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陪伴第一線!最人性化的失智症照護全圖解 :以人為本的「3步驟」照顧法,居家&機構都適用!

陪伴第一線!最人性化的失智症照護全圖解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619546
鈴木Mizue,內門大丈
黃姿頤
蘋果屋
2021年6月10日
233.00  元
HK$ 198.05  






ISBN:9789860619546
  • 叢書系列:健康樹
  • 規格:平裝 / 232頁 / 19 x 26 x 1.1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健康樹


  • 醫療保健 > 疾病百科 > 神經科

















    最好的照護不是無微不至,而是打開人的開關!

    失智並非人生終結,而是另一階段的開始。

    無論家屬,還是照護服務員,

    都應以幫助失智者「復能」為前提,

    用心發現他們的「渴望」、努力看見他們的「能力」,

    讓失智者也能保有生活的樂趣與尊嚴!



      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伊佳奇 財團法人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名譽理事長�涂心寧

      全方位表演藝術工作者�郎祖筠 全方位藝人�從從(唐從聖)

      ──誠摯推薦



      因為擔心走失就鎖在房間裡、情緒失控時就餵藥、不配合用餐就用言語威脅……

      在全球每3秒就有1人失智的時代,不尊重失智者的對待方式已成過去。

      以全然接納的心情看待失智者改變,以及重視個人價值的陪伴,才是幫助他們恢復身心的關鍵。

     

      本書以英國老年心理學家Tom Kitwood提倡的「以人為本照護」為核心理念,

      由臨床照護專家x神經內科醫師聯手,從正確認識失智切入,理解那些看似不合理的行為,

      以「3步驟」發掘與滿足失智者的內心需求,並以20種情境案例解說運用技巧。

      不論你是家屬還是置身第一線的機構照護員,都能從中獲得啟發,思考出最好的照護計畫。



    本書特色



      ◎服膺趨勢!─從英國到日本都重視的「以人為本」照護法,讓失智者與家人重建生活秩序。

     雖然失智症尚無法治癒,但是得了失智症,不代表必須過著沒有品質的生活,事實上,讓失智者能夠自主生活,才是 最好的共處方法。本書推廣的「以人為本」照護法,便是能提升失智者的生存意志、支持自立的最好方式。從「重視個人價值的對待方式」出發,導引照護者「以失智者的視角衡量其狀態」,並且「滿足失智者心理需求」。如此一來,不僅能延緩失智者退化的速度,也能讓失智家庭所受的影響降到最低,進而擺脫「被失智綁架」的人生。



      ◎技巧實用!─「3步驟」實踐以人為本的照護法,帶你理解失智者、發現說不出口的需求。

      為了實踐以人為本的照護,可以透過「傾聽想法→收集資訊→發現需求」這3個簡單的步驟。過程中,必須從「大腦障礙」、「身體健康狀態」、「生活經歷」、「性格傾向」、「社會心理」5大層面收集資訊,並考量他們是否滿足「舒適」、「融入」、「參與」、「依附與連結」、「個人特色」的內心需求。透過3步驟就能站在失智者的視角去理解行為,發覺內心的想法,找出更貼心的照護方式。



      ◎實例解說!─以20種情境講解「3步驟」的運用,讓你掌握面對不同難題的應對技巧。

      嚷嚷著看到不存在的人、感覺很憂鬱、不配合吊點滴、暴怒出現攻擊性、到處走來走去不安定……,本書收錄20種情境、67個案例,一步一步說明,如何運用「3步驟」去理解失智者的行為,並歸納整理出最適當的處理方式,不僅讓失智者感覺被接受、被理解,也能建立照顧者的信心與專業度。以大量的實際案例作為參考,能幫助你更加理解「傾聽想法→收集資訊→發現需求」的精髓。



      ◎淺顯易懂!─用「彩色插圖」和「故事性漫畫」輔助說明,任何人都能輕鬆理解的專業知識。

      為了幫助大家更容易了解關於失智症照護的種種知識,本書採用輕鬆、可愛的彩色插圖作為輔助說明,即使是醫學知識,也以淺白的文字解說。並將各種情境案例以漫畫呈現,讓你宛如看故事一樣輕鬆沒有壓力。透過「情境式案例」+「故事性漫畫」,讓人自然而然掌握重點,便能將技巧活用在生活中。

    ?


     





    導讀|落實認知症「以人為本」照護的好書�伊佳奇

    導讀|找回生活?繼續美好�涂心寧



    Part1 從導正偏見開始!失智症的基礎知識

    失智症不是「病名」而是一種「狀態」

    有可能是「譫妄」而不是失智症

    從記憶障礙開始的「阿茲海默型失智症」(AD)

    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路易氏體失智症」(DLB)

    從腦血管病變開始的「血管性失智症」(VaD)

    日常行為發生困難的「額顳葉型失智症」(FTD)

    「核心症狀」因失智症的原因而不同

    「精神行為症狀」主要由壓力所引起

    並不會忘記所有的事

    從日常談話中輔助「定向感」

    如果有人陪同可以做很多事

    失用、失認、失語時「協助」很重要

    精神行為症狀可能因停藥而消失

    ?

