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Inaak mamangan (qaqanup) tu qudas (nanaz)─Taqaitumaz

Inaak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465186
乜寇.索克魯曼
Savi Istasipal(張小芳)
四也文化出版公司
2021年4月01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865465186
  • 叢書系列:遊繪本
  • 規格:精裝 / 64頁 / 21.5 x 30.5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遊繪本


  • 童書/青少年文學 > 圖畫書 > 生命教育











      忌殺黑熊,是一種生態智慧,一種文化傳承,更是布農族存在於臺灣的一種土地使命。──乜寇.索克魯曼



      2020年度好書大家讀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2020 Openbook年度好書獎

      2020波隆那兒童書展臺灣館 代表書

      文化部第42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評選70本精選之星推薦

      文化部第42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評選推介

      第78梯次「好書大家讀」優良少年兒童讀物

      臺北市兒童深耕閱讀 109年度「兒童閱讀優良媒材」



      用自己的語言說自己的故事──跟著獵人的腳步,勇敢踏進森林去!



      我的爺爺是布農族的獵人,大家都叫他「達駭黑熊」。

      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棵巨木在眼前倒塌崩裂的夢,

      爺爺說:「這是好夢喔!」便帶我到山上冒險。



      一路上,我滿心歡喜的學習許多山林的智慧,

      可是中途卻颳起了狂風暴雨,

      後來一道閃電打下,倒下的巨木震動了整片山林,

      遠處還有個黑影倒了下去,奄奄一息的發出痛苦的哀鳴。



      在獵寮躲避風雨的爺爺大喊:「塔克頓!」

      我定睛一看,才發現那是一隻受傷的小黑熊。

      我們要把牠帶回獵寮照顧嗎?

      布農是忌殺黑熊的民族,但要是小黑熊的家人出現,我們就有危險了。

      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好呢?



    本書特色



      1.本書以花蓮巒群語言書寫故事,為在地學習族語的兒童深植布農族語言及文化的根基。

      2.重視布農族語不同語系的差異,同時推出以東部郡群和南投巒群語言書寫的版本,讓布農族的讀者能用最貼近生活的語言了解自己的故事。

      3.插畫家儲嘉慧用溫暖、質樸的畫筆描繪出原住民的生活樣貌,引領讀者投身於山林、星空,體會人與大自然互動的美好。



    真情推薦



      孫大川(原住民作家、現任監察院副院長)

      許建崑(兒童文學評論工作者)

      游珮芸(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布農族族語詩人)

      亞榮隆•撒可努(排灣族作家)

      邦卡兒•海放南(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祕書)

      全蔣清(布農族高山嚮導)



      *適讀年齡:6歲以上

      *無注音


     





    序文



      Bukun isia mangcun

      H30.B07.P2020 tu labian tu tangkakutunin

      臺灣布農族語言學會理事長 卜袞 於瑪雅郡

      30日,7月,2020年凌晨



      Uninang mas maipatas kai`unis tupaun tu 《Inak tu hahanup tu tamahudas》tu sisipulun tu ahiltan.? Tuza tu uninang i mahtuangangik matngab mapatas mas na ungangaban masipul mas ahiltan tu sinpatngab tu halingatan.



      謝謝《我的獵人爺爺-達駭黑熊》這本書的作者。非常謝謝可以讓我在這本書裡作序。



      Tu uninang mas Laniahu Suhlumantan tu kailaspuas itu Bununtuzatin tu hansiap sin`ihumis tu taiklas halingatin at mahtu mapakasia patasantin kapatasanhaningutin mapin`unis mahtu ususuhaisun u`uhnaun masisipul sasadu tu ahil.



      非常謝謝乜寇•索克魯曼對於布農族人的文化認知、文化語言知識的所愛所念,透過繪本的方式,使成為可以一而再,再而三,重複性閱讀的讀本。



      A maaz a siaan tu sisipulun tu ahil hai saszanganganku sadu mas itu madadaingaz habas tu istatahus uvaaz tu sinpalihabasan. Aupa laupak a dau a tus`in hai ukis tamahudas tu haiapang tatahu mas nau tu itu Bununtuzatin tu ispalihahabasan at mastatanin a Bununtuzin tu makaniin amin malisBubununis palinanutu at tuza tu uninang mas Lniahutin tu mahtu maku`unis maisna`isang tu sinkadaidaz sinkalaspus imita tu Bununtuzatin tu mailalangnatan mapatas mas itu madadaingaztin tu pipinala tu “hainiapan” masunu mas imita tu mailalangna maikikingna tu uvavaz`aztin.



