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語
檢閱本書原文,修正錯別字的同時,也實實在在的把自己的心理時間拉回到許多年前——小女還是幼兒時,例如一起去雜貨店買藤條,售貨員氣憤的神情和語氣;例如游泳教練一定要女兒回到BB池,她看著我,一臉的不甘心,眼淚簌簌的流;例如當她穿上粉紅色綴著玫瑰花的蓬蓬裙,她的喜孜孜,我的甜絲絲,母女倆都掉進蜜糖缸裡;當然還有在溜冰場上,她牽著我的手慢慢的走,一跌再跌的我,當時的痛,現在還有感覺……,往事瀝瀝,好像是昨天的事。
恍如昨日,清清楚楚,卻已過了廿多年,都說作文不要濫用四字詞,可我除了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再也想不出更好的言語,說明不經意間的時光流逝,也說不好驀然回首的詫異與驚疑,昨日聲稱「我大個女啦」的她,今日果然大個女了。「大個女」的她,四分一世紀以來與她母親有時是如膠似漆,有時是同處一室的刺蝟,這恩怨情仇又豈是詩詞裏的流年換朱顏改,可以說得清。
兒女成長,父母老去,自是必然;兒女羽翼已豐,振翅高飛,父母目送,唯有祝福,又是必然,這必然的過程是一生一世的長路,好在花香滿徑,盡是甜蜜溫馨,這,豈能不感謝蒼天。
本書收錄的文章,都曾在《星島日報》副刊發表,從一九九八年七月到一九九九年八月,這副刊叫「安樂窩」,版面撰文的都是人父人母,細說養兒育女心得,記得當時還收過好些讀者信,說甜道苦,互相交流,到底是喜樂多,苦惱少,天下父母心,原都一樣。
蘇軾希望孩子無災無難到公卿,然而今時今日,公卿不做也罷,無災無難最要緊,在此祝願所有的父母子女,都能平平安安,喜悅自然來。
?
李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