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地方作為田野:屏東民間知識圖像與在地敘說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784844
黃文車
萬卷樓
2021年6月01日
193.00  元
HK$ 164.05  






ISBN:9789864784844
  • 叢書系列:文學研究叢書.俗文學研究叢刊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7 x 23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學研究叢書.俗文學研究叢刊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地方作為田野?屏東民間知識圖像與在地敘說》主要以民間文學、地方音聲、民俗信仰和地方文創等四個主題內容觀察與重構屏東民間知識圖像,從尋找屏東符號與建立地方文化生活圈的合作機制,嘗試聯結學院教育與地方社區之雅俗角度進行交流合作與共生思考。本書以民間文學與在地文化的田野調查為主體,實踐走讀屏東,系聯民間圖像素材與建構在地敘說,無論是歌謠採集或傳承應用,杜君英、慈天宮信仰發展與社區再造及無形文化資產保存,或是屏東妖怪學建構及打造地方文創商品,都是啟動地方概念,肯定地方核心價值的多元實踐。過程中雖以在地化為主體考量,但也期待與世界對話,開啟在地全球化的視野。全書研究主軸展現在地思維、田野調查、教學應用與文化四化等四大面向,期以建構屏東民間知識圖像與在地敘說,落實文化在地化、文化世代化、文化生活化及文化社區化的地方幸福感。



     





    自序 1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地方作為田野現場,從屏東起步 2

    第二節 走讀屏東,系聯民間圖像素材 8

    一 地方學理念 9

    二 走讀屏東文獻與田野 14

    第三節 踏查屏東,建構地方知識脈絡 22

    一 本書架構 22

    二 研究特色 27



    第二章 當家鄉變成田野——屏東民間文學的調查與整理 35

    第一節 清領時期的屏東民間文學 36

    一 純樸直率:清領時期屏東地區的原住民歌謠 39

    二 特殊風土:清領時期屏東地區的傳說故事 50

    第二節 日治時期的屏東民間文學 58

    一 民間歌謠整理為大宗,尤多見文人仿作 62

    二 出現民間文學觀點,助力臺灣鄉土話文運動 65

    三 《臺灣民間文學集》中的「傳說故事」改寫 67

    四 終戰時期的皇民化作品,可見日人教育改造 71

    第三節 戰後的屏東民間文學 73

    一 戰後屏東地區原住民口傳文學調查整理 75

    二 戰後屏東地區漢族民間文學調查整理及研究 76

    小 結 地方風土的幸福感 83



    第三章 念唱地方與記憶——屏東縣閩南語歌謠採集及其傳承應用 85

    第一節 屏東縣屏北、沿海地區的閩南語歌謠調查研究 86

    一 阮去討海無了時:其麟伯的勸世歌文 89

    二 愛唱臺灣是寶島:海伯仔的自編歌謠 94

    第二節 屏東縣恆春半島的閩南語歌謠調查研究 111

    一 恆春半島歌謠採集與整理 111

    二 恆春半島閩南語歌謠研究 116

    第三節 唱出傳承:鄉土語文教學的應用 133

    一 融入生命教育 133

    二 參與體驗課程 135

    三 文化創意表演 136

    第四節 地方化還是全球化:怎麼唱下去的恆春思想起? 137

    小 結 望欲枝葉後世傳 145



    第四章 聽見屏東〈瀧觀橋的呼聲〉——兼論臺灣社會案件歌曲中的社會關懷與民間音聲力量 149

    第一節 臺語流行歌曲的起源與發展概述 149

    第二節 1970年代的臺語歌壇與社會案件歌曲 155

    第三節 屏東社會案件歌曲:從鍾正芳事件到瀧觀橋的呼聲 170

    一 屏東內埔鍾正芳事件 170

    二 瀧觀橋的呼聲 174

    第四節 案件歌曲的社會關懷與時代光譜 178

    小 結 唱袂煞的臺灣歌 184



    第五章 地方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屏東內埔杜君英的歷史記憶與文化信仰 187

    第一節 漢人拓墾迫使平埔族群移動 188

    第二節 歷史記憶中的杜君英 190

    一 「淡水社檳榔林」位置 193

    二 杜君英到檳榔林之因 199

    三 杜君英兵敗後逃亡路線 204

    第三節 新舊杜君英庄的移動歷史 207

    一 「杜君英」地名的出現 207

    二 舊杜君英庄聚落 216

    三 新杜君英庄聚落 229

    四 中林教會 234

    第四節 文化信仰中的杜君英 239

    一 大和社區義勇公祠 240

    二 逆杜君英庄界碑塚 243

    三 慈鳳廟 247

    四 內埔東寧與豐田福德祠 250

    五 長治鄉繁昌村義勇恩公廟 253

    小 結 從歷史的杜君英到文化的杜君英 257



    第六章 活化地方文化生活圈——屏東歸來慈天宮的神祇信仰與社區再造 259

    第一節 從農村再生到地方共生 259

    第二節 神明管區:歸來庄慈天宮的神祇信仰 264

    一 慈天宮的媽祖信仰 266

    二 慈天宮的醫神洪公祖信仰 276

    第三節 社區再造:歸來文化生活圈的活化 282

    一 歸來意象:番花王、成功歸來 284

    二 歸來三寶:牛蒡、青蔥、豆薯 285

    三 五大地理穴 286

    四 北管.河洛捌音 289

    小 結 文化再現與地方共生 292



    第七章 從地方傳說到文化品牌——「屏東尋妖記」的在地敘說與多元實踐 295

    第一節 從「屏東山海經」到「屏東尋妖記」的教學啟動 295

    一 教學源起:「屏東山海經」多元敘事培力計畫 296

    二 課程操作:「屏東尋妖記」大學社會責任計畫 299

    第二節 臺灣妖怪學的定義與發展 303

    一 「魔神仔」的定義 304

    二 日本的妖怪學發展 305

    三 臺灣的妖怪學研究 311

    第三節 地方創生思考下的屏東妖怪教學 324

    一 屏東妖怪的定義 324

    二 「民間文學」課程教學實作 326

    小 結 找出地方符號,創生文化品牌 339



    第八章 結論 343

    一 從在地敘說著手:建構屏東民間知識圖像 344

    二 找尋地方幸福感:建構屏東的地方幸福學 356

    參考文獻 359

    本書相關篇章出處與說明 381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