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比較宗教學(十一版)

比較宗教學(十一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512613
釋聖嚴
台灣中華書局
2021年9月02日
283.00  元
HK$ 240.55  






ISBN:9789865512613
  • 叢書系列:中華宗教叢書
  • 規格:精裝 / 464頁 / 14.8 x 21 x 6.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十一版
  • 出版地:台灣
    中華宗教叢書


  • 宗教命理 > 宗教概論











      本書堪稱宗教學聖典。聖嚴法師以其學通古今、演繹東西,傾力將歐亞古文明國度所衍生成熟的宗教派別,與原始宗教,依源流、內涵、經典分論;同時又作一統合論述鉅細靡遺。分立:原始宗教、未開化民族的宗教、古代民族的宗教、印度的宗教、中國的宗教、少數人的宗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及佛教十章、四十五節、二百四十七篇,其工程之浩繁,難以盡數,是為人類文明史中之最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一。



      宗教一詞,未見於中國的古典文獻中,日本文獻中所言「利雷敬」是譯自英文Religion;我國接受西洋文化的輸入,初期藉助於日本為橋梁的很多,故對宗教一詞,也就接受下來。宗教的定義很難確定,中國《易經》的〈繫辭〉所說「神道設教」之意,或近似之。



      因此,宗教兩字用於佛教,殊不恰當,因為,佛教從來未將宗教兩字連起來用過。若以禪宗的立場,無言之教謂之宗,假言明宗謂之教,這與Religion的涵義,完全不同。其實,西洋的基督教,也不以利雷敬自居,因為根據宗教一詞的原義,乃是指原始人類的多神崇拜或自然崇拜,基督教卻是進化以後的人類信仰。



      但是,人類的信仰,均有一個共同的原則,也就是說,不論是原始宗教或進化的信仰,求取安慰乃是彼此一樣的。所以,從高級宗教的立場而言,雖皆不欲自命為宗教,從宗教學家的研究態度而言,仍將一切安慰的信仰,統入於宗教的範圍之內。



      可見,宗教學的範圍,是有廣狹的,各宗教學家的看法,也不能一致。單就對於各高級宗教的研究而言,它便成了比較宗教學;其實比較宗教學即是宗教學的同一個主題。因此,本書稱為比較宗教學,實則就是宗教學。



    本書特色



      1.本書堪稱「宗教聖典」。



      2. 2014年最新版本,由一代佛教界宗師、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生前親自修訂。



      3. 人類文明史上最重要的非物質文化資產之一。



      4. 本書論及世界五大宗教源流、內涵、經典、宗師。內容目次為:(1)原始宗教、(2)未開化民族的宗教、(3)古代民族的宗教、(4)印度的宗教、(5)中國的宗教、(6)少數人的宗教、(7)猶太教、(8)基督教、(9)伊斯蘭教及(10)佛教。



      5. 經典燙金版。


     





    前 言、

    宗教聖典《比較宗教學》/ 中華書局編輯部



    序 文、

    聖嚴法師自序——一九六八年初版

    聖嚴法師自序——一九九四年新版



    第一章、原始宗教

    第一節 緒言

    何謂比較宗教學�宗教學的範圍�宗教的分類

    第二節 原始宗教的型態

    宗教的定義�宗教的由來�自然崇拜�動物崇拜�植物崇拜�圖騰崇拜�靈物崇拜�偶像崇拜�生人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性力崇拜

