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愛的69種玩法(I、II雙重魅惑夾鏈袋限量版)
定價227.00元
8
折優惠:
HK$18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入陣的人:神行子弟鬥陣事件簿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582944
跳舞鯨魚
晨星
2021年7月01日
117.00 元
HK$ 93.6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5582944
叢書系列:
晨星文學館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x 1.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晨星文學館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同
類
書
推
薦
遇見有時(簡體書)
我和一枝筆在路上 3
茶館與短篇作品集
野火集(傳奇經典版)
重回舊地
內
容
簡
介
陣頭的由來,終至成為傳說。
遷徙從未結束,新住民持續到來。街頭,正是移民一開始聚集的地方,街頭文化則展現移民的酸甜苦辣生活。
在臺灣,天子乞丐陣點出了羅漢腳的問題,羅漢腳離了民變融入喪葬牽亡陣和路祭除煞,隨著時間流轉,其他陣頭在歷史主流文化演變下,增添了更多元素。歌仔戲也誕生於陣頭,源於街頭的彈唱文化;而家將的由來已久,始終有街頭色彩,更保存了儺的歷史,呈現街頭文化的社會問題與次文化議題,是能走入廟堂的藝術,也是最原始的娛樂。
在世界上每個地方,都有一種歌舞形式般的娛樂,可能是表演,是遊行,是祭典,是宗教活動,是慶祝儀式等等,仍然在街頭敘述著過去先民與傳承現代的故事。
全書以自身的成長背景為源頭,從臺灣在地歷史取得養分,繼而關懷舊庄頭的陣頭文化與生活情感,點出臺灣主要陣頭種類與其影響,反思陣頭背後文化淵源與故事,藉由文字儺舞出儀式,以南島文化中的矮人、女人島和精靈等傳說譬喻,以華文古老經典闡釋陣頭文化的淵源與發展,描述入陣的「阿弟仔」是入神還是化獸,呈現人欲化獸成神般的生物本能、心理與思想。
本書特色
1.《入陣的人》回放過去,展現歷史的新舊衝擊,省思未來的可能性。全書以先民遷徙活動為探討,環境、路線、人和神彼此緊緊相依,究竟為何遷徙,在遷徙中又有哪些轉變,以及如何在異地紮根。散文書寫臺灣南部的山,山終究與海有所關聯,如同府城與羅漢門的發展,下淡水溪南北兩岸的生活連結。陣頭是一個村莊最基本的武裝,也是一個聚落的開始,在原本無陣的異鄉,組織了陣頭,經過歷史因素,在猶能出陣走向無法出陣間,離開的、遠去的與尚存的,人和史迷惘中尋求方向。
2.提供南台灣平埔族行腳傳說,做為文學小旅行散步地圖參考。
目
錄
[推薦序]:陣裡陣外�作家妍音
[推薦序]:莫忘祖上,珍惜文化�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應用中文系教授 林翠鳳
[自序]:由記錄阿弟仔心目中的老大開始
•炮仔聲�自身經歷與陣頭宗教故事。
•鑼鼓陣�天災人禍間,對靈、神、鬼和人彼此的宗教影響,以及平埔族的夜祭。
•御旗之地�探茂林萬山岩雕,看上淡水社和塔樓社人拓展故事,追尋二層行溪以南的鳳山八社。
•大仙尪仔的旅行�大爺二爺由來、西秦王爺、土地公、陣頭的傳承和南北管之爭,歷史終致陣頭南遷與分化。
•電音三太子之魂�羅漢門的故事、羅漢腳的由來、吳福生事件、黃教事件和濟貧院的歷史。
•電子花車地圖�蕃薯寮、旗山圳、樟腦、甘蔗、香蕉、旗山糖廠和東部掏金夢。
•八家將者�官將首、八家將、什家將和城隍十二司從祀神的源起。
•神轎行走的路上�從五福大帝與五聖等神明的淵源,講述流浪神明渡海來台,以及先民渡海開墾與現代移工渡海的故事。
•煙霧裡的信眾�二仁溪遺址和楠梓仙溪地理環境。
•名為宋江�朱一貴事件、宋江陣與宋江獅陣。
•舞龍�蔡牽、張保仔和林道乾海盜的故事。
•藝陣的步伐�大航海時代下,府城與羅漢門的交流,大傑顛社的出現與消失。
•巫與儺舞�日本時代的原住民遷徙活動、漁業活動和傳統平民娛樂。
•眾神�遷徙所引發的傳說故事(帝爺鬥媽祖)。
•跋�我們都是阿弟仔
•附錄�南臺灣平埔族故事行腳
序
作者序
由記錄阿弟仔心目中的老大開始
