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民法概要(15版)

民法概要(15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115524
陳聰富
元照出版
2021年7月01日
193.00  元
HK$ 173.7  






ISBN:9789575115524
  • 叢書系列:民事實體法
  • 規格:平裝 / 512頁 / 17 x 23 x 2.5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15版
  • 出版地:台灣
    民事實體法


  • 社會科學 > 法律 > 民法











      本書以實例解題的方式,一方面呈現民法的體系架構,另一方面澄清民法的基本觀念,使讀者對於民法的基本架構、重要問題及思考模式,有所認識。本書的取材內容,盡可能以日常生活上,一般人經常接觸的民事法律問題為主,去除一般人較少接觸的艱澀概念。再者,本書在案例事實之後,以圖解的方式,解說法律思維的模式,俾使讀者領會法律人的思考方法。



      法學發展須與時俱進,面對新的社會問題,既有法律規定需要新的詮釋,也需要制訂新的法律規定給予規範。近年來,民法規定迭經修改,新的法院案例,對於法律規定具有重要的詮釋意義。



      本次修訂,主要增加成年年齡、婚約及結婚年齡的修訂(自民國112年開始施行),及約定利率限制的修訂,同時增加扶養義務減免規定的說明,以期符合實務運作情況。此外,本書於各章之末國家考試題目,增加109年的考題,藉此讓讀者明瞭最新考試趨勢。


     





