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刑事證據法與救濟程序

刑事證據法與救濟程序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115784
吳燦
元照出版
2021年9月01日
200.00  元
HK$ 180  






ISBN:9789575115784
  • 叢書系列:裁判彙編+刑事實體法+刑事程序法
  • 規格:平裝 / 504頁 / 17 x 23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裁判彙編+刑事實體法+刑事程序法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法政類 > 法律 > 刑事法











      •經典案例為題材,分析案例爭點,介紹思考層次,提出判斷基準。

      •內容依當前法制與司法實務或學說,重新整理、修正與補充。

    ?

      臺灣刑事訴訟法於2002年間,從「職權主義」改制為「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接續引進美日法制,本書係針對此一新制,以現行實務見解為主軸,輔以學說理論,針對證據法相關議題及刑事救濟程序等,或旁徵博引,作系統性介紹,或以案例方式,提綱挈領為論述;另以「補敘」方式,針對法律增修、見解變更為說明,俾期兩相對照,有益於知其梗概。

    ?

      本書是作者在最高法院的辦案心得,適合實務界(法官、檢察官、律師或法務人員)辦案之參考,有助於國考考生瞭解實務層進式的脈動,也可以讓學術界瞭解實務在面臨個案困境,如何基於法的續造,從規範意旨補遺立法缺漏,以實現個案正義。



     









    第一編 刑事證據法實務

    第一章 刑事證據能力判斷的案例研討──臺灣米蘭達法則與證據排除主張逾期之法效


    壹、前 言�3

    貳、概念釐清�證據能力與合法調查�4

    參、證據能力判斷的案例研討�7

    肆、結 論�33



    第二章 科技偵查蒐證之授權依據及證據能力──以警察裝置GPS偵查為例

    壹、前 言�35

    貳、GPS偵查之干預特性�36

    參、GPS偵查案例與基本權干預型態�37

    肆、GPS偵查基本權干預之授權依據�45

    伍、GPS偵查取證之證據能力�58

    陸、結 論�62



    第三章 新修正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18條之1之適用

    壹、前 言�65

    貳、修法前,最高法院對於另案監聽之見解�65

    參、新修正通保法第18條之1實務之運用�67

    肆、結 語�74



    第四章 詰問權與拒絕證言權衝突之探討

    壹、前 言�77

    貳、刑事被告詰問證人係屬憲法權利�78

    參、偵查中具結之證人,法院得否職權傳喚詰問�84

    肆、證人拒絕證言權相關問題概述�87

    伍、被告詰問權與證人拒絕證言權衝突之法律適用�91

    陸、結 語�97



    第五章 域外證言之證據能力與詰問權

    第一節 域外證言與被告詰問權之保障──以兩岸司法互助遠距視訊為例�103

    壹、前 言�103

    貳、大陸公安筆錄證據能力之實務見解�104

    參、刑事被告之詰問權�105

    肆、傳聞例外法則與被告詰問權之衝突處理�106

    伍、跨域遠距視訊之法律規範�109

    陸、跨域遠距視訊之司法實踐�113

    柒、囑託訊問與跨域遠距視訊之競合�117

    捌、《域外證言》類推適用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3應有的思維�118

    玖、偵查階段之遠距視訊與詰問�121

    拾、代結語──以大陸地區公安筆錄為例�122

    第二節 從兩岸司法互助談域外證言之證據能力──兼論我國傳聞例外規範不足的困境�124

    壹、前 言�124

    貳、證據評價之外部性界限�125

    參、域外證言之取證模式�126

    肆、域外取證程序之準據法�130

    伍、我國傳聞例外法則規範不足的困境�134

    陸、台、日域外證言證據能力實務見解之比較�140

    柒、結 論�143

    第三節 域外證人警詢筆錄之證據能力──最高法院2018年1月23日決議解析�146

    壹、爭 點�146

    貳、解 析�146

    參、結 論�151



    第六章 供述證據與具結

    第一節 共犯被告之陳述與供後具結�153

    壹、爭 點�153

    貳、解 析�153

    參、結 論�156

    第二節 被害人之陳述與具結�157

    壹、爭 點�157

    貳、解 析�157

    參、結 論�160



    第七章 傳聞法則與詰問權

    第一節 被告以外之人檢訊筆錄之證據能力──最高法院102年度第13次刑事庭會議決議(一)解析�163

    壹、前言──我國傳聞法則之體例�163

    貳、檢訊筆錄傳聞例外程序規範之建構�164

    參、第一類檢訊筆錄之證據能力�166

    肆、第二類檢訊筆錄之證據能力�171

    伍、第一類檢訊筆錄證據能力要件之審查�177

    陸、第二類檢訊筆錄證據能力要件之審查�178

    柒、結 語�181

    第二節 勘驗筆錄之證據能力�182

    壹、爭 點�182

    貳、解 析�182

    參、結 論�187

    第三節 鑑定書面之證據能力�187

    壹、爭 點�188

    貳、解 析�188

    參、結 論�192

    第四節 傳聞同意之恆定效力與詰問權──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412號判決評析�194

