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死者人格與遺族情感保護之研究──以「敬愛追慕感情之法益」具體化為中心

死者人格與遺族情感保護之研究──以「敬愛追慕感情之法益」具體化為中心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115227
許景翔
元照出版
2021年9月01日
127.00  元
HK$ 114.3  






ISBN:9789575115227
  • 叢書系列:民事實體法
  • 規格:平裝 / 248頁 / 15 x 21 x 1.29 cm / 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民事實體法


  • 社會科學 > 法律 > 民法











      我國實務對於非財產權(人格法益及身分法益)之保護,隨時空變遷不斷發展進步。如最高法院判決有肯認「環境權」屬人格權之衍生人格法益(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2437號判決),亦有高等法院首次肯認「寵物」受侵害時,飼主得請求非財產上之損害賠償(臺灣高等法院106年消上易字第8號民事判決),皆屬適例。



      本書亦著力於非財產權之保護,探討關於死者人格是否應予保護之問題。人死亡後,雖無權利能力,惟其肖像、名譽等人格特徵若遭侵害利用,是否構成侵害死者或其遺族之權利?對此,實務創設「遺族對死者敬愛追慕感情」之一般人格法益加以保護。本書將探討該法益之內涵、性質、救濟手段及相關案例評析,期能對非財產權之保護體系建立,有所助益。


     





    推薦序�吳從周

    序 文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問題意識──以我國兩個判決出發�3

    第一項 【二二八元兇案】�4

    第二項 【祭祀公業案】�9

    第三項 問題提出�13

    第三節 研究範圍──以人格權之精神利益為重心�15

    第一項 人格權之經濟利益內涵�16

    第二項 人格權經濟利益之死後保護�20

    第三項 小 結�23

    第四節 研究方法�24

    第五節 論文架構�24



    第二章 比較法上之死者人格保護模式

    第一節 概說──直接保護說與間接保護說�27

    第二節 德國法�28

    第一項 指標性判決�28

    第二項 理論基礎�35

    第三項 直接保護與間接保護之體系比較�39

    第四項 德國人格權保護草案�46

    第三節 日本法�49

    第一項 學說現況�50

    第二項 指標性判決�54

    第三項 小 結�67

    第四節 中國法�67

    第一項 學說見解�67

    第二項 實務見解之發展�70

    第三項 人格權法草案�79

    第四項 民法總則──英雄烈士等特別保護條款�82

    第五項 小 結�87



    第三章 我國之死者人格保護模式

    第一節 學說現況�89

    第一項 學者王澤鑑──直接保護�90

    第二項 學者劉春堂──間接保護�90

    第三項 學者曾世雄──死後人格損害�91

    第四項 小 結�92

    第二節 實務現況�92

    第一項 【二二八元兇案】見解之再定位�93

    第二項 曇花一現的直接保護說?�94

    第三項 實務見解之變化與趨勢�95

    第三節 本文見解──跳脫直接與間接保護之框架�96

    第一項 死者人格保護必要性之再思考�96

    第二項 以現行法作為保護依據之檢討�104

    第三項 應以「遺族情感法益」之保護為重心�123



    第四章 敬愛追慕感情法益之具體化

    第一節 問題說明�125

    第二節 法益之內涵──實務見解之釐清�126

    第一項 實務見解�127

    第二項 本文見解�135

    第三節 法益之性質──身分法益或人格法益�137

    第一項 問題說明�137

    第二項 身分法益之內涵�138

    第三項 實務見解──人格法益�148

    第四項 本文見解──身分法益�148

    第四節 法益之保護正當性基礎�154

    第五節 法益之用語及再定義�156

    第六節 法益之救濟手段�158

    第一項 現行法下之保護漏洞�158

    第二項 非財產上損害賠償之成立檢討�167

    第七節 法益之侵害類型�173

    第一項 侵害死者生前人格特徵之類型�173

    第二項 侵害死者遺體、骨灰及遺骨之類型�178

    第三項 其他侵害類型�196

    第四項 小 結�212



    第五章 結 論�213



    參考文獻�217





    推薦序



      臺灣學術界關於人格權法上人身法益的研究文獻相對較少,其中聚焦有關「敬愛追慕感情」之人身法益的討論更是付之闕如。本書作者許景翔律師具有高度的學術敏銳度,注意到實務上不斷發生諸如誹謗或侮辱死者、發掘墳墓、遺失骨灰,甚或禁止親人參加告別式等社會矚目之爭議事實,並就此類事件於民事法上之評價,涉及是否應對死者人格加以保護之探討,或於死者特殊遺物遭侵害時遺族能否請求人身法益侵害等諸問題,進行比較法上之深入研究,使得本書在人格權法領域上毫無疑問地極具開創性的學術價值與貢獻。



      「遺族對死者敬愛追慕感情之法益」,乃我國實務透過民法第195條第1項所創設之「一般人格法益」內涵之一。作者首先嚴謹而徹底地爬梳比較法上文獻,並指出國內外學說多係立基於保護死者人格之框架下,討論應選擇「直接」或「間接」之保護模式。惟本書作者研究認為應受保護之主體應為「遺族」本身,法益之創設並非作為保護死者之手段,進而嘗試針對此等法益進行具體化,從法益保護之必要性、正當化基礎、性質、用語、救濟手段再到侵害類型,逐一條理分明進行論證。更難得地自製多達數十個圖表進行展示,使讀者得以迅速進入論題之思緒軌道,迅速掌握問題之全貌。



      本論著文字敘述流暢簡明,體系脈絡架構清晰,參考文獻完備深入,充分展現作者所累積之研究能量與珍貴成果。作者循序漸進之分析論證,彰顯作者對此議題清晰之思維能力,其於本書中提出不同於國內學說及實務向來之見解,在對於侵害財產權所生之非財產上損害尚無法請求損害賠償之法制現狀下,該書之理論研究成果,無疑將成為將來相關研究者必須參考之經典研究與代表著作!



      本書是由許景翔律師碩士論文修改出版而成,該論文於口試時,即獲得口試委員之一致肯定而得到A+之最高分評價;其後,亦榮獲「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傑出博碩士論文獎」。本人忝為該論文之指導教授,實感與有榮焉,爰極樂意為作者撰寫推薦書序!

    ?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吳從周

    2021年5月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