    Part 2 發掘失智者需求!3步驟實踐以人為本的照護

    重視個人價值的對待方式

    以失智者的視角衡量其狀態

    著眼於失智者本人的5要素

    以滿足5項心理需求為重點

    容易實踐又有效的3步驟

    ◎步驟1傾聽想法

    重點1拋開成見

    重點2詢問想法

    重點3避免驚嚇

    重點4重視寒暄和自在對話

    重點5使用當事人可以理解的表達方式

    重點6靜候回應

    ◎步驟2收集資訊

    資訊1身體健康狀態

    資訊2社會心理(人際關係和周圍環境)

    資訊3生活經歷

    資訊4性格傾向

    資訊5大腦障礙

    ◎步驟3發現需求

    從談話與資訊中看出需求

    恐嚇�體貼(柔和、溫暖)

    拖延�包容

    急急忙忙�令人放鬆的步調

    視為小孩子�尊敬

    貼負面標籤�接納

    汙辱�認同能力,一起開心

    指責�尊重

    欺瞞哄騙�據實以告

    不想理解�取得共鳴,試圖理解

    限制能力發揮�讓人發揮能力

    強制�給予必要的支援

    打斷�讓人持續參與

    待之如物�一起行動

    歧視�認同個性

    忽視�陪伴

    排擠�有參與感

    嘲弄�同樂

    ?

    Part 3 貫徹以人為本價值!應對各種情境的照護實例

    ◎治療

    拔除鼻導管�拔掉點滴�不吃藥�討厭抽痰

    ◎照護鈴

    不按照護鈴�頻頻按照護鈴

    ◎用餐

    不能順利進食

    ◎排泄

    在馬桶以外的地方便溺�碰觸糞便(玩糞便)�討厭換尿片

    ◎洗澡

    不想洗澡

    ◎睡眠

    睡不著

    ◎幻覺

    看到不存在的人

    ◎憂鬱

    好像很憂鬱

    ◎行動與心理

    想脫衣服�生氣易怒�有攻擊反應�走來走去�嚷嚷著要「回家」�快跌倒

    ?

    Part 4 失智症照護的歷史與新型態照護的挑戰

    失智症照護的歷史發展

    以「零身體約束」為目標

    ?





    導讀



    落實認知症「以人為本」照護的好書




      「以人為本」,對許多專業人員是朗朗上口的「四個字」,幾乎每家醫療及長照機構將這四個字做為機構服務核心價值,但有多少人、多少機構能真正落實?



      要能落實「以人為本」的認知症照護,首要必須具備此文化理念,對人的尊重、人權的認識,需要擁有此內涵的文化與價值,是無法一朝一夕就能建立,需要長期學習、內化與實踐,累積而成為個人、機構的重要價值,支配著行為、制度。



      對人的尊重,是不分性別、年齡、國籍、社經、教育、宗教信仰、健康或是身心障礙者等,發自內心,再形於外的行為,不單只是瞭解疾病,更需要從尊重人開始,學習關心、瞭解「人」──認知症長者。



      本書提供如何學習「以人為本」認知症照護的方法,傳授可運作化的「照護三步驟」:傾聽想法→收集資訊→發現需求。其實,若能落實這三步驟,更是改變自己人生,提升思考架構,增進與他人互動品質的方法。



      對人尊重,勢必關心對方、瞭解對方的需求,經由傾聽對方的想法,才能收集資訊,再與我們已有的知識及經驗相結合去分析,發現與確認對方的需求後,若能以專業服務來滿足對方需求,解決對方困擾或疑慮,以達到穩定對方情緒,甚至彼此都能開心愉悅。



      面對認知症照護,要能「以人為本」,就必須瞭解甚麼是認知功能,認知功能受損後,有哪些因素影響到患者,及認知症不同類型與病程的差異,本書指出,有六十種以上的疾病和病狀會導致其他類型的認知症與類認知症症狀。

    事實上,早在二○一三年美國精神醫學會所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就很清楚說明:「主要神經認知障礙症」(Major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MND)有七、八十種以上的類型。不瞭解不同類型與病程,又如何落實以人為本的照護?



      落實以人為本的照護,勢必重視個人差異,從疾病類型、病程、生命史、個性、興趣、現存能力、受損能力、心理需求等瞭解個別性的重要訊息,才能規劃出個人化的照護計畫。



      值得一提是本書強調:「精神行為症狀是因壓力所引起。」這正是許多認知症照護者所忽略,誤以為是認知症長者故意找麻煩,或是因為認知功能缺損所致。本書給了答案:「壓力。」壓力是從哪裡來?最大的壓力是來自照護者,其次是長者因功能缺損所產生心理的退縮與害怕,造成自我的壓力,當然,其他的壓力源還包括:長者生理、環境因素、氣候變化等都是,若能降低壓力或是避免壓力產生,精神行為症狀自然隨之降低或避免。



      本書第三十四頁更特別說明:慎用精神藥物,除說明抗精神藥物的副作用、藥物建議使用方法,更舉出國際上抗精神藥物對高齡者死亡率增加的實證研究,本書既然是強調以人為本照護,當然重視非藥物生活方式的運用以取代抗精神藥物,這是否會讓台灣還持續使用抗精神藥物的醫師汗顏?



      這本書還具實用性的價值,由日本臨床照護專家結合神經科醫師,提供二十個實際案例,每一個案例都運用「照護三步驟」如何實踐「以人為本」照護,還以生動的漫畫來說明,讓艱澀的知識變得淺顯易懂,方便一般人閱讀及學習。



      尤其是每一案例還列舉出其他可能的原因,讓學習者能理解任何一個認知症照護案例都是獨特的,因為每一位認知症長者是獨特的,無法將他人的照護方法一成不變的搬過來,更應瞭解其他相關的可能,同時,重視不同專業的跨領域認知症照護整合,才能讓思考更廣,找出更適當的照護方法,提升照護品質,落實以人為本的照護。



      誠心的建議:這二十個實際案例真是可讓照護者提升照護能力的最佳教材,透過不斷練習、思考、解析、研擬,可讓台灣認知症照護有新的境界。

    ?
    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 伊佳奇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