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刀鋒戰將胡璉:金門王與蔣介石恩怨

刀鋒戰將胡璉:金門王與蔣介石恩怨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668575
張友驊
暖暖書屋
2021年10月22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860668575
  • 叢書系列:人文社科
  • 規格:平裝 / 300頁 / 16 x 23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人文社科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朝代史 > 民國












    他不是蔣介石的愛將,是怨將。

    胡璉一生如在刀鋒上行走,他封疆守土,為養活金門十萬軍民,

    遊走於灰黑領域,卻與蔣介石恩怨糾葛長達十六年。



      ◆古寧頭戰役的指揮權之爭,竟與蔣介石有關?

      ◆胡璉三戰三捷,卻換來「削藩」下場?

      ◆蔣介石為何弄出「金門撤守」議題,讓胡璉備受煎熬?

      ◆胡以「走公走私」養活金門軍民,蔣卻用「虧空案」整他?



      胡璉從十二兵團組建起,就以「無中生有」的方式闖過危機,渡海來台。增援金門後,立下許多汗馬功勞,包括古寧頭戰役(金門保衛戰)、八二三砲戰。台灣政府養不起金門駐守的大軍,他就自己想辦法,遊走於「灰黑領域」搞「走公」與「走私」。「走公」是靠兩艘坦克登陸艦進行港台金三角貿易;「走私」則是為解決游擊隊生計問題,動支僑匯讓游擊隊進行走私,一度驚動英、美兩國,調查是否進行非法品交易,都安全過關。他還設立「軍中樂園」,靠游擊隊赴香港走私時私下招募婦女。



      他建設金門、造橋鋪路、辦校興學,創建金門酒廠後,大膽引進來自蘇聯中亞品種的高粱種子來金栽植,無疑是挑戰國策,卻意外使金門高粱酒名聞中外。他以「自力更生」的方式,為金門解決「缺水、缺糧、缺樹、缺路、缺錢」等問題。



      胡的個性「聽命不聽宣」、「聽調不聽遣」,蔣介石難以駕馭,指斥他為「吳國楨第二」。即便他曾三戰三捷,卻換來「削藩」下場,他養活金門軍民,卻遭指責「公帑樹私恩」,以「虧空案」暗整。再加上他與陳誠關係,使蔣介石心不自安,導致蔣胡之間十六年的恩怨糾葛。本書以第一手史料,看胡璉如何解決流離世代的難題,這是時代背景交織成的血淚困境和歷史。胡璉半世功業在台澎金馬,歷史怎麼看刀鋒行者亂世戰將的定位?值得讀者品評。



    本書特色



      ◎封面照片:胡璉將軍於延平南路官邸前拍攝,現為東吳大學城區部。照片由「胡璉故居紀念館暨研究中心」提供。



    名人推薦



      ◆這部《刀鋒戰將胡璉:金門王與蔣介石恩怨》小書,乃是博聞強記之作,為報兩餐之德,作者親身聆聽胡璉長達十小時的「談古論今」,經整理後即束之高閣。遇機緣湊巧,復與胡璉部屬結識,通過訪談,掌握胡璉在戰亂時代故事,以此印證胡璉說法是否有偏頗之處。再經比對發現胡璉的品評,全然是斑斑血淚的真實歷史。──陳美秀(體制外歷史愛好者)


     





    導讀:刀鋒行者亂世戰將胡璉�陳美秀

    自序



    第一章 胡璉談古論今話恩怨

    第二章 胡璉、蔣介石關係生變

    第三章 胡璉拒絕與湯恩伯合作

    第四章 胡璉、湯恩伯作戰指揮權之爭

    第五章 胡璉、白鴻亮與金門撤守

    第六章 胡璉走公養活十萬軍民

    第七章 胡璉走私為海上游擊隊

    第八章 胡璉四戰外島遭削藩

    第九章 胡璉虧空案被整肅

    第十章 胡璉與蔣介石決裂

    第十一章 胡璉奉派出使遭流放

    結論 胡璉與蔣氏父子恩怨終結



    附錄一:陸軍第十二兵團所轄軍師團長名冊

    附錄二:金門區團長以上主官簡歷冊





    ?





