這個被世界遺忘的角落,

      我的努力,就像倒入一小匙鹽到大海裡,味道一點也不會改變……




      每一個受苦的人都值得被安慰,

      每一個流浪的靈魂都應該回到家。



      亞塔是我被軟禁的地方,是我心靈受苦的地方,卻也是我用鋒利的手術刀進行了近百台手術,創造奇蹟的地方。在這裡,我終於領悟到妙禪師父的話:「我們無能改變生命的定調,也無法解除所有的劫難,只能在災難中看見自己的渺小,更謙卑地面對苦難的生命。」───宋睿祥



      這是一個回家的旅程,在漫天烽火中,一個漂泊己久的浪子,找到了回家的道路。更深沉地來看,我們心中,不也有著漫天的烽火,遭受無盡的苦難?誰不想找到回家的路?



      出身醫學世家的宋睿祥,在二十九歲那年投入無國界醫生組織。在首次於西非賴比瑞亞的任務中,體會到生命的匱乏與脆弱,卻也更渴望透過醫療幫助更多的人。於是在回到台灣的主流醫學世界四年後,他再度踏上流浪的旅途到葉門。



      來到葉門這個幾乎被世界遺忘的國家,當地等待著的不只是物資缺乏的醫療環境、內戰爆發的危機,還必須適應不同價值觀的醫療團隊、語言文化完全陌生的回教生活、從未處理過的未知手術,以及轟炸後送來無止境的傷患……



      面對身處在漫天烽火的人們,身為醫生,有著全力以赴拯救生命的使命,但即使能夠醫治病人身體上的病痛,卻無法撫平戰爭帶來永遠的創傷與深沈的恐懼。面臨著憑著知識和技術都無法承擔的龐大壓力,在生命中最沮喪和絕望的時刻,他在漫天烽火的逆境中發現生命最重要的轉折……



      唯有能夠以無比的慈悲安定受苦靈魂的醫者,才是一個真正超越國界、沒有藩籬的「無國界醫生」。這是一個年輕醫師,用他平實近人的文字,寫下海外行醫生活的深刻反省。對於未來,他和所有人一樣感到恐懼,但只要仍有一點點的希望握在手裡,都足以給我們力量,繼續前行,繼續找尋安身立命的人生志業。



      「無國界醫生」(Medecins Sans Frontieres,簡稱MSF)是國際性的醫療救援組織。1971年成立迄今已將近40年。當初是由一群年輕法國醫生和記者對於當時聯合國人道救援,受到了種種因不同政治、宗教、種族的阻礙,深感失望而成立。MSF所關注的不只是主流媒體所報導的地區,MSF更重視在世界各地沒有聲音、被世人所遺忘的國家,這之中有許多國家內戰頻繁、經年飢荒、人民的生活陷入困境,這些狀況,我們可能一輩子也不會知道。



    誠摯推薦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榮譽副院長�宋永魁

      前中華民國駐幾內亞比索共和國醫療團團長�陳志福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程文俊

      台灣知名男演員�黃健瑋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賴其萬

      (依姓氏筆畫排列)

    ?


     





    【推薦序】

    白袍裡的同理心、自省力 / 賴其萬

    為台灣的醫療貢獻寫下新篇章 / 程文俊

    看見生命的純真面目 / 陳志福

    生命的祕密/ 黃健瑋

    心轉境──回家 / 宋永魁

    ?

    【楔子】

    【新版序】回家的旅程 十年一瞬

    ?

    【卷一.出發】

    出走

    飛行

    古城

    齋戒

    轉折

    邊界

    禁錮

    矛盾

    ?

    【卷二.戰地】

    妙轉

    小鎮

    心定

    引爆

    到達

    孤兒

    玩具

    不安

    週末

    補皮

    衝突

    疲倦

    轟炸

    奇蹟

    截肢

    造口

    挑戰

    失望

    煉獄

    錯誤

    換藥

    希望

    蟄伏

    停火

    直覺

    ?

    【卷三.撤離】

    決定

    阻礙

    民代

    絕望

    撤退

    明師

    ?





