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進步台灣:七○年代起提倡的「改」與「變」

進步台灣:七○年代起提倡的「改」與「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252489
高希均
天下文化
2021年9月10日
167.00  元
HK$ 133.6  






ISBN:9789865252489
  • 叢書系列:社會人文
  • 規格:軟精裝 / 432頁 / 14.8 x 21 x 2.16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社會人文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到底是個人進步,社會才能進步?

      還是社會進步,個人才容易進步?

      答案是——

      唯有提倡進步的觀念,

      才能有進步的政策,

      產生進步的社會。

     

      在疫情肆虐、經濟受衝擊、施政開倒車的日子裡,

      可還記得那顆滿熱血、「書生報國」的初心?

    ?

      讓我們繼續堅持「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一流社會」的初衷,

      持續奮進,學習進步觀念,一同提升台灣社會的生命力。

    ?

      高希均教授是華人世界倡導且傳播進步觀念的先行者。五十年來,一向以身作則,與時俱進,持續撰書與論著,勤耕不輟。

    ?

      身為傑出經濟學者和教育家的高教授,在七○年代秉持著「書生報國」的熱切,放下在美國傑出的教職,用關懷社會的心志投身文化出版,接連在1981年發起創辦《天下》雜誌、1982年與王力行創辦「天下文化」、 1986年與王力行、張作錦創辦《遠見》雜誌。其所創立及帶領的「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近四十年來致力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志業,現已成為華人世界深具影響力的集團,積極推廣「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一流社會」終身學習觀念。

    ?

      2021年適逢《遠見》雜誌創刊35週年,在全球面臨新冠病毒疫情衝擊的當下,回顧高教授在《天下》雜誌、《遠見》雜誌創立初期撰寫的精闢文章,以及對台灣走向經濟成長、民主提升過程中11位典範人物的回顧,讓讀者一同審視台灣在經濟起飛過程中所產生的種種問題,讓大家從中一同找回對國家、社會的關懷與初衷,堅持學習、前進不懈的信念,將進步觀念繼續傳播下去。

    ?

      值得我們鍥而不捨、持續推動的「進步觀念」

      —對人要講究平等的人際關係,不受人情干擾。

      —對事要遵守法治的精神,不受特權的影響。

      —每人要有是非心、正義感、善盡社會責任。

      —每人要有愛國心、責任感、深信自求多福。

      —每人要深信一個美好的社會是民主、公平與自由的。

    ?

    專業推薦

    ?

      當年高希均的文章〈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叫每個人眼睛為之一亮,腦袋像猛然被鑿開了。高教授警告國人,不能靠政府開支票過日子,羊毛一定出在羊身上。他呼籲政府和社會大眾在觀念和行動上要懂得「付出」和「創新」,才能過渡到一個真正有尊嚴的富裕社會。

      他的另一宏文〈決策錯誤比貪汙更可怕〉,等於再給政府一記重拳。而當時的政府雖被人形容為「專權」,倒是有容言的雅量,也有改進的勇氣。中華民國能逐漸走向現代化,發展經濟,增強國力,靠各方面的努力,輿論界是其中的一環。而在媒體上發揮導引作用的學者,高希均教授無疑是先鋒隊中的主力。—— 張作錦(《聯合報》前總編輯)



     





    |緣起|從「天下沒有白吃午餐」到創辦天下、遠見、天下文化 張作錦

    |自序|推動進步觀念的初心 高希均

    第一部 啟航—八○年代觀念啟航

    1 一九八一年《天下》雜誌創刊詞—經濟是我們的命脈

    2 一九八六年《遠見》雜誌創刊詞—為什麼要創辦《遠見》?

    3 一九八二年「天下文化」起步—撒下一顆學習的種子

    4 二○○二年「小天下」的誕生—以少兒優良讀物為「大格局」催生

    5 二○○六年《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問世—呼應台灣的需求



    第二部 共擁天下—播種「改」與「變」的進步觀念(1981-1986)

    1 我們的企業家在哪裡?

    2 創造財富才能照顧低所得

    3 我們要把什麼留給下一代

    4 人力投資與人才利用

    5 決策錯誤比貪汙更可怕

    6「經濟人」與「社會人」

    7「按道理做」—財經決策的基本原則

    8 扭轉財經政策的「無力感」

    9 放眼看天下—不做「國際經濟文盲」

    10 灰燼中出鳳凰—「經濟衰退」的教訓:「盡己所能」

    11 市場經濟下的「競賽規則」—美國的例子

    12 為什麼決策會錯誤?

    13 我們從「日本經驗」中得到什麼?

    14 推動進步觀念的絆腳石

    15攀登三座經濟頂峰—自由化、制度化、國際化

    16交棒人全力以赴,接棒人全力衝刺

    17企業形象—良性循環的原動力

    18 白天鵝抑醜小鴨?—減少政府與民間的差距

    19 不再是保母,不再是公僕—給公務員應有的尊敬

    20 如何對抗自私與短視



    第三部 共懷遠見—栽植觀念之樹(1986-1989)

    1 為下一代子孫的幸福投資

    2 不能打折扣的公信力

    3 人才是一切的根本

    4 如何贏得國際尊敬

    5 三星創辦人李秉?:寧靜與堅強

    6 知識之宮:紐約的公共圖書館

    7 前有勁敵,後有追兵—亞洲四小龍飆向二十一世紀

    8 二十一世紀是誰的天下??

    9 中產階級社會要靠制度運作

    10 縮短六十年所得差距—鄧小平需要「台灣經驗」

    11 不要強人領導,要強勢領導

    12 位高、名重、權大,但影響力小—從美國總統想到台灣領導

    13 五種「新夾殺」下的企業危機

    14 物價變動值得重視,不值得緊張

    15 這是一個貪的時代—它使人心散、心慌、心變



    第四部 轉型年代中的關鍵人物

    1 蔣經國:深耕台灣的真正的君子

    2 孫運璿:台灣第一位工程師性格的政治家

    3 李國鼎:一位決策者的高貴靈魂

    4 趙耀東:敢想、敢說、敢做

    5 郝柏村:使命感.迫切感.責任感

    6 王作榮:台灣第一位「政策經濟學家」

    7 徐立德:成功不必在己

    8 孫震:「書人合一」的君子與學者

    9 連戰:改變,才有希望

    10 錢復:見證台灣政經風雲年代

    11 王建?:政治是「無私的奉獻」



    後記 新冠病毒肆虐下的三篇省思

    1 川普主政下,遠離「美國第一」—諾貝爾獎得主史迪格里茲的評斷

    2 以讀攻毒,以書止輸

    3 我們同在一口井裡—在世界失控中的四項覺醒



    |附錄| 高希均中文著作年表






    緣起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