    壹、本案程序事項�194

    貳、爭 點�195

    參、判決理由�195

    肆、評 析�196

    伍、結 論�203



    第八章 補強法則

    第一節 被告之自白與補強�205

    壹、爭 點�205

    貳、解 析�205

    參、結 論�210

    第二節 共犯之自白與補強�211

    壹、爭 點�212

    貳、解 析�212

    參、結 論�216

    第三節 超法規補強法則�217

    壹、爭 點�217

    貳、解 析�217

    參、結 論�221

    第四節 性侵害被害人證言之補強�222

    壹、補強證據提出之必要性�222

    貳、被害人無參與調查證據權�226

    參、隔離詰問之措施與被告反對詰問權�227

    肆、結 語�227



    第九章 刑事審判之經驗法則案例研究

    壹、前 言�231

    貳、經驗法則與論理法則�232

    參、最高法院關於經驗法則與論理法則之決議�234

    肆、證據裁判原則與自由心證原則�236

    伍、證據評價之過程�238

    陸、經驗法則適用上之困難性�242

    柒、經驗法則案例類型化�243

    捌、採證違反經驗法則之案例研討�250

    玖、結 論�260



    第二編 刑事救濟程序

    第一章 不另為無罪之判決與被告之上訴


    壹、爭 點�265

    貳、解 析�265

    參、結 語�269



    第二章 不另為無罪之判決與第三審上訴

    壹、爭 點�275

    貳、解 析�275

    參、結 論�279



    第三章 被告無罪判決併監護處分之上訴利益

    壹、爭 點�281

    貳、解 析�281

    參、結 論�285



    第四章 修正刑事再審新證據之解釋與適用

    壹、再審新證據之要件�287

    貳、修正前,台、日關於再審新證據之適用比較�287

    參、新法之解釋──本次修法意旨在於放寬再審之條件�291

    肆、新法之適用──建立客觀透明之再審新證據審查機制�294

    伍、結語──再審新法,真能改變實務,讓我國再審制度起死回生嗎?�296



    第五章 刑事再審新證據之適用──最高法院相關裁判、決議之檢討

    壹、前 言�303

    貳、修正再審新證據之適用�304

    參、最高法院決議「判例保留並加註」之理由�306

    肆、為受判決人之不利益聲請再審新證據之意義�308

    伍、《重要證據漏未審酌》之新證據�310

    陸、結 語�313



    第六章 非常上訴審關於原判決不利於被告之判斷�315



    第七章 累犯確定判決違誤之救濟

    壹、前 言�325

    貳、非常上訴必要性之審查原則�326

    參、累犯違誤之類型與救濟�328

    肆、累犯處罰之檢討�333

    伍、結 語�334



    第八章 再論累犯刑罰之適用──對於釋字第775號解釋之回響

    壹、前 言�339

    貳、修法前審判實務之裁量�340

    參、量刑程序精緻化之建構�344

    肆、結 語�348



    第三編 刑事程序建制評釋

    第一章 《第二位公訴人?刑事訴訟程序中被害人角色之再定位與程序影響評估》與談意見


    壹、臺灣經驗�351

    貳、他山之石�德國、日本被害人訴訟參加與美國CRAV制度�354

    參、被害人訴訟參加制度與訴訟構造�356

    肆、我國導入被害人訴訟參加制度之理論依據�358

    伍、被害人訴訟參加制度與均衡性考量�359

    陸、刑事訴訟程序被害人角色之再定位�359

    柒、結 語�361



    第二章 被告被訴事實之訊問與準備程序處理之事項──從國民法官法省視刑事訴訟法的實踐

    壹、前 言�367

    貳、刑訴法與國民法官法有關被告訊問之辨正�369

    參、準備程序起訴事實之訊問及審前處理事項之說明�370

    肆、審判期日被訴事實之訊問�386

    伍、結 語�394



    第三章 卷證不併送下證據法則的變與不變

    壹、法院職權調查證據應退縮至零;即使有必要,亦應以曉諭當事人聲請之方式為之�395

    貳、增訂審前(準備)程序終結前,當事人或辯護人未聲請調查證據之失權效條款�397

    參、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1傳聞法則例外規定之檢討�398

    肆、彈劾證據明文化之必要性�399

    伍、強化以公判為中心,活絡交互詰問制度,落實檢察官實質舉證責任、無罪推定與證據裁判等相關證據法則�400



    第四章 最高法院刑事案件之言詞辯論──兼論不得上訴第三審案件的救濟

    壹、前 言�403

    貳、最高法院刑事言詞辯論的實踐�404

    參、最高法院刑案不常進行辯論的原因�408

    肆、最高法院行言詞辯論之案件類型�412

    伍、本文觀點──兼論不得上訴第三審案件的救濟�415

    陸、結 論�422



    第五章 刑事訴訟金字塔化再省思

    壹、前 言�427

    貳、刑事金字塔之建構──從1999到2017年�427

    參、金字塔型訴訟程序架構新制�430

    肆、結 語�440



    第六章 「大法庭新制之探討」與談意見

    壹、統一解釋法律、判決效力之探討�443

    貳、「不得抗告」之救濟�445

    參、言詞辯論之進行�446

    肆、判例、決議廢止之探討�447



    第四編 辦案品質的提升

    第一章 刑事法官「認事」的正當程序�453




    第二章 刑事裁判書類的精簡──以關於證據能力之說明為例

    壹、裁判書類改革的歷程�457

    貳、實務關於判決書證據能力說明之簡化�459

    參、證據能力之有無應否於判決理由內記載�460

    肆、結 語�464



    第三章 「法官辦案品質之提升」與談資料

    壹、法官事實認定能力的強化�467

    貳、量刑決定的改善�470

    參、裁判書的友善化(簡化)�471



    第四章 刑罰裁量之正當程序──以死刑量刑為中心

    壹、生死判�一念之迴旋�475

    貳、刑罰裁量之正當程序保障�477

    參、死刑案件應採定罪與量刑分離程序�482

    肆、結 語�482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