    自序



      聆聽胡璉談今論古,是享受,也是折磨。



      先說折磨,胡璉講話音調高亢、尖銳、尾音很長、鄉音又重,若不洗耳傾聽,貫穿上下文意思,根本聽不懂故事原意。所以在宴堂上,講者滔滔,聽者茫茫,非常痛苦。聽久了或許能猜中講者說話原意,但要整理,非常艱難。光靠記憶,寫出故事原意,無異是緣木求魚。唯有針對重點,記下事件本質,回過頭去查資料,比對其中差異或可知悉事件原委,才知內情的曲折。舉例說,胡璉部隊於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七日除高魁元部留金門外,其餘兩個軍,包含兵團司令部預定軍援舟山,胡璉本人接獲指示去舟山任職。詎料廈門失守,金門緊張,胡璉被迫軍轉金門,成就胡璉為金門王功業。胡璉提到這則歷史意外,頗為感嘆,就事後記錄者觀察,胡璉在宴堂上說的故事,忽而廣州,忽而舟山,忽而台灣,忽而金門,搞不清部隊去向,最後航向金門。這段歷程,胡璉說的「怨懟」頻生,顯然去金門不是胡的本意,但意外卻創造金門大捷,為胡璉所稱頌功業之一,難怪胡璉會為之感嘆。



      宴堂上胡璉說的內情是真實歷史,然就史料檔案記載卻寫的雲淡風情,兩者比對如老吏斷案,欲搞清楚事件發展過程難度很高,這就是聽講者折磨所在。其次胡璉談話,喜稱「公」,如陳辭公(指陳誠字辭修),劉麟公(指劉玉章字麟生),張岳公(指張群字岳軍)等,若不熟悉人名稱謂與主從關係,如同鴨子聽雷,完全聽不懂胡璉講述的內涵。怎麼整理,頓成問題。



      說完折磨,再談享受。胡璉一肚子故事,都是文書檔案沒有記載的史實。聽故事,尤其是悲歡離合,恩怨情仇的內幕,絕對是享受。如胡對湯恩伯成見很深,從組建兵團以來,胡為保存土木系血脈,拒絕聽從湯恩伯指揮,連蔣介石出馬規勸湯胡合作共禦外敵,胡千方百計規避,甚至在大戰前夕,胡璉受不了蔣介石苛責,寧去舟山,也不願與湯恩伯合作。若非陳誠出面勸駕,胡極有可能錯失金門大捷的機會。再者胡璉只要談及金門自力更生歷程,從走公走私、特約茶室、建橋鋪路、辦校興學、金門高梁、以飯換黍、海上游擊到建軍備戰,無不神采飛揚,眼睛突亮光芒,突顯胡對金門關懷之心溢於言表。其中故事隱含胡與蔣介石鬥法,和共軍鬥智,都是聞所未聞的奇事。胡如一部歷史活字典,講台灣,說金門,百聽不厭,乃是一種特別享受。何況不花錢聽到台金現代史,真是超值享受。



      由於我曾至胡宅聆聽兩堂課,時間長達十小時以上,後奉師長之命整理兩次談話記錄,藏於陋室。原本認為記錄為個人所藏,不便公諸於眾。詎料事有意外,一九八八年由於蔣經國去世,兼逢八二三砲戰三十周年,奉報社高層指示做砲戰專題,我以胡璉口述為主,輔以文書檔案連寫多篇報導,刊登後引起極大爭議。胡璉哲嗣胡之光教授、十二兵團司令遺孀家屬、八二三砲戰老兵、東引反共救國軍、十八軍舊屬等,紛紛至報社指明見我,有些是抗議,有人嘉許,不論是抗議或嘉許,都沒點出報導錯誤,而是圍繞在我與胡璉關係上打轉,我答以招搖撞騙與報導是否屬實是兩回事,如果不實,我接受更正。如果是招搖撞騙,請自行查證,無奉告必要。因為屬實就沒有招搖撞騙的問題,如果不實才有招搖撞騙問題。這是我從事記者生涯以來,首次面對胡璉威力的考驗。想想胡璉已大去十六年,居然還有讀者關心他的名望。



