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別怕,有我們在:太魯閣號事故紀實

別怕,有我們在:太魯閣號事故紀實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634167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經典雜誌出版社
2021年5月26日
93.00  元
HK$ 74.4  






ISBN:9789860634167
  • 叢書系列:關懷系列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5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關懷系列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0402太魯閣號事故紀實,第一線醫護義消與志工詳實口述、攝影記錄

      ★經典雜誌與慈濟月刊編撰團隊於全書呈現全彩圖文故事+深度剖析報導

      ★本書記錄受難者的悲傷與互助,救護人員和志工善士的奉獻和陪伴,以及各方愛心湧入花東,在創傷中展現的美善台灣與溫暖人情。




      2021.04.02,09:28:47,

      49條生命在花蓮一隅,

      於轟然一聲後隨之殞落……



      這次的事故是如何造成的?

      救難人員面對的是怎樣的艱難狀況?

      遺體修復團隊承受著怎樣的壓力?

      整個臺灣社會又如何一起承擔這次的傷痛?



      本書採取匯整媒體報導以及專題撰文的方式,

      先沉澱悲痛,試圖藉由過往案例冷靜省思,

      我們如何避免再一次的憾事發生?

      再述說本次事故中呈顯的人性美善,

      如何陪伴家屬一起承擔悲傷的淚水……



      謹以此書,做為對這次憾事的記錄;

      呈現臺灣社會的哀慟、感動,

      也期許深刻反省後的行動。

      祈願,本書是臺灣鐵道傷亡事故的最後記錄。


     





    證嚴上人開示

    證嚴上人慰問信

    編輯序:未曾長夜慟哭者,不足以語人生? �賴志銘



    Part1:省思



    ˙可以避免的悲傷


    「真相只有一個!」戮力挖掘事故因果的檢調 �整理:賴志銘

    從太魯閣號事故看臺鐵的百年沉痾 �潘美玲



    ˙出軌後的前進

    德國高鐵之鑑 �整理:賴志銘

    從鐵路特性解讀事故背後 �吳佳珍

    企業文化的醬缸vs.民營化的曙光 �潘美玲



    Part2:陪伴



    ˙堅守崗位!司機員的最後四秒鐘


    拯救生命的四秒鐘 �整理:賴志銘

    努力到最後一刻 司機員回家了 �林瑋馨、魏玉縣



    ˙小心,拉好我的手……

    悲傷……與感恩 �整理:賴志銘

    請先送我父母去醫院 �口述:陳慕湘 整理:黃秀花



    ˙搶救生命!在血腥味與機油味之間

    緊急救援! �整理:賴志銘

    在陰暗隧道裡 看見溫暖悲心的白袍 �陳誼謙

    祈禱曙光照亮幽暗隧道 �葉子豪

    走進隧道之後 �口述:吳坤佶 整理:廖哲民、魏玉縣

    急診室的流動服務臺 �口述:呂鳳瑛 整理:廖哲民

    當愛湧向花蓮 �陳美羿



    ˙十方馳援的暖心補給

    「熊貓」今天不送單,送暖至鐵道! �整理:賴志銘

    靜思精舍的暖心便當 �顏莉



    ˙請讓我幫助你,有尊嚴地離去

    行者密密縫…… �整理:賴志銘

    修補家屬破碎的心 �陳美羿



    ˙願亡者安息,為生者拭淚

    祈禱與陪伴 �整理:賴志銘

    照顧看不見的傷 �葉文鶯

    社工員奔向急難關懷第一線 �陳麗安

    寒風細雨中為你撐傘 �梁嫣親

    永遠記得他的好 �林素月

    美善臺灣 溫暖人情 �劉怡均



    附錄:0402臺鐵408次太魯閣號事故慈濟關懷日誌 �整理:顏婉婷





    證嚴上人開示



    大災需要大愛




      常說時間過得很快;但是,四月二日太魯閣號事故發生後,內心難過,就覺得時間非常漫長。時值清明連假,許多人返鄉掃墓或趁假期出遊,那班從樹林開往臺東的列車上滿載乘客;然而,在清水隧道口,一輛自邊坡滑落至鐵軌的工程車,讓列車煞車不及,瞬間追撞、脫軌。看著新聞畫面,聽著同乘那班列車的慈濟人重述當時,我心裡的悲慟難以言喻。



      多節列車在隧道裡,即使受困的乘客冷靜待援,花蓮的醫療系統迅速啟動,及時搜救仍非常困難。慈濟醫院的吳醫師,平時即擔任地方消防局救護大隊的大隊長,訓練有素;他在門診中接到意外的消息,立刻投入救援。在現場看見有位傷者發冷,吳醫師趕緊脫下白袍披在他身上;原本穿著救難的服裝,則是覆蓋住一位罹難者的臉,為他遮掩不好看的面容。即使吳醫師多次參與國際間的急難救助,事後再描述這次經歷,仍忍不住落淚。



