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親愛的家長們:
我們來聊一聊孩子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吧!
2~6歲的兒童進入聽力敏感期,這時他們需要大量的、有效的、優質的語音刺激。如果錯失這個時機,將十分可惜。沒有接受完整且有系統訓練的兒童,往往只能表述一些簡單的問題。
比如「狗怎麼說?」“Dog.”「真聰明,那小獅子怎麼說?」……這樣就造成了幼齡的兒童最先輸入大腦的是詞彙而非句子和對話,所以他們用嘴巴輸出的時候往往是詞彙,或者是中英文參雜的句子,而不是全英文的句子和對話。到了小學階段之後,雖然已經掌握了部分詞彙和簡單的語法,但是由於怕用錯而導致不敢開口。所以正處於初級英語學習階段的兒童,在最初接觸英語時,就應該用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第二語言習得理論」(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中,有一個重要的觀點:孩子接觸外語,首先需要大量的聽和讀獲得必要的輸入,感知語音、詞彙和語法,英語啟蒙就是聲音和語言交流方式的啟蒙,而不應該開始就是字母和文字。而很多接受傳統教育的孩子,他們的課堂學習方式被稱為「英語學習」,課堂學習的核心是文字、詞彙和語法等形式,而不是能力。所以很多在傳統課堂上得高分的孩子並不能在國外把英語當成一個生活技能和手段。這就是「英語學習」和「習得」的區別。
因此在不同的場景之下,培養兒童的語感和句子使用能力,真正讓英語用於溝通是重要的。而語言能力的形成和環境的創設密切相關,所以「沉浸式」學習最有利於兒童英語思維的培養,讓孩子進入到某種場景進行口語練習,會提升孩子的社交自信和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
以本書為例,在「Restaurant」情境主題中,孩子們可以自行進入場景,把自己想像成餐桌旁的某一位,練習表達“What do you want for lunch?”(午餐你想吃什麼?)及其回答“I want fish.”(我想吃魚。),或者玩起角色扮演擔任收銀員,詢問顧客“What would you like?”而扮演「顧客」的人可以回答“A hamburger, please.”。
讓英語對話就這樣脫口而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