    推薦序



    白袍裡的同理心、自省力

    文 / 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宋睿祥醫師在我即將出國開會前來電邀我為他的新書作序,由於時間匆促,出版社將文稿以急件在我上機之前送達。想不到在午夜由洛杉磯往華府的機上,一打開這稿子就讓我欲罷不能,結果不只整個晚上的飛行沒有闔上眼皮,到了旅舍還是激動不已,無法入眠。



      這本書是宋醫師二○○九年八月十六日再度離開台灣參加「無國界醫生」活動,遠赴爆發內戰的葉門,在一個多月的戰亂中,斷斷續續的日記所編輯而成的一本外科醫師有血有淚的人道醫療。



      宋醫師在這本書裡與讀者分享其親身參與「無國界醫生組織」的經驗,幫忙讀者了解這個跨國組織,如何擺脫政治的糾葛,從事其人道救援,同時也體驗到這些參加國際救援工作的外國人,要越過重重障礙,救助這種不幸遭受自己國人虐殺的傷患所感到的憤怒與無奈。宋醫師由最初對回教世界由完全陌生,經過資料的搜尋以及實際的接觸,透過醫療服務,以第一手的觀察,在葉門經歷了回教徒長達一個月的「齋戒月」,體驗到宗教對醫療的影響,尤其是他看到生活在回教國度的女人,其生活型態、社會地位如何造成她們從事醫療工作或生病就醫的困擾。透過宋醫師的「行萬里路」,使讀者獲得「讀萬卷書」的好處。



      一般人對外科醫師常有一種刻板印象,以為他們工作繁重、緊張、疲憊,所以難免作風粗獷、直言、不體貼病人的感受,但透過這位年輕外科醫師的細膩文筆,勾勒出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使我們領會到外科醫生在他們鋒利的手術刀與沉穩的果斷力之外,其白袍裡還藏有一顆溫馨的同理心以及謙虛的自省力。



      最難得的是這麼年輕的一位外科醫師居然能虛心就教於佛教妙禪師父,而在各種人生歷練之後,寫出本書最後的「頓悟」:「一個可以用無比的慈悲,安定受苦靈魂的醫者,才是一個真正超越國界,沒有宗教,不分籓籬的『無國界醫生』。……因為這位明師大醫王,我開闊前所未有的視野。我了悟,在戰爭的烽火漫天,只不過是所有生命,受重因果業力靈障的一幕幕縮影,人生若沒有明師渡化解脫苦厄的每一天,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即便沒有戰爭,但因欲望、煩惱、痛苦所帶來的苦,心靈深處的痛苦,不也是烽火漫天嗎?」



      二○○七年九月黃達夫醫學教育促進基金會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國際人道醫療服務」的工作坊,我們邀請了國內外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十位醫師前來與國內醫學院師生分享他們所從事人道醫療工作的經驗,讓我們了解他們為什麼選擇這條路,以及在這條路上得到了什麼樣的「甘」與遭遇到什麼樣的「苦」。就因為這樣的機緣,我才有機會聽到宋醫師講述他參加「無國界醫生」團體到西非賴比瑞亞服務十個月的心得,而深受感動。



      記得當天回家與內人談到宋醫師的所作所為,由於宋醫師的父親長庚醫院婦產科宋永魁教授,與內人張燕惠醫師是同班同學,在台大醫學院慢我兩期,所以我倆不覺自問,如果我們的孩子也想效法宋醫師一樣參加這種工作,我們會鼓勵他嗎?會答應他嗎?這也才想起,我們除了佩服宋醫師這種參加「無國界醫生」團體的作為,也謹在此向宋永魁教授與夫人,這對成全子女圓夢的難能可貴的父母,致上我們最深的敬意。



    為台灣的醫療貢獻寫下新篇章

    文 / 程文俊(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榮譽院長)




      這是一本很特別的書,一位在台灣接受傳統教育,由小學、國中、高中、醫學院,承受無數考試競爭、挑戰,最後順利到大型教學醫院接受充實的住院醫師訓練之際,開始走出與一般醫師不同的路──到西非行醫。在親身感受醫療資源缺乏的衝擊後,回到台灣完成一般外科住院醫師完整訓練,順利擔任人人稱羨、獨當一面的主治醫師時,再度以「台灣第一位無國界醫生」的身分到戰火中的葉門貢獻自己。



      宋醫師是台灣罕見而珍貴的奇寶,以自己刻骨銘心的行醫經歷,為台灣的醫療貢獻寫了新的篇章。本書不只是心靈之旅,把心中長久的悸動化為行動,期間突發狀況的心靈轉折,病患落難,戰火蹂躪,惡劣生活環境的甘之如飴,使讀者深入其境。本書不是坊間遊記,而是離開台灣五星級餐廳、KTV、演唱會,真正走出白色巨塔的行動。在無情戰火、槍林彈雨中拯救無辜生命的經過。本書不是描述天然疾病,而是一個原本有如世外桃源、和平安逸的社會,在人造災難之下,作者盡一己之力關懷無助人類的寫實。



      宋醫師現在已回到台灣的醫院過著臨床、教學、研究嚴謹的主治醫師生活,相信他內心深處還很澎湃,遠方還有期待救援的呼喚,或許他自己,或許他的學生在他感召之下,將繼續無國界醫生的生涯。