      搶救工作完全結束前,慈濟人持續在當地守護,提供飲食、茶水及種種所需的物資。警消與救難人員經歷數日的救援,心靈有很大的壓力,難免出現災後症候群。靜思精舍的常住師父為他們送上佛像念珠,希望他們得到宗教力量的安撫。



      當家屬陸續來到花蓮,可以想像他們需要的是真誠的陪伴。除了給予慰問金表達關懷之意,慈濟人可以發揮的良能就是至誠的愛,以同理心輕輕膚慰、給予擁抱;家屬有任何需要,就盡力提供協助。希望慈濟人的付出,能讓每個人心靈的悲苦有發洩的出口,得以慢慢平息。



      事故發生後,世俗的習慣要招魂,精舍師父也到現場陪伴家屬,讓生者心安、亡者靈安。有的罹難者大體送到花蓮殯儀館,師父們則前往助念,安撫家屬。有的罹難者大體送回臺東、臺北,當地慈濟人會前往膚慰,希望顧慮到每位家屬的心境,持續關懷。



      罹難者的親人苦痛難免,記憶也很漫長,期待時間撫平一切創傷。希望慈濟人能與家屬分享:遠去的靈魂無法停留在軀體安慰大家「不要哭,不要傷心」,他們終將隨著因緣飄然而去,無痛苦地解脫了;然而唯有不再看到至親至愛為此而痛苦悲啼,他們才會安心。



      瞬間的無常,許多家庭已喚不回親人,我們為往生者不捨,為受傷者心痛,唯有以最虔誠的祈禱來表達,並給予誠摯的膚慰和陪伴。在這個需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時刻,感恩愛的力量能匯聚,國內外各宗教、各單位不論距離遠近,大家虔誠地祝福祈禱。但願往生者靈安,家屬盡早心安,也祈禱每位傷者的身心能早日康復。



    編輯序



    未曾長夜慟哭者,不足以語人生?

    賴志銘




      德國大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曾說:「未曾長夜慟哭者,不足以語人生。」



      在接到任務、開始蒐集這次事件的相關報導的過程中,讓我不禁想說:如果真得像歌德那樣長夜慟哭,那我寧願人們總是笑逐言開地過活;難道,得經歷這般令人肝腸寸斷的慟哭,才能體會何謂真實人生?



      讀著一篇篇敘述事件經過與人物的文章,我的腦海中各種影像紛呈:直到最後一秒鐘還緊踩煞車的司機員、搜救人員看到及聞到的災難現場、大體修復師眼前的破碎身軀、亡者家屬所面對的冰冷與殘缺……



      其間,幾度鼻酸、哽咽,只想回家擁抱我親愛的家人,尤其是年幼的女兒。如果只是讀著文字的我都感受到如此心痛,親歷死別的家屬又會是如何地撕心裂肺?



      在這般悲傷的氛圍下,除了有形的支援,我們一介文字工作者還能做些什麼?或許,至少能以文字為世人留下一點對這次事件的深刻念想。於是,慈濟人文志業中心的平面媒體,包括慈濟月刊、經典雜誌及出版部的同仁們,分工、集結,試著以照片及文字述說──



      第一,冷靜「省思」: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在這般情感跌宕的氛圍下,我們或許更該冷靜、沉澱下來,省視這次事件的前因後果,以避免憾事重演。縱觀國際,鐵道事故所在多有,連先進國家如德國、日本亦難倖免。以過往之自身事故及他山之石審視問題所在,是我們必須先行深度省思的。



      第二,溫情「陪伴」:事故發生後,臺灣民眾為之同悲;踴躍的捐輸、溫言的陪伴、為救難人員及醫護打氣,稍稍分擔了些淚水的沉重。我們依照事件時序,從媒體的報導中整理出從警消醫護到一般民眾的諸般善念、善行,還有慈濟人第一時間的馳援、以及綿綿不絕的關懷。期盼這些溫暖的文字,能傳達臺灣社會及慈濟人的善念及膚慰:「別怕,有我們在,你並不孤單……」



      「人生為何有諸多苦難?」一直是哲學及神學上的大哉問。如果天地不仁(沒有偏私執愛,只是遵循自然法則),就以你我的善念,彌補人間缺憾吧!



      謹以此書,做為對這次憾事的記錄;呈現臺灣社會的哀慟、感動,也期許深刻反省後的行動。祈願,本書是臺灣鐵道傷亡事故的最後記錄。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