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根據甲骨卜辭、金文、漢簡及各史籍中論及「羌人」的割裂現象,提出「早期羌史」的觀念。「羌人」的詳細資料得益於《後漢書》記載,然而後世的研究者多著重於其中〈西羌傳〉論及的「西羌」,即主要分布於甘肅省西部、青海省東部的一支,卻大都忽略了其中論及「東羌」的資料,這批「東羌」在地源、遷徙上極可能異於「西羌」。藉由卜辭等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的差異,作者認為東羌與西羌是看到羌史的兩種視角,「早期羌史」則是跳脫傳統以「西羌」角度研究羌史,轉以關注東部地區與中原王朝長期互動的羌人文化發展。
本書就早期羌人族群的問題做出辨析,其一為羌人部族的族群追溯,包括對相關考古學文化屬性的辨析,也包含了東羌族群史料的探索和解讀;其二是對先秦時期的「氐羌」稱謂進行辨析,古文獻中記載的「氐羌」也只是早期羌人的別稱或分支,並藉此論述東羌的發展脈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