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20 年對全世界的人類造成了難以形容的衝擊,對於「台灣與東亞近代史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而言,同樣帶來諸多的挑戰。眼前的這本論文集,是突破各種困難後,在各方大力協助下才問世的成果。即便往來交通困難,仍有一群人為了國際學術交流而努力,這一年在本研討會的歷史中格具意義。
這本論文集源自青年學者研討會,歷史已達十二年,有所延續亦有所更張。2008 年第一屆「台灣史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在台北舉行後,每年由日本東京大學、一橋大學與政治大學共同舉辦。其中2010 年第三屆會議一橋大學大學院言語社會研究科科長佐野泰雄教授,第八屆會議2015年東京大學大學院總合文化研究科科長石井洋二郎教授來台交流。在第八屆會議時,東京大學川島真教授與本所薛化元教授討論後續合作事宜,決定擴大會議主題,於2016 年改為「第一屆台灣與東亞近代史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至2020 年已是第五屆,每年不輟。
本所並非規模宏大的學術組織,但諸位師友長年以來構築的人際網絡蔚然大觀,可謂佳話。若林正丈教授於東京大學退休後,轉任早稻田大學,仍持續支持此一研討會,而東京大學主辦的工作轉由川島真教授負責,兩位老師除了每年蒞臨外,亦引進兩校優秀的研究生來台發表。一橋大學松永正義教授退休後,改由星名宏修教授協助會議,2016 年之後,一橋大學洪郁如教授邀請該校大學院社會學研究科一起主辦。2017 年,在本所陳家豪博士的聯繫下,促成日本立命館大學山崎有恒教授帶領三名年輕研究者前來與會,並在2018 年成為主辦單位,讓本會議內容更加多元豐富。此外,多年來愛知大學黃英哲教授大力支持,推薦日本中部地區青年學者發表,已故澳洲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家博(J. Bruce Jacobs)教授的健談笑語,都使大會更為增色。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歷任所長謝國興教授與許雪姬教授,一直在經費、智識與情意上多方鼓勵,使得會議得以順利舉辦。以上師長除了親自蒞會,帶領同學到政大交流,同時也情商他們擔任主持及與談工作,每年的開幕致詞及閉幕前的圓桌論壇,懇切而充實,宛如跨國跨校的知識傳承與實作檢討。對於所有與會老師們的深情雅意,謹此特致謝忱。
本研討會慣例於每年春天舉辦,但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延後至11月舉辦。期間本所所長李為楨撰寫計畫向教育部與中研院申請經費,並因應疫情決定暫緩與復辦,李衣雲教授於代理期間提供行政支援,並聯繫出版社協助後續論文集事宜,決定復辦後則由我負責最後的議程,並由謝宜甄接替林于庭同學,在助教惠婷及本所同學的協助下統籌會議庶務。上述簡短的敘述,除了為這段特殊而艱難的過程留下紀錄,也顯示這個會議是政大台史所師生協力接棒所共同完成。
本論文集的構成,也反映了2020年特殊的情境。因為疫情關係,許多外國學者不克前來,特別邀請他們以視訊方式進行,但規模仍較之前各屆稍微縮小。適逢公益信託雷震民主人權基金會舉辦獎學金論文發表會,與青年學者研討會的主題相合,在確認投稿意願及匿名審查後,總共甄選出十篇論文,讓論文集更具份量。參與青年學者研討會的作者有:王輝、石丸雅邦、伊蒙樂、王炘盛與橫山雄大,獲得雷震基金會獎學金的作者則有:李禎祥、陳致妤、簡敬易、陳德銘與游欣璇。作者來自日本、香港與台灣,所涉時代從清代至戰後,空間有中國與台灣,議題有才媛理想婚姻、財經、文學、原住民政策,以及《自由中國》、雷震及台大哲學系事件等面向。這些文章反映了新生代的成果,也對於跨領域、台灣史與東亞近代史的開拓,展現了摸索的痕跡。
一場學術研討會的舉辦,需要具有創造力的想望與專注細節的實踐,而連續十二年已辦十二場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更是需要跨域的一大群人,對台灣史與東亞史抱持著如同赤子般的好奇執著,才得以不斷堅持。曾在本會議發表的青年學者已在多國學界開枝散葉,期盼未來有更多人加入,繼續創造新的歷史。
?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所長 林果顯
2021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