一開始,我認識一個阿弟仔,阿弟仔的背後還有許多阿弟仔,他們都被人叫做阿弟仔,儘管有些人是阿妹仔,他們懵懂成長,在出陣的路上,偶爾總是回想起自己為何走入。
許多年前,我開始注意到阿弟仔們背後的「老大」,或者該說是從「阿弟仔們的老大」才去意識到那些「阿弟仔」。很難相信那些「阿弟仔」的年紀有的比我父親還要年長,所有的「阿弟仔」領著大仙尪仔或是神轎出陣的時候,步伐一致輕盈得就像是在雲霧裡飄。
大龍炮在地上炸出陣陣的白霧,大仙尪仔和神轎彷彿真行走雲端。那是神的世界,凝滯在陣頭舞動的瞬間,陣頭的歌舞真實把平凡的生活徹底隔開,人神在一剎那間開始交集,無論是陣頭裡的人還是沿途拜拜的信眾與路人。在那些與神有關的日子裡,人藉此而能類神般,去執行廟宇事務,甚至脫凡成為暫時的神明代理人,那是人和神彼此短暫形成平等且毫無阻隔的和諧關係,就在那些原本屬於神明生日或是神明飛昇之日的某些天,神和人緊緊相依。
其中一個阿弟仔,每年過年的時候習慣會請示他的「老大」,他的「老大」會賜他一支籤,指引他一整年的方向。我問過那個阿弟仔,他每年都求些什麼。他回答的不外乎是工作,也想過感情,但多半是求平安。阿弟仔不敢多想,也沒時間去想,他兼兩份差,工作的時候時常發呆,他還是努力在生活中擠出笑臉服務需要協助的老人家,他還追過小偷,也曾在車禍現場幫忙指揮交通……他覺得累了的時候就自然會想回到一群「阿弟仔」的身旁。阿弟仔們會在夜深人靜聽起陣頭音樂,他們一起練習步伐,他們試圖開懷大笑,他們漸漸吵得鄰居的狗都在叫,他們還想唱歌,多半還是選擇揮舞起鼓棒,他們因此敲鑼打鼓,他們有時會遭受左鄰右舍的非議,他們於是把陣頭的音樂開得更大聲,但他們卻不知道該唱些什麼。那個阿弟仔總是茫然著眼神告訴我說:自己還看不見,自己也聽不懂,他說某些「阿弟仔」可以看見也能聽懂,若古代祭司般溝通著神,驅除著災厄。
跟著阿嬤求神拜佛而逐漸長大的我,慢慢去思索廟後殿為什麼總有佛寺,以及某些神像因為歷史因素而從此寄放在某些廟裡的總總現象。人和神都在時間的洪流中,慢慢演變著各自的命運。
陣頭是種溯源歷史的管道。不僅讓人復原打從遠古時代的本能,去盡情歌舞,去想像遠古大地那般寬廣的年代,人是如何引吭高歌以迎神和驅獸。陣頭在保存文化功能之下,同時也具有紀錄歷史的功用。陣頭保存了聚落的發展過程,以及歷史事件遺留的痕跡──西來庵事件後的五福王爺信仰系統變化,以及家將文化南傳與北遷。
陣頭是很古老的活動,源於儺。儺從古至今承續著祭歌、儺戲和陣頭文化,因此教育了過去社會的鄉鎮子弟,也擔負了血緣、情感傳承的功能。此外,陣頭也提供了農閒娛樂的功用,更是保衛家園的方法。
我開始注意到「阿弟仔」的「老大」……他們說那個被他們揹在身上出陣的中壇元帥是他們的「老大」,故鄉裡的文衡聖帝是他們的「老大」,朋友宮廟裡的濟公是他們的「老大」,他們有的給樹王公還是石頭公作契子,他們有的喚媽祖為天上聖母媽媽。那些「老大」背後的故事,也往往更直接去說出陣頭最古早重要的功能,防衛。
比如說那個來自店仔口的張丙,他往南往北民變,在高雄形成紫竹寺的義民祠由來。張丙還跟著彰化黃城北上,他們由南部準備越過濁水溪,想讓「天運」和「奉天」的旗幟在西螺溪飄,西螺溪那時候還不是濁水溪的主流,西螺溪只是濁水溪的支流,跟從張丙的軍隊卻被西螺溪攔下,一群人坐困西螺。只因漢軍鑲紅旗葉長春力保西螺和布嶼的安定,和村民一同奮戰。張丙事件總算落幕,「好義從風」匾卻從此永留西螺,駐足在供奉太平媽的福興宮。
那些能奮戰的好義從風村民,平時就以陣頭強身練武,因此能在古代武裝了自己的家鄉。那些村民在各自所屬的廟宇境角,則延續著血緣親疏的歷史,直至純子弟組織的陣頭已然凋零在現今社會。
那些「阿弟仔」跨越境角的限制還是努力著,憑藉經驗傳承著神的世界下,一一記錄著神衣、神冠或神帽的儀制,以及神將的步伐、神將的由來和神的故事。
那是文化保存的過程,當這塊土地還只有橙色夾砂陶片、細細碎碎的石簇、石刀、陶壺……以至於沙洲裡還有落單的水鹿,在木麻黃尚未種植的海岸邊,紅樹林和?榔樹依然遍布……眼看河跟海的交界仍糾纏在一片沼澤地帶之時……直到港口出現,五分車輕軌經過農田……原住民的神都融入到廟宇之中……那個年紀很大,還故意開玩笑跟著其他「阿弟仔」叫我姑姑的老「阿弟仔」,他感嘆問我說:廟裡的兩尊大仙尪仔即將換新衣,他問我能否為兩尊神將拍照留念。
我因此想寫一本書,寫那些「阿弟仔」和他們的「老大」背後所隱藏的移民歷史。
後記:當年,我因緣際會吃過兩尊神將上的平安餅。隔年,神將上的平安餅發不完,由一個阿弟仔掛在脖子上,他挨家挨戶去問,是否有人要吃平安餅。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