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年輕人、企業界最愛的私大,靠什麼?
中原大學在私立大學中很有特色。
2020 年新生註冊率100% 連續五年私立綜合大學第一名。
2020 年,教育部的大學學域論文引用影響力指標 (CNCI) 排名上,中原大學的學術論文影響力(引用率),僅次於清華大學和台灣大學,名列第三。
看到這兩個事實,我記者天性的好奇馬上飆升:
台灣的私立大學最常抱怨的問題,就是資源比不上公立頂尖大學,中原大學是如何讓老師在學術研究上,有那麼充裕的資源?怎麼樣創造跟公立頂尖大學並排的研究環境?
中原大學的研究在薄膜、化學、材料及工程上,都是台灣「CNCI 論文影響力」很高的大學。讓中原大學在研究上領先的關鍵為何?在跟企業界合作上,中原大學有什麼特別的作法或經驗?
少子化壓力下,台灣各大學都對註冊率感到焦慮。遭逢疫情,各大學註冊率更受到海外學生無法入境的影響。中原大學為什麼沒有受影響?
這到底是一間什麼樣的大學?它有什麼特殊吸引力?這本書是很好的地圖。
其中,最吸引我注意的特色,是中原「全人教育」的校務治理。
強調通識課程是做法之一。雖然在大部分人心中,中原大學是個「理工」為主的大學,但它的通識必修多達34 學分,居全台灣大學之冠。而且,今天這個從「中原理工學院」晉級的大學,被中華民國通識學會理事長莊榮輝譽為:「大學通識與全人教育的典範」。除了開設「通識課程」,一年還有百場以上的「通識活動」:音樂會、雲門舞集、永興樂皮影戲、相聲瓦舍的表演等。
「全人教育」的另一個重點是場域經營。從學生最基本的需求─廁所開始,讓學生在體驗中,學會惜物、惜己、美感與公共道德。
中原大學的廁所顛覆了人們對校園廁所的窘迫印象,整潔、明亮和通風之外,不同系所的廁所空間也找人設計不同的風格:有的廁所從等候區就能一覽校園景色;有的則像專門賞畫的藝廊。目的是讓師生上廁所時,心情愉悅。
這個校園廁所的革命,得歸功於校長張光正。而且早在1991至2000年間,張光正首度擔任中原大學校長時,即便經費困乏,他仍主張在廁所免費提供衛生紙。起初他擔心衛生紙會被濫用,選擇先從理學院開始試行。一學期過後,發現衛生紙的用量合理,學生沒有浪費的情形,政策便推廣到全校至今。
「我們甘願做這些,是希望學生能『享受』一份自在,一份『為人著想』的自在,」他強調。
台灣青年學子憂鬱、自殺的比例逐年上升,社會結構性的壓力外,家庭、學校都是壓力來源。學會跟自己相處、跟別人相處,是大學裡專業技能傳授之外的教育重點。中原大學校長張光正認為,光喊「全人教育」、「天人物我」口號不夠,必須從最基本的細節做起。
讓我想起企業界最愛的「魔鬼藏在細節裡」這句西諺,在校務治理上應該也是經典。本書藏有很多如何讓大學各種利害關係人(學生、老師、企業、社會……)都成功的細節。
天下雜誌社長 吳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