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著地方文化的田野
建造最具野力、未被馴化的孩子基地
小手拉大手,一起長出自己的地方歸屬感
建造最具野力、未被馴化的孩子基地
小手拉大手,一起長出自己的地方歸屬感
|本期特輯──野孩基地|
下課後,仍不想離開的地方;無聊時,不自覺想前往的地方,
哪裡是孩子結伴同行、大手大腳奔跑、爬樹和探險的基地呢?
這一期,我們以鄉野間的孩子為主體,探看他們學習、創造、玩樂的聚集地,以此與地方文化為連結,邀請長期推動地方經驗的教育工作者陳冠彰和盧駿逸,分享他們如何透過故事開展路徑,讓孩子以走路為起點,用身體實踐、參與地方的精彩對談與經驗分享。
同時,將野孩基地分為「生活」、「思辨」、「語言」、「在地」和「空間」五大類別,探訪了從私人幼兒園成為部落共有的「美園教保中心」、形塑台語和阿美族語語言環境的「野塾」和「Tamorak 共學園」,創辦者皆直視傳統教育體系問題的「台南塾」和「找路教育工作室」,及邀請關注城鄉空間的「眼底城事」分享孩子打造的空間案例……呈現各地區對於學習或與孩童互動的各式可能性,不只有單一做法。
這些離開學校教室後、日常的生活場域,散落在鄉間村落、在城鎮社區裡,不管創辦者是在地住民自組,或由移居者發起,都能讓發起者和參與者從互動過程中,找到和深化所在地的文化脈絡,一起長出自己的地方歸屬感,成為新一代的真正在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