      經胡璉事件震撼,我收起對胡尊崇之心,將口述整理稿藏於資料夾中,封存在書堆底部,不去觸碰。時間二十多年悄然而逝,也許是機緣湊巧,某天去和平東路學生書局取書,與胡璉部屬兼副手劉鼎漢將軍哲嗣劉力平先生偶遇,彼此交談論及胡璉往事,劉很疑惑的問我,怎麼知道胡璉那麼多故事。我坦誠以告與胡見面原委,再印證彼此所知史實,竟然高度吻合,尤其是胡璉、陳誠、蔣介石、蔣經國四角關係之間,交織出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內情。如胡璉突於一九五四年六月一日奉調第一軍團司令,而後又於一九五七年七月再度回任金防部司令。這兩次不尋常的異動,都是出自蔣介石神來之筆,頗堪玩味。透過胡璉晚年口述說明,劉力平先生才恍然大悟,內情是如此曲折複雜。由於當時我錄影纏身不便久談,乃約下次見面再敘。



      也許兩人都忙,許久未曾聯絡,突然有一天劉力平先生以送書為名約我見面。於是敲定時間約在台北東區某家咖啡店敘談。當天因有錄影,錄完趕過去,蒙劉送「劉鼎漢將軍紀念文集」與部分劉將軍回憶內文。記得當日聚談要點是胡與蔣介石之間的交鋒,及金門戰地事務。我依據胡璉口述要旨內容,從湯恩伯、蔣介石、蔣經國關係談起,到胡璉晉升一級上將內情。劉力平、劉國青父子聽得目瞪口呆,當即劉力平先生邀我寫《胡璉傳》,聽後我哈哈一笑,說奉老師諭,一不能做秉筆太監,因為胡璉有後,復有家藏檔案,應由胡將軍家屬自行執筆。我畢竟是外人,寫胡璉傳極不適合。二不能秉筆直書,有違知識分子風骨與良知,這是我不能敘寫胡璉傳的原因。劉氏父子見無法強求,此議遂寢。時隔多日,有一天劉國青突然傳一分胡璉與蔣介石函札給我,請我解讀函札內容,看後義不容辭的答應,匆促之間寫了五千多字,交由內人看一遍,挑挑錯字。詎料內人看完一臉茫然的說,「你前因後果都沒解釋清楚,光解讀函札旁人怎能理清歷史的來龍去脈?」一語驚醒夢中人,的確現代人寫史,常犯「碎片化」弊病。如一九五四年五月四日,蔣介石急如星火的催促胡璉與劉玉章進行金防部司令交接,胡竟抗拒,蔣於日記載明「較之吳國楨叛亂情形,對余精神打擊更大。以胡一手造成,而乃其竟專為地位與權利惟視,如此則尚有何言,此人不能再寄有希望矣。」蔣指稱胡為「吳國楨叛亂」,這句話許多學者引用,沒有人探究胡對蔣一向孤忠耿耿,為何抗拒移交?若非蔣對胡痛下殺手,胡何以有那麼大的情緒反應,反到寧可解甲歸田,義不受辱。回過頭說,蔣視胡為「吳國楨叛亂」,為何在事件平息後,再度重用胡,甚至指派胡為反攻計畫主持人兼反攻軍總司令。歷史強調「因果關係」的詮釋,只見果,不談因,這是我解讀函札碰到的難題。



