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自在光 自在觀:21天沁輪脈輪曼陀羅的旅程+21天沁輪脈輪曼陀羅療癒日誌 (博客來獨家520限量簽名版)

自在光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604740
李芯薇(Vivi Lee)
奇異果文創事業有限公司
2021年5月07日
190.00  元
HK$ 161.5  






ISBN:9789860604740
  • 叢書系列:好生活
  • 規格:精裝 / 112頁 / 19 x 26 x 0.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好生活


  • 宗教命理 > 新時代 > 靈性療癒/成長











    21天找回你的生命原點,自在發光!



      Vivi Lee帶領沁輪脈輪曼陀羅繪製工作坊已有數年的時間,使用非結構式及結構式的方式創作曼陀羅,引領人們進入自己的內心,找到心的大解放大自由。

    ?

      在這些歷程中,Vivi Lee發現現代人對內在自我整合及對本我的迷惘而導致各式各樣情緒失衡、人際關係疏離崩壞,以及對內在矛盾衝突等種種課題。沁輪脈輪曼陀羅的繪製有助於人們重新回歸內在,達到身心寧靜之效果。

    ?

      21天的結構式曼陀羅繪畫日誌,運用模具及粉彩媒材,在15x15公分的紙張上,連續21天不受限制的自由繪製,並記錄繪製過程中所發生的任何念頭及想法,且在曼陀羅繪製完成後再次與之連結對話,運用自由書寫的方式整合,便能從21天紀錄個人內在歷程的轉化,發現自己的美好和內在智慧。

    ?

      本書一套兩冊,包含:21天的自己動手畫冊+沁輪脈輪曼陀羅繪製方式與解析,讓你散發自在光!

    ?

    【博客來獨家520限量簽名版】特色:

    沁輪脈輪曼陀羅解析與繪製方式+質感精裝自己動手畫冊

    Vivi Lee老師親筆簽名+祝福

    限量編號∼你是哪一個幸運號碼呢?

    隨機附贈一張曼陀羅療癒卡,帶來不同人生課題的沉思



     





    導序:沁輪脈輪曼陀羅的生命療癒





    〈推薦序:為自己打造一個曼陀羅的靈修空間〉



    蔡昌雄(美國費城天普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哲學博士

    現任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這本由李芯薇(Vivi Lee)老師製作撰寫的沁輪脈輪曼陀羅日誌手冊,結合了她個人帶有粉彩特色的曼陀羅繪畫(Mandala drawing)技術,以及昆達里尼瑜珈(Kundalini yoga)傳統的脈輪系統修煉概念,貼心地為你我這群被瑞士深度心理學家榮格(Carl. G. Jung, 1875-1961)筆下稱為「探尋靈魂的現代人」,指出了一條可於日常生活中實際應用的、靈性洗滌與陶鑄的道路。



      根據我個人長期從事宗教心理學與生死學探究的經驗觀之,李老師能夠將東西方深奧玄秘的靈性傳統,融入可親且帶有個人特色的表達性藝術活動中,舉重若輕地塑造出目前這本多彩炫目、與宇宙韻律若合符節的21天自我探索旅程手冊,的確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因此非常值得向大眾推介,希望在修煉的道路上,這本手冊能夠像一位心靈摯友般地隨時陪伴你我前行。



      但是要欣賞這本名為「沁輪脈輪曼陀羅」的自學手冊,背後所含蘊指向的豐厚心靈體驗內涵,我個人認為讀者至少需要了解曼陀羅、昆達里尼瑜珈的脈輪系統,以及表達性藝術如何能夠協助曼陀羅繪畫者開啟靈性心門、彰顯原本被遮蔽的靈性之光等三大主題。其實,這幾個主題的學理根據在這本手冊中也都有畫龍點睛式的介紹,以提供使用者對背景的掌握了解;而我在此要分享的重點則是,基於我個人多年的宗教學習體悟,提供我對這三個主題的全觀式理解,以為本書的旁證,同時提供有志靈修的同道若干靈性經驗地圖上的參考。



      首先我想先說一下曼陀羅。在圖案上曼陀羅的結構就是圓圈與四方形的組合,再加上個中呈現的不同原型主題(archetypal themes)。它象徵的就是生命的整體(the wholeness),其中圓圈代表的是自然的整體,而四方形代表的則是人為的整體。至於原型主題乃是不受時空所限、對人類具有普遍性意義的主題,例如有代表本我或自性(Self)的原型、代表男女情愛的阿尼瑪(anima)、阿尼姆斯(animus)原型,以及其他代表生命重要主題的各類原型如各種神祇(gods)、死亡、魔鬼、英雄、母親、搗蛋鬼(trickster)、小孩、轉化(transformation)、個體化(individuation)等長串名單。由於不同歷史文化所醞釀形成的原型意象或圖案(archetypal images or graphics)差異,使得這一長串原型主題的圖像名單幾乎是無限的。