    看見生命的純真面目

    文 / 陳志福(本文作者為前中華民國駐幾內亞比索共和國醫療團團長、駐聖多美普林西比醫療團長、曾任國合會國際衛生醫療組組長、行動醫療團團長,從事海外醫療援助近三十年,跑遍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大洋洲、南太平洋、中亞、南亞、非洲大陸等數不清的國家,在被外交部借調前是三軍總醫院牙科醫師)




      從事人道援助工作者的「家」在渾沌四海,大多是在被世人遺忘的地方,對這樣一種堅持原始價值觀的族群來說,「家」是很抽象的,是在腦海深處,基本上它就是靈魂錨泊的療養。對於一位誤入「奇途」四十五天的醫者蛻變成浪者的心歷路程,是不可逆的(irreversible),以世俗來看是不歸路,你要說他執著也好,說他瘋了也行,但他確實有部份的靈魂已經屬於非洲角落某些鮮為人知的地方,再也帶不走,除非回到那牽魂之處,才會完整自己,否則就得靠著不斷漂泊的付出及錨泊的相聚來維持靈魂的滋養而不至於枯槁。



      睿祥的「回家的路」確實喚出了我莫名的「鄉愁」,思緒氾濫了好幾天,久久不能自已。「回家」總是件快樂的事,而浪者的「家」卻時而清晰,時而模糊,可以在腦海之際,也可以在四海。幸好只要人在哪兒,「家」就在哪兒,只要出走後的任何歇腳處,就是「家」。即便短暫,而家人也是一波波地相聚療傷,並一波波地散去,卻不知傷口結痂了沒?有些家人散了就散了;有些家人散去後卻開始思念。



      同樣是醫行浪者,漂泊了近二十年,看盡烽火苦難、生老病死,雖知人生無常,生命短暫,但仍未能了悟生命真諦,仍在尋尋覓覓散落各處的部份靈魂,而無法碇泊太久,一旦久留就會不安,就會有一種來自內心深處的吶喊,驅動你再度出走,沒錯!那是一種症候群,無藥可救,是這族群共同的業力。



      今欣見睿祥以一個年輕的生命,經歷了人生的困頓脆弱與悲苦矛盾之後,找到真正回家的路,這是生命的文化,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生命標誌。在國內,行醫族群裡不乏年輕的生命正在蛻變為浪者,睿祥是醫者的標竿。在他「回家的路上」,又讓我看見一位樂觀主義的偏執狂,在診療病患的過程中,也被病患治療了。從此,他成為一位有著慈悲註記的醫行浪者。



      「回家」的確是件快樂的事。出走雖是開始,卻也令人振奮,只要有勇氣提起行囊邁步前行,就已經是在「回家的路上」了。



      藉著初冬夜雨的沁涼在台北寫此序。



    生命的祕密

    文 / 黃健瑋(台灣知名演員、飾演《麻醉風暴2》主角無國界醫生蕭政勳




      榮幸獲邀為宋睿祥醫師的書作推薦序,我想是因為前幾年我扮演過同樣在戰地服務過的醫師。在閱讀的過程中,宋醫師的文字,帶我回到了我不願意回去的地方。



      我不過是個演員,當年拍攝前,在飯店裡徹夜看著各種手術的影片、戰地的畫面,受傷、死去的人們的臉龐,試圖讓自己進入那個世界,以面對該角色的經歷和處境;如此,在經歷整個拍攝後,就已身心俱疲。但,我身邊的環境仍是舒適的、平和的文明世界;下戲後我仍可以放鬆的四處走走、喝杯小酒,脫離戲中的角色和世界;而宋醫師卻不是,也不能如此。



      他就在那裡,在葉門戰地的現場,經歷一切。我細細閱讀他在葉門任務的經歷和案例,常常倏地不能自己:阿禮的開腦手術、失去父母的三姐妹、因為誤判而剖腹的不足月嬰孩等等……。人在苦難中的痛與臣服,讓我回到在拍攝當時,常常思索著:生命本身神秘而難解的原因。生而在世,真正的自由為何?