    第三節 原始宗教的儀式

    宗教儀式及祭司�咒術的產生�誕生到死亡的儀式�宗教的犧牲



    第二章、未開化民族的宗教

    第一節 神的分類

    誰是未開化者�多神教�二神教�一神教�泛神教�交換神教�無神教

    第二節 未開化者的迷信

    魔術�禁忌�占卜�祈禱�巫覡�神話�迷信神秘的解釋



    第三章、古代民族的宗教

    第一節 巴比侖的宗教

    巴比倫的環境和時代�宗教的歷程�主要的神�巴比侖的神話�巴比侖的宗教生活�

    第二節 埃及的宗教

    古埃及�古代社會�神的信仰�神殿及祭司�來世思想

    第三節 以色列民族的宗教

    希伯來人�巴勒斯坦的閃族�希伯來宗教與猶太教

    第四節 古希臘的宗教

    希臘及其人種�祖先崇拜�聖火�自然神的信仰�主要的神

    第五節 古羅馬的宗教

    羅馬人�羅馬人的信仰�羅馬的神�政教合一�法律與宗教



    第四章、印度的宗教

    第一節 印度的環境及其民族

    緒言�印度宗教的分類�印度的環境�印度的民族

    第二節 吠陀時代的宗教

    四吠陀�吠陀神話�天界的神�空界的神�地界的神�動物神與植物神等�魔神�低級群神�神與人的關係�吠陀的實際生活�人死之後的命運�耶摩與地獄

    第三節 梵書及奧義書時代的宗教

    梵書的時代�梵書的神話�輪迴說及業說的起源�奧義書�奧義書的分類及譯本�奧義書的宗教思想�輪迴與解脫

    第四節 經書及學派時代的宗教

    經書�四姓�婦女與婚姻�生活即是祭祀�學派的興起及其開發�學派時代之初的四大思潮�學派時代的共通思想�兩大史詩

    第五節 印度教的內容

    印度教的歷史�印度教的三位大神�富蘭那文學及印度教的諸神�商羯羅與印度教�濕婆派�女神崇拜�性力派�秘密法與咒印�印度教的思想家



    第五章、中國的宗教

    第一節 中華民族及其宗教的起源

    中華民族�上古的宗教信仰�開闢神話�巫覡與巫術的信仰�陰陽五行八卦

    第二節 三代至秦漢的宗教信仰

    神鬼的崇拜�天神與地神�祭祀的階級性�祖宗的崇拜�宗教思想的變遷

    第三節 道教的出現

    道教的起源�太平道�天師道�老莊與道教的關係�魏伯陽與參同契�葛洪與抱朴子 寇謙之與天師道�茅山與武當山

    第四節 道教的修練方法

    符籙的使用�道教的神�身外的神�身內的神�金丹與藥餌�行氣與導引�房中術的內容�修練的成果

    第五節 道教的經典與派別

    老子的神話�道經與佛經�道藏與釋藏�道藏的編纂�道教的戒律及倫理�全真教



    第六章、少數人的宗教

    第一節 耆那教

    耆那教的出現�耆那教的教理�耆那教的道德觀�五誓的內容�無神的宗教觀�耆那教的分派與佛教

    第二節 錫克教

    錫克的教主�錫克教的演變�軍事化的結果

    第三節 祆教

    波斯的宗教�拜火教與祆教�祆教的教主�祆教的神�分期與分派�最小的宗教

    第四節 中國的理教

    祕密社會的宗教�理教的教主�理教的教義及教儀�理教的教制



    第七章、猶太教

    第一節 摩西及士師時代的猶太教

    猶太教的成長�初期的猶太教�摩西的宗教運動�西奈山的神�摩西十誡�士師時代

    第二節 王國時代的猶太教

    王國時代�大衛王�所羅門王�南北朝時代

    第三節 先知時代的猶太教

    先知時代�鬥垮太陽神�屠殺與滅亡�從流放到還鄉

    第四節 希臘及羅馬時代的猶太教

    希臘統治時代�三個猶太教派�耶穌以後的猶太教及其神學

    第五節 猶太教的神話

    猶太教的聖典�猶太教的神之演化�耶和華的性質分析�三個重要神話─創造神話、挪亞的方舟神話、變亂口音的神話



    第八章、基督教

    第一節 基督教的開始

    耶穌的時代背景�耶穌的復活�耶穌的人格及其教訓

    第二節 基督教的聖典及其教會

    舊約與新約�初期的基督教�使徒保羅的傳教�初期的教會�教會發展的因素�教會的成長�教會的分裂

    第三節 基督教的神學

    哲學與神學之間�神學的源頭�教父哲學的異說紛紜�教義神學的三大論爭�奧古斯丁�修道主義者

    第四節 中古以下的基督教

    中古時代�教會教育�煩瑣哲學�近世的基督教



    第九章、伊斯蘭教

    第一節 伊斯蘭教的起源

    伊斯蘭教的名稱�伊斯蘭教的發源地�阿拉伯人

    第二節 伊斯蘭教的教主

    穆罕默德的出生地�婚前的穆罕默德�穆罕默德的婚姻生活�穆罕默德的宗教生活�穆罕默德的傳教生活�穆罕默德的成功

    第三節 伊斯蘭教的教理

    一神主義�未來思想�伊斯蘭教的天堂�鼓勵戰鬥的宗教�古蘭經

    第四節 伊斯蘭教的教義及傳布

    伊斯蘭教徒的生活實踐�伊斯蘭教徒的信德�伊斯蘭教的禁戒�伊斯蘭教的傳布

    第五節 中國的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初傳中國�伊斯蘭教在中國的流傳�伊斯蘭教的宗派�中國伊斯蘭教的流派