      這些原型圖像除了廣泛存在於神話故事、歷史古蹟、民族圖騰及宗教儀式中外,也存在於個人深沉的夢境與白日夢幻想中。因此,曼陀羅圖像可以被視為是內外在宇宙結構的縮影,而在繪畫曼陀羅時就是一個回歸生命中心、將生命分散的不同部分加以聚合的時刻。換言之,繪畫者往往可以在過程中感受到萬古常新的生命活力在躍動,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在朝向整體匯合,其道理即在於此。這在印地安納瓦荷族(Navajo)人畫沙畫曼陀羅時是如此,在榮格無意識的畫著簡單圓圈時,以及在西藏佛教徒畫著唐卡曼陀羅時也都是如此。



      其次,我想說的是昆達里尼瑜珈的脈輪系統。它是有別於帕坦珈利(Patanjali)瑜珈的另外一套密教傳統的身心修煉系統。當帕坦珈利瑜珈強調沉澱思慮、還歸生命本然實相知覺時,昆達里尼瑜珈則把修煉重點放在氣脈明點的生命宇宙能量之啟動與導引上。對於昆達里尼瑜珈士而言,人體是一個由三個氣脈(中、左、右)與七個脈輪明點(頂輪、眉心輪、喉輪、心輪、太陽神經叢、臍輪、海底輪)所構成的小宇宙。這些氣脈明點所構成的乃是肉身的乙太體(或能量體),當氣脈通暢時,物質肉身就能保持健康,而氣脈的修煉又會觸及星光體(或靈體)的覺知與淨化,因此傳統上此類的修煉通常會結合某些密教傳統的秘儀或咒語予以強化。



      曼陀羅繪畫與原型圖像的觀想(contemplation)便是其中的一種方式,由此可見曼陀羅具備攸關靈魂修煉的特質。這本手冊的「沁輪」之義,就是洗滌淨化脈輪的意思。而脈輪之所以能夠被淨化洗滌的原因,就在於曼陀羅乃是個體與宇宙靈魂的構造和主題的顯像。



      當進行曼陀羅的繪畫時,繪畫者就是將自己的知覺經驗置放在星光體的中心位置,試圖將生命的不同部分聚合起來,使得乙太體的生命能量能被增強和運行平順,並藉此打通內外的隔閡與侷限,讓生命重啟機用、再度活絡起來。

    最後,為了要完整說明曼陀羅繪畫在靈性修煉方面的促進作用,還需要闡明的就是表達性藝術的療癒機制,也就是要說明像曼陀羅繪畫這樣的表達性藝術技能形式,為何能夠啟動身心能量的循環流動,並因此導向靈性覺知經驗的提升。根據榮格心理學對積極想像(active imagination)的認識,當人們在清醒的時候若能將自我意識的活動層級降低,而把意義表達的主導權交給相對具有自發性(spontaneous)的潛意識(在曼陀羅的繪畫中是集體潛意識)活動,則朝向未來導向的想像力(意象)會由心靈深層湧現並被激活,於是前述的昆達里尼脈輪與曼陀羅圖像之間便被有機地連結起來,於是靈性修煉的目的得以完成,個人的生命也因此而脫胎換骨、歷久彌新。



      身處高度科技化與抽象制度系統化社會的當代人,極度欠缺前現代化社會人們所具備的神話敘事與儀式化空間的內建靈性引導,使得當代人的靈性處境特別艱難,飽受焦慮與憂鬱情緒的侵擾,沉浮於精神官能、思覺失調的種種症狀折磨中。為了扭轉這樣的發展趨勢,當代人亟需主動為自己打造一個靈性修煉的空間,而曼陀羅繪畫便是其中一種極具深度而又容易入門的途徑。根據宗教現象學家依利亞德(Mercea Eliade, 1907-1986)為神聖空間所作的現象本質描繪,每日靜心進行曼陀羅繪畫的個人,就是在日常同質性的(homogeneous)空間中,為自己創造了一個異質性的(heterogeneous)突破點,由中心點的突破到中軸的建立,而後漸次填補原型意象的經驗內容於其中,於是豐富多彩的靈性世界便透過一幅幅的曼陀羅圖像昭然若揭的矗立眼前。



      我個人因長年浸淫於榮格心理學的身心靈經驗探索,深知原型心靈意象與圖像對於強大宇宙奧秘解碼的力量。近年來我開始藉由多場次托特塔羅工作坊、死亡焦慮體驗工作坊以及塔羅冥想工作的帶領,更是親身見證到結合曼陀羅、昆達里尼氣脈明點以及繪畫表藝等途徑能為修煉者帶來的顯著心靈轉化效益。今日有此機緣拜讀李芯薇老師的《自在光 自在觀:沁輪脈輪曼陀羅21天的旅程》自學手冊,除了對其整體製作的匠心巧思深感讚嘆之外,也對於此一手冊能夠啟迪開發個人靈性知覺,以及為協助現代人打造靈性修煉空間的可能性寄予厚望,因此不揣簡陋,特別願意為此手冊大力推薦!



      有人比喻曼陀羅為「宇宙的子宮」,意即任何一切生命事物均有可能由此醞釀誕生。我在此祈願有緣接觸使用這本手冊的夥伴們,都能從中連通汲取宇宙大海的能量,為自己的身心靈平安奠定恆常穩固的基礎,並據此形塑自己的福祉人生!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