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世界民族主義觀察與研究:疫苗民族主義的興起

世界民族主義觀察與研究:疫苗民族主義的興起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683905
羅志平
獨立作家
2021年9月24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9860683905
  • 叢書系列:Do觀點
  • 規格:平裝 / 370頁 / 14.8 x 21 x 1.8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Do觀點


  • 社會科學 > 政治 > 概論











      攸關全球安危的防疫作戰,暴露了民主政體的脆弱,

      封關、封城、宵禁,以及各種行政命令的自由限制,

      原是威權國家常用的手段,如今竟然輕易地出現在民主國家。



      本書首先定義民族主義為何,以及背後的意識形態和動機,再來以類型學的方法來論述,選錄60餘位民族主義的專家學者,其中包含:〈原生論〉�紀爾茲(Clifford Geertz)、〈持久論〉�羅倍拉(Joseph R. Llobera)、〈現代論〉�葛爾納(Ernest Gellner)、〈後現代論〉�霍爾(Stuart Hall)、〈族裔象徵論〉�史密斯(Anthony Smith)等,針對歐美數年來研究民族主義的成果,做一次全面性的閱覽,探討其價值、意義與缺失,呈現最真實的面貌,讓讀者了解在不同時空下各種民族主義的發展與演進。



      作者研究民族主義與時俱進,本書亦收錄了當前爭議性很大的「疫苗民族主義」(Vaccine nationalism)。自2020年8月,世界衛生組織(WHO)祕書長譚德塞開始使用這個名詞之後,國際媒體紛紛報導、轉述,也激起學術界的廣泛討論。表面上各國都譴責「疫苗民族主義」,暗地裡卻互相競爭,有的用疫苗做外交,有的拿疫苗當作政治籌碼。其重點在於疫苗的生產與分配,在在突顯出貧富不均、不公不義與相對剝奪感。作者從民族主義的二元論出發,嘗試找出明確的分界線,探討「疫苗民族主義」的本質與發展軌跡。



    本書特色



      ☆收錄當前爭議性很大的「疫苗民族主義」(Vaccine nationalism);作者論述深入淺出,以民族主義的二元論來找出明確的分界線,探討「疫苗民族主義」的本質與發展軌跡。



      ☆選錄60餘位民族主義的專家學者,針對歐美數年來的研究成果,做一次全面性的閱覽,探討其價值、意義與缺失,讓讀者了解在不同時空下各種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和歷史演進。

    ?


     





    【自序】



    ▍第一章 導論──民族主義研究概況



    ▍第二章 民族主義的定義

    壹、前言

    貳、定義的困難度與必要性

    參、民族的界定

    肆、民族主義的界定

    伍、中文譯名的商榷

    陸、結語



    ▍第三章 民族主義的新與舊──疫苗民族主義的前世今生

    壹、前言

    貳、類型學的困境

    參、「疫苗民族主義」的產生與變質

    肆、不被祝福的民族主義

    伍、結語



    ▍第四章 民族主義研究理論

    壹、前言

    貳、原生論

    參、持久論

    肆、現代論

    伍、後現代論

    陸、族裔象徵論

    柒、結語



    ▍第五章 民族主義的種類

    壹、前言

    貳、歷史學家的分類

    參、社會學者的分類

    肆、政治學者與其他分類

    伍、結語



    ▍第六章 民族主義者的類型

    壹、前言

    貳、文化民族主義

    參、政治民族主義

    肆、經濟民族主義

    伍、歷史學派

    陸、結語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書目】





    自序



      1985年我考進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攻讀西洋史,並從柯立德神父(Rev. Claude William Pollak, O.S.B., 1930-2004)學習「民族主義」(國家主義),從此之後,對這個意識形態便極為著迷。博士班時一度放棄,但從事教職後又再度燃起興趣,繼續閱讀相關書籍,未料竟以此題材撰寫成書,作為教授升等之用。因編印太匆促,錯誤甚多,只少量印行,提供審查委員參考。雖然花了很多時間撰寫,篇幅也大,最後並沒有以之作為主論文,而是以參考著作呈現。雖是參考著作,審查委員仍然花時間閱覽,指正諸多錯誤,給予寶貴意見。遺憾的是,通過升等之後,再無機會改正,2005年後便被擱置。近年來,新民族主義興起,尤其是「疫苗民族主義」一詞的流行,經媒體不斷報導,民族主義與國家主義再度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順應此一時勢,我有了修訂再版舊作的動念。



      雖然運用了舊作的資料,但已刪略一半以上不合時宜的章節,另加入對當前時勢的觀察所作的研究。整體而言,不論是文章結構或論述觀點,都作了大幅修正,且書名採用出版商的建議,更加貼近時代的脈動。民族主義研究已過了顛峰期,甚多大師級人物已紛紛作古,但其著作終究難以超越,後繼者有新著作,卻少有新理論。本書所介紹的學者與學術著作,仍是了解西方民族主義研究重要的指引。民族主義究竟有多少種,可以簡單地說,只有一種──「政治民族主義」;也可以多到有多少民族,便有多少種。重要的不是何謂民族主義,而是人們想透過民族主義來實踐何種目的。它是一種情感工具,因人的情感轉換而變化。有情感依附的人,不論是依附於族群或依戀於土地,就會有民族主義需要,無需情感依附的人,不會產生民族主義。



      這些年我在義守大學原住民族學院任教,實際接觸到一個「民族」,或者說「一些」民族,對族群意識與族群認同,有了新的體悟。當今世界各地都有原住民運動,一種族裔認同的民族主義正在發酵和傳播,這是全球化無法阻斷的浪潮。教育可以有很多目的,但對於原住民同學,教育還有一項使命,協助他們找回對土地與族群的愛。「台灣民族主義」曾經引發論戰,但「台灣原住民民族主義」卻仍是個不可思議的概念,在諸多原住民議題中,還沒能形成一個詞。近日,加拿大以具有原住民身份的西蒙(Mary Simon)擔任總督,讓世人感受到,民族主義也可以很優雅,很平和,解決族群衝突,不一定要暴力與流血。原住民的「運動」或「抗議」,要的無非「認同」與「尊重」,而這便是民族主義的精神內涵。回顧三十年的教學生涯,我以一個金門人的身份認同,在原住民的團體中思考族群意識,研究民族與民族主義,有此因緣,得以成就此書。僅將此書獻給我生長的土地、我工作的學校,以及我接觸的這一群人。

    ?
    ──羅志平寫於高雄義守大學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