      這本書,我將它視為過去祖先對於子孫們教育教誨的口訴傳承。當今布農族人的爺字輩們已沒了可以以口訴的方式傳承布農族人真實的口傳經典,加上現在的布農族人業已不太說布農語了。所以,在此謝謝乜寇由衷地對於布農族人的後代的所憂與所愛。寫下了祖先留下的知識記憶,以傳承給後代子孫們。



      Maikusna`is`ang matumasling mas Laniahutin tu mamahtu malmananu maku`unis isaitan tu hansiap taiklas ailmanuan ka`unis mahtu ispin`unis itu uvaaztan? is`alngingitis mataisah labian. Uninang !



      由衷的誠心稱讚乜寇的努力,以他的能力、知識、所專注的創作,帶給孩子們夢境裡的微笑。



    作者自序



    布農族忌殺黑熊的觀念

    乜寇•索克魯曼




      每當媒體出現關於黑熊保育的新聞消息,就會同時釋放出與黑熊生活領域重疊的原住民,尤其是布農族是黑熊保育的重大威脅,黑熊的斷掌、斷趾或死亡皆與狩獵文化有關,縱使族人不斷的表達傳統狩獵也很生態,是有規範的,甚至有忌殺黑熊的傳統,但只被當作是傳統的、過去式的,是不具備現代保育價值的,於是面對當代生態保育,族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失去了話語權,不知該如何辯駁,只能莫名的背負了破壞生態保育的污名。



      然而作為一個長期關注環境保護以及一位布農族後裔的我而言,我認為可能就連布農族自己也都輕忽或低估了傳統「忌殺黑熊」背後的超越意義,這些知識都以神話傳說的形式來記憶與傳承,表達了布農族與黑熊擁有極為特殊的關係,比如傳說雲豹與黑熊曾經都是人,後來互相彩繪彼此的身體,就成為了現在雲豹與黑熊的模樣,所以布農族有時會以kaviaz(朋友)來稱呼黑熊,甚至認為黑熊是人類的親族。另外,黑熊也被認為是上古時代英勇獵人的化身,時時回來巡視自己的獵場,黑熊如同一道黑影出沒在山林裡,人們被禁止直呼tumaz(黑熊),牠們聽見了會不高興,因為那是不尊重,而是以taqdung(黑影)、qanitu(鬼)作為代稱。很奇妙的是布農族後來的殺豬以及分豬肉的文化竟來自黑熊,過去有個人喝酒醉卻在黑熊的巢穴醒來,他隱約聽到黑熊媽媽教導著小黑熊如何分食眼前的獵物,哪個部位是老人家的,哪個又是大人、以及小孩子的部位,後來逃脫之後就將這事流傳開來,也開始了後來的分食倫理文化(paqosil)。



      可以說布農族從黑熊身上得到了諸多的文化智慧,另一則清楚劃清布農族與黑熊之間關係的則是本書所提到的Maletaz tu Binanoaz(懶惰的女孩)的故事,這則傳說啟示了布農族人深刻的認知到殺害黑熊會遭到天譴,造成家族pakasoqzang(糧荒)以及發生各種意外災難,甚至整個家族衰敗,這是非常可怕的禁忌,我們稱之為Masamu Pataz Tumaz(忌殺黑熊),一直到現在布農族人都還很清楚。正因為這則傳說布農族就開始了以一種整個民族集體都參與的生活實踐,展開了忌殺黑熊的文化行動,更深刻的意義則是忌殺就是保護,保護的第一層次是人類自己,讓自己在蠻荒自然中可以持續生存,也同時保護了黑熊。



      對布農族人而言,忌殺黑熊不只是獵人的事,也不只是狩獵文化的層次,它是不分男女老少都集體參與的黑熊文化保護工作,我們可以說布農族雖是狩獵的民族,但忌殺黑熊,黑熊不是布農族的食物,反而是被忌殺而保護的動物,在傳統祭典的狩獵祭歌panapatusan(直達槍魂)不會唱名到tumaz(黑熊),報戰功更不可能提到tumaz(黑熊),因為這是禁忌,褻瀆整個民族文化與自然倫理。



      因此我認為早在當代生態保育產生之前,布農族就已經透過傳統忌殺黑熊的生態倫理,實踐了一種忌殺即是保護的文化生態保育,在人與黑熊之間豎起了一道看不見的防範,讓彼此保持距離,也同時限制了人的活動行為,彼此不互相傷害,這就是為什麼作為高山民族的布農族人與臺灣黑熊的領域雖是重疊的,黑熊卻仍然可以維持穩定的族群數量,一直到現在,我更認為這正是布農族存在於臺灣的一種土地使命,因此我呼籲我族人不要遺忘了祖先流傳給我的民族任務──忌殺並保護黑熊。



    推薦序



    跟著達駭進森林??????????????????? ?