      由於內人提醒,我重寫「函札」解讀,一下筆就想到胡璉兩堂課十小時「開講」,以胡親身遭遇為綱,文書檔案記載為目,匆促之間竟三萬多字的解讀,稿成因故未能發表。於是將底稿放置於檔案夾內,供日後書寫金門戰史之用。此時內人建議,既花時間整理檔案,不必將函札局限於八二三砲戰,乾脆擴大內容,從胡璉組建十二兵團寫起,到晉升一級上將為止的故事,以報胡璉對我的兩餐之德。再兼及台灣如何走過風雨飄搖歲月,自立圖存的信史,以供後人參酌。何況,書寫不是「胡璉評傳」的胡璉傳奇,也沒有違背不為旁人立傳的承諾,一舉兩得,何樂不為?當下我很猶豫要不要下筆,結果有件事鼓舞我,就是解讀函札一文,交給胡璉後人成立的「胡璉基金會」,拿函札一文與胡家傳檔案比對,準確度與史實真相,居然高度吻合。在寫函札解讀過程中,因錄影忙碌,我根本沒有時間查看胡家傳檔案,甚至連部屬懷念胡所寫的文章或文集,我都沒看。僅憑兩餐之德記錄與個人記憶,及平日採訪所得,匆促寫就的文章,意外解開歷史謎團,印證胡璉晚年談話的可靠性。如胡璉在雙堆集力主突圍,與蔣介石發生爭執,胡不聽號令突圍而出,當年算是孤證,無法成為信史,然而在《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記載,蔣對胡突圍計畫非但反對,還派王叔銘駕機凌空談話,「不准突圍」,證明胡的回憶完全可靠。



      再者如胡璉主政金門,為解決六萬大軍生理需求,運用走公、走私機會,從某地(絕不是台澎金馬)招募女子來金,付予高額報酬從事性服務,待半年期滿,再次招募,以輪流方式解決當年極難管控的「軍紀」問題。後因軍機洩露的疑慮,由總政治部接手管理,某地招募即予禁止。這些不立文字,不列官文書,不得任意檢舉的君子協議,事後證明確有其事。顯示胡璉晚年回憶論述事實,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這是官文書不敢承認的史實,胡不顧忌諱坦白直言,或許與胡晚年至台大歷史系深造有關,畢竟保留信史以啟後世,是胡的遺願。



      其實胡璉是位思維、行為非常保守的將領,在學術饗宴講堂上,可看出胡對編階與倫理非常重視,問問題必定從資深教授問起,答過一輪才有資淺教授說話的餘地。



      胡雖保守,但思想非常開明,如解決生理需求問題、辦學興教,隨營補習、怒潮學校等問題,胡都未呈報自行裁決,類似這種膽大敢為的治軍風格難免遭忌。但胡依然是我行我素,不受節制,與胡保守思維顯得背道而馳。



      胡璉個性,隱約透露強悍性格。對公,一介不取,如開辦金門酒廠,胡沒拿一張股票,卸任交由政府經營。對私,只要不是政府核發經費,胡靠一己之力所賺盈餘,出手大方,軍長一萬銀元、師長六千、團長三千,是公定價格。再者如,一九四九年九月部隊進入金門,為防禦工事駐軍挖祖墳、抽樑柱、偷石塊、搶門板、毀房屋,幹盡缺德事,僅發給金門民眾一張借據,聲明日後賠償,此事一拖數年,金門民眾怨懟很深,胡璉一九五七年回任金防部司令,體察民情,該賠銀元五千,一律核發新台幣十萬元,解決困擾經年的民生問題。經查此時期拆屋構工的乃是「原生」部隊,與胡關係不大,但胡堅持解決,出於「缺德事」三個字,若不盡速撫平,必有因果報應。



