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本書緣起於兩位作者在藝術領域教學及競賽場合的相遇,再加上多年來交互在演講臺及觀眾席上互望對方、彼此惺惺相惜,雖君子之交淡如水,目標卻一致地期待表演藝術能多方展示,讓華人社會了解她的美好。
多年前邱鈺鈞在國小經營跨校表演藝術教學社群時,邀請李其昌到社群中分享教學方法,其昌說演表藝,場場將研習老師捲入情境之中;同時,其昌也在教學競賽中,場場見證鈺鈞不是主任也沒有任何行政頭銜,竟可召集同校或跨校的老師運用表演藝術協作教學的功力,如同「太極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終,綿綿不斷,周而復始,循環無窮」。
兩位作者均對表演藝術教育充滿熱情,因此「藝拍即合」,希望能為華人的孩子們爭取更多表演藝術教學落實的機會。於是決定大學與小學合作,一點點理論,加上最新的教育時局、更多的實作示例,期待國小階段的老師能夠翻頁瞧瞧,並在教室內實作看看。
表演藝術進小學課程,在臺灣已逾二十春秋,目前國小表演師資仍嚴重缺乏,我倆均質疑大部分學校沒有按照課綱進行排課、或是有排課但校內沒有表演藝術專長教師。他們究竟是怎麼上課的?在科科等值的學習時代,學習的品質要如何維持呢?幸好在九年一貫課綱的時代,張曉華教授與郭香妹老師等出版的《表演藝術120節戲劇活動課: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表演藝術教學現場執教手冊》及《教育戲劇跨領域統整教學:課程設計與實務》兩冊書籍,提供了許多現場教師教學實作示例。
目前進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感謝心理出版社林敬堯總編輯對我們持續推廣表演藝術教學理念的支持,及高碧嶸執編細心地校對;我們學習前輩的用心,一棒接一棒,秉持著過往藝術教育改革的理想,期待在藝術領域於110學年度(2021年8月)從小學三年級實施之前,繼續強調國小實施表演藝術教學的重要性,也提供符合國際的教學方式與需求,以表演藝術協助藝術領域內跨科及非藝術領域外跨領域教學。
本書經常強調「跨域契機」,提出的概念是當教師們準備教材或在上課時,起心動念「跨增」班級的學習氛圍、「跨培」學生的創造思維,或「跨統」課程的生活連結等,因表演藝術本質具有「身體、情緒、對話、扮演」的全人薈美融合的特性,可援助教師在班級經營、創造力養成與跨域統整學習中,擔綱強而有力的觸媒轉化媒介。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學生在教室內無法舉一反三是經常的,但是孔夫子鼓勵老師試著不重「復」同樣的教法,即可增加學生舉一反三的觸類旁通。掌握本書的概念,期待不僅能促使老師嘗試以表演藝術達成新課綱的「溝通互動」,也能在教學現場即興地變成一位表藝專家教師,擁有大家所謂的「教學也是一門藝術」,也就是大膽地運用表演藝術,巧妙又具創造力地將十二年國教所強調的跨領域探究呈現於自己的教學之中。
很感謝師長、家長與書中學生的參與及支持,尤其是分別在我倆家中的采潔及思穎兩位美麗支柱,對家庭無私的照護,讓我們行有餘力將自己的拙見分享給所有的學習夥伴。期待這本書能讓現今表演藝術教學發展得更順利,讓孩子臉上充滿更多的笑容! 書中自有顏如玉,然書中亦有疏失處,敬請不吝指教,期待能有再版予以一一斧正!
?
李其昌、邱鈺鈞 敬上
二○二一年四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