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閱讀生命政治

閱讀生命政治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500314
黃涵榆
春山出版
2021年9月21日
153.00  元
HK$ 130.05  






ISBN:9786269500314
  • 叢書系列:春山之聲Voice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春山之聲Voice


  • 社會科學 > 政治 > 概論











    #瘟疫蔓延時期的思想指南

    ★透過對原典的細讀與考掘,思索當代生命政治的情境及其多元論述★

    ★特別收錄:新冠肺炎下的生命政治思想論戰★



      ====================================

      生命政治(Biopolitics)

      一門跨越政治學與人類生物學的學門,觸及的領域包括經濟學、醫學、哲學、法學、社會學甚至神學。主要關懷為對實質生命的保護、管理、排除與界線維護。

      ====================================



      「生命政治」一詞看似抽象,發展路徑也顯得廣博多元,往往較難給予一個清晰、簡單的定義。不過,由於生命政治涉及了各種界線(健全╱病態、公民╱非公民、安全╱威脅……)的劃分與維護,以及政府(主權)以捍衛國家或群體安全之名,對於人們身體、行動、心靈意識與生命的實際介入;當代許多重大或具爭議性的議題,都是生命政治討論的範圍。



      鉅觀如全球共同經歷的COVID-19防疫困境、針對打擊恐怖主義或「維穩」所進行的政治監控、跨國移工、難民潮與新疆再教育營;或是日常生活中的食安、疫苗施打與否、風險社會等,都可以看到個體生命與國家力量不間斷的倫理爭議,甚至是拉扯與衝突,也因此開啟了思想家們多面向的爭論。



      本書將亞里斯多德、霍布斯、鄂蘭、傅柯、巴迪烏、阿岡本、艾斯波西多、桑特納等作者涵蓋西方政治哲學、政治神學到當代生命政治論述的十一部著作,區分成城邦與政體、極權主義與集中營、裸命與見證、精神病院、經濟與治理、神學救贖七個主題,希望透過主題間的相互引導,看見「生命」與「政治」間的關連有什麼樣的演變,又有什麼樣的緊張關係,並幫助讀者進入當代生命政治的脈絡,導讀多位思想家原典的精髓。

    ?


     





    【導論】現代生命政治情境與理論

    ?

    城邦與政體

    亞里斯多德與他的《政治學》

    霍布斯與他的《巨靈論》

    ?

    極權主義與集中營

    鄂蘭的《極權主義的起源》

    生命如同一座集中營:歐威爾的《一九八四》

    資本主義老大哥在看你!

    ——電影《楚門的世界》和《鬥陣俱樂部》

    ?

    裸命與見證

    阿岡本的《牲人》

    見證與書寫「另類生命」的可能

    ?

    精神病院

    傅柯的《精神醫學權力》

    關於瘋狂與精神醫學(史)的哲學漫談

    ?

    經濟與治理

    傅柯的《生命政治的誕生》

    阿岡本的《王國與榮耀》

    「故鄉的異鄉人」——家務移工:理論觀點,在地情境

    ?

    免疫

    艾斯波西多的《免疫:生命的防護與否定》

    以免疫邏輯持續分析現代的生命政治:《生命:生命政治與哲學》

    ?

    神學救贖

    巴迪烏的《保羅:普世主義的基礎》

    桑特納的《日常生活的精神神學:論佛洛伊德與羅森茨維格》

    法律如同一座迷宮:卡夫卡的《審判》

    不死生命與救贖政治:阿岡本觀點

    ?

    【思想報導】新冠肺炎下的生命政治思想論戰

    ?

    結語

    ?





    導讀



    現代生命政治情境與理論




      生命政治的情境與特質



      正當二?二一年初,這本書進入最後的撰寫階段,新冠肺炎(或稱武漢肺炎、COVID-19、SARS-CoV-2)的全球疫情仍看不到減緩的趨勢,疫苗的研發與施打仍處於不確定狀態。回顧疫情自二?二?年一月底從中國武漢爆發以來、二月開始在歐洲、美洲乃至全球各地迅速蔓延,各國政府大多採取包括隔離、封城、限制社交活動等各種緊急防疫與醫療防護措施。包括阿岡本(Giorgio Agamben)、南希(Jean-Luc Nancy)、艾斯波西多(Roberto Esposito)、紀傑克(Slavoj ?i?ek)、哈維(David Harvey)、巴特勒等全球知名哲學家都對防疫措施是否侵犯人權、激起集體恐慌、導致民粹主義與排外風潮表達關切,因而引發熱烈的論戰。 在疫情結束遙遙無期的狀態下,緊急的防疫措施似乎成為日常,用阿岡本的生命政治語彙來說,「例外狀態常態化」。換個角度來看,肺炎疫情和防疫措施也深深影響我們的生命情境。實際案例已證明新冠肺炎變得愈來愈有無症狀傾向,復發者大有人在,確診者有可能終其一生都很難擺脫慢性病的糾纏。不只新冠肺炎,在各種「慢性病」愈來愈普遍的狀況下——舉例而言,在臺灣有五成以上的老年人同時有三種以上的慢性病,最常見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壓、白內障、心臟病——藥物或醫療措施只能「控制或「緩解」而不是「治癒」身心病痛。我們似乎落入了一種無法痊癒、看不見終端、漫長而稀薄的時間軌跡。面對這樣的生命政治情境,沒有人能確切回答,這一切到底還要多久才能結束!