      回想胡璉自重組兵團以來,政府何嘗支應軍費,胡不靠政府自謀出路,自力更生,一切從無到有走過辛酸路,最終結局卻是「吳國楨第二」,其中內情難道不值得探究?既然寫函札長文,復又內人規勸,我下定決心執筆,書寫一部不是「胡璉評傳」的胡璉傳奇,看看生活艱困年代的將領,如何走過動盪時代,轉進金台,而後如同棄兒般躍過成長奇蹟。待大局安定,這支主戰兵力又如同棄兒般的被當局割裂,政客狠辣,政治無情,猜忌難防交織成血淚歷史,是台灣歷史的一部分,然而也是被遺忘的歷史。從歷史本質來說,許多學者研究一九五○年代的台灣軍事史,都說孫立人、胡璉等人功高震主,每次看到這四個字,我都哈哈大笑,如果結論是四個字,那不是歷史,而是胡扯,不值一提。不論是孫立人或胡璉哪有功高震主的政治資本,孫胡二人在當時連任命師長、甚至團長的人事任命權都沒有,何來功高震主?其次孫立人訓練的新軍,與胡璉的十二兵團,在部隊整編過程中,被割裂的最徹底。若孫胡有功高震主的實力,幕後又有美國勢力支持,蔣介石敢痛下重手,撤換孫胡?



      歷史從來不是直線進行,而是一部曲折歷程,如果無法穿透曲折歷程看歷史,就無從理解其中的因果關係。胡璉晚年總結一生經驗,很意外的胡看輕歷史是非,異常強調「因果關係」、「軍中倫理」、「指揮道德」、「全軍破敵」十六個字。胡曾以長平之戰為例說,同樣兵力在廉頗指揮下能戰、能守,而在趙括手中卻一敗塗地。顯然胡以此暗諭十二兵團覆滅,與長平之戰頗為類似,而從中悟出用兵之道。胡璉論戰史,曾說「深研歷史有如治軍」,一支不能全軍破敵的部隊,怎能「功高震主」?



      從讀史找智慧是胡璉晚年必修的一門課,早年兵馬倥傯時代沒時間讀史,中年膺命封疆為養活十萬軍民,無暇讀史,直到晚年晉任一級上將戰略顧問,胡有空閒深造,直赴台大歷史系博士班,專研五代至宋初歷史,與胡政治處境有關。此因胡部三戰三捷後,蔣介石即行「削藩」政策,將胡部於一年內陸續調駐台灣整編,而將戰力微弱的編餘部隊送往金門,由胡以戰代訓提升戰力。這段過程,胡談起滿腹辛酸與委屈,當年又不便對外明言,於此開啟與蔣介石長達四年多的「鬥法」大戲。最終在金門興建一座「無愧亭」,以明心志。



      胡璉談起金門,精神奕奕神采飛揚。論及戰場經營慨歎萬千,話語低沉落寞。兩相對比,彷彿穿梭在不同時空,同樣金門卻有不同心境,暗示胡與蔣介石之間,?雜許多不為人知的內情。這是胡屢膺封疆建功,為何得不到蔣介石關懷所在。為寫出胡璉的心境,我翻閱胡的整理稿後,看完決心動筆,書寫不是「胡璉評傳」的胡璉傳,詮釋國府遷台初期的歷史,見證胡璉遊走於「灰黑領域」,養活十萬軍民的故事,以解釋胡璉遭忌與被削藩的原因。



      聽故事容易,寫歷史很難。在下決心動筆前,我透過大數據查看網路有關胡璉的報導,發現多半是重覆加工的文章,這不是真實的胡璉,為寫出真實,我運用採訪所得知訊息與胡說法相互參證,再配合文書檔案進行剖析。如胡璉在金門「虧空案」,連胡家藏檔案都未述及此事,我都挖掘出內情,供讀者與家屬參考,以此解釋胡蔣關係決裂的由來。讓讀者品看真實胡璉的「德行」,以為亂離世代的台灣保存信史。




    張友驊,序於二○二一年四月二十一日台北秀居




    其 他 著 作
    1. 綁架蔣經國?!情治首長的背叛與奪權
    2. 余英時寧為黑名單,不幹間諜臥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