      在書中,在宋醫師坦誠而激越的描述裡,也看到他所經歷的驕傲、迷惘、憤怒、脆弱、絕望,以及謙卑。我在想,這不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縮影?在他追尋「自由」的旅程中,他正面臨這一切;在生與死之間,如他自己所說,像是唐吉軻德一般,奮不顧身,卻才發現自己的渺小和不自量力,也才找到屬於他自己、願意去奉獻和服務的答案:「在為別人付出的同時,我們才能看見自己的渺小,也才能謙卑地面對眼前苦難的生命。」



      在闔上本書時,我回到了對於生命的思索,也清楚的知道,這思索是我們每一個人無可迴避的命題。我覺得幸運,在宋醫師的帶領下,跟他一起經歷了這趟旅程。



      我想對他及所有以「醫療」為中心的從業人員致敬,也期許有天,我們都能夠擁有「療癒」自身與他人的力量。



    心轉境──回家

    文 / 宋永魁(長庚大學婦產科教授、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榮譽副院長,宋睿祥醫師的父親)




      從上一本《無國界醫生行醫記》滿腔熱忱、全力以赴的毛頭小子,到這本《回家的路,是這樣走的》,以「回家」來圓滿無國界醫生的全貌,篇章裡呈現出成熟穩健的特質。



     睿祥為完成無國界醫生的完整經歷,先取得林口長庚醫院院長程文俊教授特准,以短期進修方式,出任務到葉門, 從事救援工作。原本以為是駕輕就熟的任務,萬萬沒想到,竟是一趟身陷煉獄的煎熬歷程。孤單無助時,幸好有妙禪師父的加持,睿祥才得以度過外在和內在交相摧折的各種困境。從而領悟出「慈悲需要智慧,心定智慧生」的修持真義。



      字裡行間充滿了驚險與幽默,有些讀來不見險惡的處境,深入體會之後,才知道在不同文化的國度行醫,救人要有智慧,否則造成禍患。書中一再透露出戰爭的可怕,種族宗教對立下的殺戮,冤冤相報的悲哀。在艱困混亂中,睿祥用心轉境,許下「回家」的好願,短期任務結束,就會成就一個大大的好願在台灣。世界盡頭的光明,就從現前的一念慈悲出發吧!



      感恩師父慈悲,在葉門砲聲隆隆的救援任務中,引領睿祥悟出生命的真實義,找到了「回家」的路,身心得到大大的安頓。



    新版序



    回家的旅程? 十年一瞬




      一轉眼,這本書已經出版十年了,很感謝康健雜誌願意再版,在葉門戰地的記憶,已在腦海中漸漸地斑駁褪去,許多的細節,只能從書中的文字再次爬梳。但唯一不變的是心中靈魂追尋回家的渴望與悸動。



      原以為這一生就要藉著這樣飄飄蕩蕩地在這世間流浪行醫,尋找生命的真實義,但沒想到葉門戰地之旅,卻開啟了我人生的回家之路。



      回想從葉門歷劫歸來,內心仍有著想要再出走的蠢動,想要透過雙手去幫助因戰亂而承受苦難的靈魂;有一天,當我在最先進的加護病房巡房時,一個全身插滿著維生儀器的患者,用空洞及渴望的眼神望著我,我為之震驚,一直以?那樣的眼神應該只有在葉門及賴比瑞亞最困頓無助的病人才有的雙眼,我竟在醫療先進的台灣遇到。當下我才頓悟到師父一再的開示:「有生皆苦」,原來靈性的苦難不只是外在的環境,只要人身受苦,靈魂都是苦難的,而醫生無論是用最原始簡陋的醫療器械,或是透過最先進醫療設備,都是用這一雙手,慈悲地卸下病患身體的病痛、安慰受苦的靈魂,醫者更能慈悲體會眾生的苦痛。原來我過去一直定不下來,想要向外出走,是不自量力地以為:生命的答案,唯有行到最遙遠,嘗過最苦難,才能找到。然而師父曾開示,「如來上帝本自俱」,原來我窮盡心力去尋找的答案,竟然是在我的心裡,只是沒有足夠的智慧去打開!然而能開啟眾生本自具足的如來智慧的,只有大成就明師,而我何其有幸,此生能得遇明師。



      想通的這點,心中得悸動,久久不能自己,像是漂泊了許久的孤舟,終於能靠岸,我心中有一個聲音:「不用再流浪了……」



      十年一瞬,從一個漂泊的浪子,遊走在醫療體制邊緣的外科醫師,心安定了,轉成了一個孩子的父親,在基隆長庚成為一般外科的副教授。不再背負著沈重行囊四處流浪,而自在地用自己微薄的醫療專業,用心照護每一個出現在我面前的患者;透過先進的手術儀器,盡力解除疾病的苦痛之際,試著安慰其受苦的靈魂,我捫心自問,這十年來,那份渴望照護病人的初心,至今是否如一?答案是肯定的,就像十年前本書最後的結語,每一個受苦的人都值得被安慰,每一個流浪的靈魂都應該回到家,我找到回家的路了,正在回家的路上。



      這一路要感恩的,是引領我踏上回家之路,教導我人生真實義,我的師父



      妙禪師父!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