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繆斯之眼

繆斯之眼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69441
馮冬
秀威資訊
2021年7月21日
93.00  元
HK$ 83.7  






ISBN:9789863269441
  • 叢書系列:文學視界
  • 規格:平裝 / 226頁 / 14.8 x 21 x 1.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學視界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外國文學研究











      《繆斯之眼》收錄馮冬近十年的詩學批評文章,開啟了從布羅茨基、葉慈、瓦萊里等歐美經典詩人到謝閣蘭、列維納斯、巴塔耶等他者哲學家,再到路東、孫冬、黎?等當代漢語寫作者的循環批評之旅,並論及寫作意義之同時代的生成機遇。



      本書並不設定一個目的地,而以理論、哲學之眼洞觀詩之意義的源頭,剖析文本的內在肌理,裸露出被已有的閱讀與研究忽視的某些重要的思想體驗。它打開了詩與精神分析、事件、神性、無限性及他者的關聯,解開詩裡隱藏的錯綜複雜的歷史、政治與心理動因,探究詩如何觸及意識、無意識、戰爭、文明,如何關涉本體論上的人類存在。當下,我們身處精神碎片的巨大而緩慢的衝擊,如置身看不見的戰爭,文學的庇護是否可能?



      《繆斯之眼》深入文本的皺摺,拓展文本的可想像性,透視詩之隱微的思考。此書表明,在對偉大視域的探索中,獨立的判斷、獨到的見解乃不可缺少之利器。本書帶來美學與智性上的樂趣,與讀者一同臨近文本中閃現的尚未被完全理解之物,並從中汲取精神能量。



    本書特色



      ★從布羅茨基、葉慈、瓦萊里等歐美經典詩人到謝閣蘭、列維納斯、巴塔耶等他者哲學家,馮冬試圖洞觀詩學的精神意義與源頭。

      ★從西方著名的詩人、哲學家,再到路東、孫冬、黎?等當代漢語寫作者,馮冬以跨文化的文本研究,嘗試解開詩裡隱含的歷史與社會動因。

    ?


     





    序言



    ▍詩歌眼

    布羅茨基的〈我坐在窗前〉

    沉默的對白:讀西米克的詩

    掀起彩色面紗:雪萊與真實的相遇

    詩的鐘擺:瓦萊里與美國現代詩

    看不見的戰爭,看不見的琴鍵

    詩的未來意識

    「慾望那可怕的光輝」:葉慈詩歌的心理解析

    「內在無限性的綻開」:李立揚的詩

    地下性、影子與語言空穴

    詩的來世

    深度無聊與失落的救治



    ▍哲學眼

    不可能的他者:列維納斯與文學研究

    被裸露的神聖─評巴塔耶《內在體驗》

    米克•巴爾與精神分析詩學

    謝閣蘭與異域感知



    ▍內向眼

    一個人的烏托邦

    《山魈考殘編》與另類生命

    超越陌生化:寫作的衝突

    誰將我們拋入同時代?

    死亡、恐懼與他者

    懸浮詩



    ?









      本書收錄的乃是一段段「激烈思想」的產物(看不見的被凝縮的「激烈」,甚至帶著某種天真),各篇章的創作時間已從我身後逝去──最早一篇約作於2009年──卻在「詩」這個場域內留下了難以磨滅、但也難以追蹤的痕跡。這些文字究竟遭遇到了什麼,將走向何方?從與詩最初的相遇到最近的閱讀,縈繞我的問題始終是:如何把詩帶向被理論之思貫穿的一種獨有的理解?如何打通詩與非詩(哲學、精神分析、神學、意識)的內在能量通道?本書看來並沒有提出一種新的詩學理論,而僅僅保持為對現象及觀念世界的層層推進的鑽探,保持為向他者�他性的開敞。在閱讀和寫作中,我臨近至為陌異的時空。或許詩只是一扇門,很多人迷戀於門上的花紋,而我只想徑直穿過它。



      藉著繆斯之眼,也即詩的源泉之處的天啟觀看,我試著看透作為語言之技藝的詩學,看向詩的全景,同時留意語言自身攜帶的難以轉述的奇異。這是一種「全息透視」的嘗試,當然,帶著對所謂「學術衝動」的抑制,逼迫自己說出那些關於詩的本質的東西。藉著理論,但不再歸屬理論。如果我們不能把詩溢出歷史與文化的那一部分剝離出來,那麼它很容易淪落入被不斷轉述的境況;詩性空間很容易被那些看似強大的文化話語塞滿,被擠出自己的內在。這也是為什麼我從未以「譜系」的方式來思考詩歌,在我看來,對譜系的談論乃是對詩的最大遮蔽,因為造就一個詩人的只能是屬於他自身的那個黑匣子,譜系或流派研究無法深入詩的「內在體驗」,它們總停留在「影響」這類領域。詩並非可以藉助「背景」而得到理解,很多時候,它隱入其中的地方也不再構成理知的對象。



      如此,本書必然是缺乏體系的,繆斯的眼裡並沒有一個總綱,它不是靠邏輯線性連接,而是多點互動。各篇章相互獨立,暗中牽動,無始無終,有正面論述也有側寫,時空交錯,一個個沉思的片段散落於此,溢出了一般意義上的「詩學」。「陌異學」或許是個更好的描述。最後,我刪去了所有注釋,卸下了學問的腳手架。我相信,所有關於詩的文字都應是原創,它們的出處乃是可查的神祕,而至高的文學批評無異於「魔法批評」,它從詩的水晶球裡看到的正是過去、現在與未來,轉動這個水晶球,或能窺見我們生命中一直未被說明的部分。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