    第十章、佛 教

    第一節 佛陀的時代背景

    佛陀以前的印度�六派哲學與六師外道�恆河流域的文明�佛陀的出現

    第二節 佛陀及其教團

    出家以前的菩薩�由苦行至成道�佛陀的一生�佛陀的教團

    第三節 佛陀的教義

    原始佛教�四聖諦�十二因緣�三法印�八正道

    第四節 從小乘到大乘的印度佛教

    佛教的分裂�小乘佛教�由小乘到大乘�思想的演進�大乘佛教的主流�佛教在印度的滅亡�菩薩及其他�佛教的文獻

    第五節 隋唐以前的中國佛教

    佛教的傳入�三國時代的佛教�道安與慧遠�法顯與鳩摩羅什�南北朝時代�宗派的興起

    第六節 隋唐八大宗

    天台與三論�華嚴宗�唯識宗�律與淨土�禪宗與密宗

    第七節 發展的趨勢

    各宗的盛衰�佛教與儒道的交涉�佛教國際大勢

    ■ 主要名詞索引





    前言



    宗教聖典《比較宗教學》

    臺灣中華書局編輯部




      「宗教聖典」《比較宗教學》一書為當代佛教界宗師——聖嚴法師鉅著。師父以其學貫古今、演繹東西,傾力將歐亞古文明國度發衍熟成之宗教派別與原始宗教?各依其源流、內涵、經典、宗師分論;同時又作一統合論述,鉅細靡遺?全書分立原始宗教、未開化民族的宗教、古代民族的宗教、印度的宗教、中國的宗教、少數人的宗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及佛教,共十大卷章(四十五節、二百四十七篇),其工程之浩繁,難以盡數,堪為人類文明史中重要文化資產。



      本書謹收錄聖嚴法師於一九六八年成書時初版自序,以及二十六年後(一九九四年),師父為再版之《比較宗教學》所申新序。序中,師父娓娓談到編纂本書之心路歷程,與對後進學子的諄諄法語,彌足珍貴。



      特別感謝「法鼓山�法鼓文化」,提供聖嚴法師於生前修訂本書之珍貴資料,如梵文原文考訂、專有名詞校正?本局據以編訂?重新出版,以為莘莘學子身心修業之案牘金經。



    一九六八年初版自序



      比較宗教學(Comparative Study of Religion)這門學問,不但在我國感到年輕,即在西洋也不古老。



      因於十七世紀的時代,西歐方面的思想家們,得到了自由批評宗教問題的機會,故英國學者海伯特(Herbert,西元一五八一︱一六四八年),在他所寫《縉紳的宗教》(Ancient Religion of the Gentiles)一書中,對於西方傳統的一神教,開始做了比較的研究和批判。但卻直到十九世紀,才有人將這門學問大大地發揚起來。



      近世以來,關於宗教問題的書籍,已經愈來愈多。但在我們國內,要想求得一冊比較可取的入門書,也不容易。所以我在研究佛學之餘,特別留心「比較宗教學」的問題,並且計畫編寫一部這樣的書。到了一九六六年秋天,我的書還沒有著手編寫,高雄的壽山佛學院竟為我開了「比較宗教學」的課。此後經過半年多的時間,便使我完成了本書初稿。



      正由於這門學問在我們這裡非常年輕,所以本書的問世,只希望擔負啟蒙的任務。我是站在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和哲學的觀點上,由人類的原始信仰,至世界性的各大宗教,予以客觀的討論和通俗的介紹。為便利讀者檢查本書的各項重要資料起見,特為編成「主要名詞索引」,附於書後。其編列原則以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者為主。

    ?
    一九六八年四月聖嚴寫於臺北市




    其 他 著 作
    1. 比較宗教學(改版)
    2. 比較宗教學(精裝)(改版)
    3. 佛教建築的傳統與創新─200
    4. 歡喜看生死
    5. 叮嚀--聖嚴法師談天下事<已絕版>
    6. 法鼓鐘聲<已絕版>
    7. 福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