    兒童文學評論工作者?? 許建崑



      這是一本具有國際水準的繪本,無論從文字或圖像來看,都有令人驚喜的表現。故事在暑假期間展開,孩子回到山裡與爺爺、奶奶相聚,夢見森林中大樹倒了;爺爺反而認為是吉兆呢!爺孫倆進森林去打獵,夜宿獵寮,在寒冷的雨天中點亮營火,說起民間故事與往昔的過錯。那天晚上還真的有大樹倒了,爺孫匆匆抵達現場,發現了什麼?他們做了什麼事?空手回到家裡,奶奶居然認為收穫滿滿。



      作者乜寇用純樸語言、真摯的情感,交織了現實、回憶與故事三方面的素材,也認真傳遞世代銜接的生存哲學。「懶惰女孩變成鼠」的故事活神活現,述說對社會責任的懲戒;也說出族人對糧食缺乏的恐慌。禁止獵熊,從思想的底層來看是「圖騰信仰」的遺跡;但從現實面來看,是保護族人性命的告誡,也尊重深山裡的巨靈。爺爺與巨熊的拚搏,是幅巨大的求生場景;而孩子幫助小熊脫離危險,是一幅溫馨感人的畫面;當爺孫以「八部合音」的呼喚方式,讓黑熊母子團圓,又是讓人喜極而泣的聲響。



      繪者儲嘉慧以漫畫的筆觸來處理圖像,壓抑了原始蠻力的張狂。在灰、黑、藍大幅場景的調性下,出現鮮黃的背包、雨鞋和小米,以及鮮紅的髮箍、項圈和傷口,清晰而讓人驚悚。因為星星和月亮的照引,把讀者拉進了森林;而樹梢上的紅嘴黑鵯、綠繡眼,適時成了不知名鳥獸的「總代理」。當人在暴風雨或倒下的大樹前,顯得多麼渺小;而爺孫在石壁下的獵寮避雨,營火燭照著龐大的身軀,又感到溫暖與被保護。繪者抓住「驚懼」,扉頁上留下一行長長熊的足印;但也注意到「愛與擁抱」的力量,讓爺爺、奶奶和男孩,都得到了安定和自信。



      總之,這是一本精彩的繪本,在「達駭黑熊」的帶領下,讓我們一步一腳印,勇敢的踏進森林去。



    推薦序



    彷彿是八部合音的繪本?????????????????????? ?

    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游珮芸


    ???????? ?

      閱讀這本繪本的過程,我彷彿置身於布農族八部合音悠揚的歌聲中,層層疊疊的歌聲走位,不僅來自文與圖配置的巧妙,還有故事情節一層又一層鋪架的文化底蘊與祖孫情感。文字故事一氣呵成,清新流暢;圖像的肌理與構圖,賞心悅目。但更重要的是,闔上書本時,仍餘音繚繞,令人低迴深思。



      布農族作家乜寇•索克魯曼在簡短的故事篇幅中,藉由小男孩回部落與爺爺上山去打獵的經歷,帶出布農族的狩獵文化、夢境諭示、徵兆習俗、古老的傳說,以及爺爺臉上傷疤的祕密和布農族「忌殺黑熊」的傳統。除了這些深層的意念呈現,我還喜歡故事中小男孩拉繩子,牽動繩索上的鐵罐,來趕走小鳥的片段。我曾在臺東的部落,看過這樣的趕鳥裝置,很溫柔、很友善,也很生態。或是「滿天的星星,多到眼睛都裝不滿」,這種原住民形容事物的方式。



      插畫家儲嘉慧做足了功課,掌握、拿捏布農族特有的服飾與建築、文物。但也適當留白,在構圖上給讀者預留想像的空間,充滿空氣流動感的山林、星空、雲雨的表現,讓故事有一種靜定的神祕感。



      《我的獵人爺爺──達駭黑熊》開啟了一扇窗,讓我們認識布農族的狩獵文化與忌殺黑熊的傳統,同時,也試圖建立當代布農族孩子的自信與文化認同。是一本閱讀後,可以繼續深入挖掘、探究相關議題的傑出繪本。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