    十五版序

    序 言



    【第一編 總 則】

    第一章 權利主體(一):自然人�3

    壹、權利能力�3

    貳、行為能力�7

    參、人格權的保護�8

    第二章 權利主體(二):法 人�22

    壹、法人的種類�22

    貳、法人的能力�23

    參、法人的董事代表權�25

    肆、社團法人總會決議�26

    第三章 權利客體:物�30

    壹、動產及不動產�30

    貳、主物及從物�31

    參、原物與孳息�32

    第四章 法律行為�36

    壹、法律行為的意義�36

    貳、法律行為的分類�38

    參、法律行為的要件�44

    肆、無權處分�63

    第五章 代理制度�73

    壹、代理的意義�73

    貳、代理的種類�73

    參、代理權的限制:自己代理或雙方代理的禁止�77

    第六章 消滅時效�82

    壹、消滅時效的期間、起算以及效力�82

    貳、消滅時效的客體�84

    參、消滅時效中斷�85

    第七章 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89



    【第二編 債】

    第一章 債的發生�93

    壹、契 約�93

    貳、無因管理�104

    參、不當得利�109

    肆、侵權行為�113

    第二章 債的標的�147

    壹、利息之債�147

    貳、損害賠償之債�150

    第三章 債的效力�159

    壹、債務之履行�159

    貳、債務不履行�159

    參、債權的保全�178

    肆、情事變更原則�183

    伍、締約上過失�183

    陸、契約的特別效力�184

    第四章 多數債務人及債權人�201

    壹、可分之債、不可分之債�201

    貳、連帶之債�203

    第五章 債的移轉�209

    壹、債權讓與�209

    貳、債務承擔�212

    第六章 債的消滅�216

    壹、清 償�216

    貳、抵 銷�222

    參、免 除�223

    第七章 各 論�226

    壹、概 論�226

    貳、買 賣�230

    參、贈 與�234

    肆、租 賃�237

    伍、借 貸�245

    陸、委 任�249

    柒、承 攬�256

    捌、旅 遊�260

    玖、合 會�263

    拾、保 證�266



    【第三編 物 權】

    第一章 物權通則�283

    壹、物權的概念�283

    貳、物權的種類�283

    參、物權的效力�285

    肆、物權的變動�287

    第二章 所有權�296

    壹、通 則�296

    貳、不動產所有權�300

    參、動產所有權�304

    肆、共 有�309

    第三章 用益物權�323

    壹、地上權�323

    貳、農育權�327

    參、不動產役權�329

    肆、典 權�332

    第四章 抵押權�338

    壹、抵押權的特性�338

    貳、抵押權的效力�341

    參、抵押權的消滅�345

    肆、最高限額抵押權�346

    第五章 質權與留置權�352

    壹、動產質權�352

    貳、營業質�355

    參、留置權�356

    第六章 占 有�360

    壹、占有的種類�360

    貳、占有的效力�363

    參、占有的消滅�366



    【第四編 親 屬】

    第一章 身分法的基本概念�371

    壹、身分法的性質�371

    貳、身分法的趨勢�371

    參、身分行為�371

    第二章 親屬關係�373

    壹、親屬的種類�373

    貳、親 系�375

    參、親 等�376

    第三章 婚 姻�380

    壹、婚姻的意義�380

    貳、婚 約�381

    參、結婚的形式要件�382

    肆、結婚的實質要件�383

    伍、結婚的效力�388

    第四章 夫妻財產制�394

    壹、夫妻財產制契約的訂立�394

    貳、夫妻財產制的種類�395

    參、法定財產制──修正的分別財產制�395

    第五章 離婚的方式與原因�405

    壹、兩願離婚�405

    貳、裁判離婚�406

    第六章 離婚的效力�412

    壹、身分上效力�412

    貳、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的行使及負擔�412

    參、財產上效力�414

    第七章 父母子女�417

    壹、婚生子女�417

    貳、非婚生子女�420

    參、子女之稱姓�423

    肆、親 權�424

    第八章 收養制度�430

    壹、收養的成立�430

    貳、收養的效力�432

    參、收養的終止�433

    第九章 監 護�437

    壹、未成年監護制度�437

    貳、成年監護與輔助制度�439

    第十章 扶 養�443



    【第五編 繼 承】

    緒 論�449

    第一章 遺產的繼承人�450

    壹、法定繼承人與順序�450

    貳、應繼分�451

    參、代位繼承�453

    肆、酌給遺產�454

    第二章 繼承權喪失與繼承回復請求權�459

    壹、繼承權的喪失�459

    貳、繼承回復請求權�461

    第三章 繼承的標的�465

    第四章 共同繼承與遺產分割�468

    壹、共同繼承�468

    貳、遺產的分割�469

    參、扣還與歸扣�470

    第五章 限定繼承之原則�475

    壹、限定繼承的意義�476

    貳、限定繼承的程序及效果�476

    參、限定繼承利益的喪失�479

    第六章 拋棄繼承�482

    第七章 遺囑的方式�486

    壹、遺囑能力�486

    貳、遺囑方式�486

    參、遺囑的生效及撤回�487

    第八章 遺贈與特留分�491

    壹、遺 贈�491

    貳、特留分�492





    十五版序



      本書自初版迄今,經過了十六年,深受讀者歡迎,本人至為感謝。這十六年來,歷經民法總則、物權、親屬及繼承各編多次重大修訂,因此本書隨之而一再修訂改版,以求符合法律最新規定。此外,隨著社會變遷,法院裁判與時俱進,作成許多解決社會新問題的重要裁判,本書亦予以納入說明,期使讀者瞭解法律規定的實際社會案例。



      本次修訂,主要增補民國一一○年一月十三日修訂成年年齡、婚約及結婚年齡的相關規定(自民國一一二年開始施行),以及民國一一○年一月二十日修訂約定利率限制的規定,同時增加扶養義務減免規定的說明,以期符合實務運作情況。此外,本書於各章之末,附有國家考試題目,作為讀者練習之用,本次新增民國一○九年的考題,藉此讓讀者明瞭最新考試趨勢。



      民法規範範圍廣大,無法於民法概要一書中,全部說明。本書之目的,在使讀者認識民法的基本重要規定,瞭解法律規定的實際運作案例,讀者因此可以一方面解讀民法,一方面符合日常社會生活的需求。





      雖盡力審閱校讀,錯誤之處仍難以避免,尚祈讀者不吝提出指正,不勝感激。本書歷次出版,承蒙臺北大學黃健彰教授多次提供修訂建議,在此特別表示感謝。
    陳聰富

    2021年6月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