      事實上,我們不只有在像新冠肺炎或其他重大傳染病肆虐時才會面對生命政治的問題。除了慢性病外,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例子,理解生命政治早已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二?一六年三月三十一日中午,一名經常在政大校園與附近地區出沒閒逛、外號為「搖搖哥」的男子,被獲報的政大駐衛警連同臺北市政府文山第一分局警察與臺北市衛生局人員強制送醫。據部分政大師生描述,搖搖哥經常出現在校園附近,揮舞手臂並自言自語,但並未有過攻擊行為,甚至有人已把他當成校園景觀的一部分。包括臺灣人權促進會與人本教育基金會等團體、律師、學者獲知消息後,立即發起救援與抗議行動,要求柯文哲領導的臺北市政府停止濫權,立即釋放搖搖哥。四月一日晚間在各方人士與團體努力,搖搖哥也表明不願住院後獲得釋放。



      二?一七年八月三十一日新竹縣竹北警分局鳳崗派出所接獲報案,竹北市中華路一一五?巷一名全身赤裸的移工企圖破壞並偷竊車輛,員警陳崇文夥同民防李坤龍到現場,移工不服制止並攻擊員警等人,造成李姓民防鼻樑骨折及臉部挫傷,並企圖搶奪巡邏車逃逸,員警連開九槍,移工身中六槍失血過多死亡。死者是二十七歲的越南籍移工阮國非,此事件引發移工人權團體強烈攻擊員警用槍過當,並激發一股討論移工處境的與論熱潮。有專家指出,類似英國、美國都是由移民事務主管單位負責取締「非法」移民,且相關人員都具備外語能力,熟悉法規與證照查驗,不可能由未受過相關訓練和未具備必要能力的基層警員,帶著完全沒有不具司法人員身分的民防人員前往現場處理。當然,也有網民支持警方的作為。檢察官依照業務過失致死起訴員警陳崇文,但建議從輕量刑,監察院針對此事件於二?一八年七月通過對於新竹縣警察局糾正案。



      搖搖哥和阮國非的事件難道只是兩個登上社會新聞版面的偶發事件嗎?就算把他們看成「常態」社會裡的少數或所謂的「社會邊緣人」,我們是否從他們的遭遇看到具有普遍意義的生命政治情境與特質?簡單來說,從「生命政治」看政治,不只是國會代議制度和抽象層次的法律與權利義務規範,而是一套治理機制,深深介入了人們實質的身體、行動與生命;關於這點,生活在防疫管制下的人民應該都有很深刻的體會。生命政治總是牽涉到「界線維護」的問題:健全與病態、合宜與不合宜、公民與非公民、安全與威脅。從這個角度來看,搖搖哥和阮國非的事件看似邊緣或極端,事實上都顯現了生命政治普遍的情境,都涉身分屬性、行動、空間與權利的劃分與限制。精障者與移工,兩個被生命政治機器視為「不對的人」,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方,被警政、醫學、法律等生命政治機器以「健康」與「安全」防護為由逮捕與槍殺。



      「為什麼需要談生命政治?」這是我一直以來在課堂上或和學界同仁間討論時經常遇到的問題,很適合做為本書開卷的提問。新自由主義的興起及主導的人流與物流、全球社會對恐怖主義和政治監控的擴張的恐慌、基因圖譜計畫或基因改造工程、幹細胞研究、全球化的風險與傳染病的威脅、日益嚴重的跨國移工和難民的壓迫,中國政府在新疆進行的維吾爾人種族「再教育」與淨化,臺灣二?一八年所舉行的同婚與核能公投——這些都是重要的生命政治議題,都是與實質生命的保護、管理、排除、界線維護相關。「為什麼需要談生命政治」這個問題也許夾帶著某些預設、觀察、抗拒或無奈,似乎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接受,生命政治(理論)已然成為當代學術界的顯學。生命政治做為一種學術領域或知識體系,跨越了政治學、經濟學、生物學、醫學、哲學、法學、社會學甚至神學的界線。而相關的著述者,如傅柯(Michel Foucault)、阿岡本、哈達特(Michael Hardt)與奈格里(Antonio Negri)、艾斯波西多等也受到廣泛閱讀和討論,我們甚至可以回溯到包括鄂蘭(Hannah Arendt)、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施密特(Carl Schmidt)、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甚至更早的霍布斯(Thomas Hobbes),一路到歐陸政治哲學的源流亞里斯多德(Aristotle),重新詮釋他們的思想可以幫助我們思考當代生命政治情境的重要性,顯示生命政治論述多元的發展脈絡。



      生命政治當然不是我們所處時代特有的產物,而是整個現代歷史發展的一環,可以區分成兩個發展階段。根據艾斯波西多的說法,「第一現代性」指的是早期現代時期或霍布斯所處的宗教戰爭時代,政治治理主要依賴「主權」(sovereignty)、「代議」(representation)與「個體權利」(individual rights)等抽象概念,做為政治治理以保護政體生命免於毀滅的依據。然而,自十八世紀以來,歐洲國家為了累積生命力以培植戰力,開始透過各種政治措施,以防止意外死亡的發生、降低死亡率、提升公共衛生與人口品質……也就是說,具有在承平時代為戰爭作準備的吊詭特質。政治和法律透過各種警政、戶政與衛生機構,愈來愈直接和深入的介入人們的生命,這樣的發展可稱為「第二現代性」。這並不是說在現代時期以前的國家,或更早的中古世紀或希臘羅馬時代的城邦,「生命」和「政治」之間沒有扣連,而是指「保存生命」在那時還沒有像在現代階段如此成為政治行動的主要目標。我們可以把整個現代性的發展過程看成以不同的概念方式回應或解決生命防護的需求。舉例而言,「自由」不僅表示參與公共事務的法律權利,更意謂著安全的權利,免於危險與傷害。(未完)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