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我們這一伙人

我們這一伙人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102165
辛鬱
文訊雜誌社
2021年5月04日
67.00  元
HK$ 56.95  






ISBN:9789866102165
  • 叢書系列:文訊叢刊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5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訊叢刊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為了記錄、懷念在患難與共的年代裡,共同創作,互相勉勵,甚至共度苦難的點點滴滴,辛鬱答應了《文訊》雜誌的約稿,提起筆來,開始了「我們這一伙人」專欄的撰寫。從2008年3月開始,整整兩年八個月,辛鬱寫了30位作家:彭邦楨、羊令野、尼洛、彩羽、王璞、洛夫、向明、張拓蕪、趙玉明、沙牧、姜穆、管管、大荒、商禽、魯蛟、丁文智、麥穗、周鼎、張默、楚戈、?弦、碧果、秦松、劉菲、梅新、許世旭、方艮、辛牧、張?、方明(依齒序),加上他自己的一篇自述,總共介紹了31位。



      辛鬱筆下的「這一伙人」,有寫詩的「林口幫」,第一個來訪者商禽命名的「同溫層」,照護覃子豪的「青年軍」,還有難忘的紅燒五花肉、骨頭蘿蔔湯……,他們在創作上與生活中,既互相扶持砥礪,亦無形中良性競賽,逾一甲子相濡以沫的深厚情誼,誠然「交情老更親,人間重晚晴」;從中,我們也看到了台灣現代詩人奮力前進的努力及熱情!


     





    交情老更親──序《我們這一伙人》�封德屏

    向晚時光亮燦燦──速寫詩人彭邦楨

    那個「叫花的男人」──速寫已故詩人羊令野

    刻烙我心的永在記憶──小說家尼洛造像

    安貧守道,唯詩是從──略說我對彩羽的一點認識

    在自己的鏡頭之外──王璞其人其事

    因為風的緣故──速寫洛夫

    他為自己點起一盞長明燈──簡述向明

    人生路上永遠的老兵──簡述張拓蕪

    從「在林口……」談起──簡寫趙玉明(一夫)

    死不透的歌──遙念詩人沙牧

    帶我到舊書攤挖寶──懷念姜穆

    掌聲終於響起──略述全才詩人管管

    載道與創新──略述摯友大荒

    以生命本真書寫生命——略述商禽其人其詩

    兩條軸線──略述魯蛟的生命歷程

    把詩寫進咱的心坎──素描詩人丁文智

    穿梭山林的尋詩者──速寫麥穗

    好個詩壇硬漢--送別周鼎

    從時間長河中跨出來──速寫張默

    傳送「快樂」訊息的「不老頑童」──略述楚戈

    如歌的行板──速寫?弦

    遙遙詩路的跋涉者──略談碧果

    現代詩畫雙棲的前行者──略說老友秦松

    一生勞瘁皆為詩──略述我所知的詩人劉菲

    從「魚川讀詩」說起──略憶知友梅新

    率性與務實──為許世旭造像

    應詩的召喚──速寫詩人方艮與他的詩

    寄情託意──素描辛牧其人其詩

    予人以內心的率真──略說張?

    他的人生歷程與他的詩──素描方明

    我這個人──「我們這一伙人」後記





    ?









    交情老更親

    封德屏? 文訊雜誌社總編輯




      那天,辛鬱在兒子為他舉辦的「八十大壽」壽宴中,酒過三巡,舉杯高歌了幾曲小調。聽過無數次辛鬱唱小調,但那天他兩度上台的歌聲及表情,都清楚地告訴我們,他的確是開心極了。



      今年辛鬱「才」滿八十,這個「才」字是比較出來的,比起這本集子裡的這一伙詩人們,除了許世旭,多多少少都長他幾歲,他真是名副其實的老弟。但這個老弟,卻一點也不含糊,多才多藝,個性開朗中不乏細緻。辛鬱十六歲離家,比起第一代來台的資深作家來說,年齡是小了一截。但大時代的考驗,戰爭的洗禮,顛沛流離之苦,同樣的也毫無選擇的跟隨著他。



      辛鬱和一般純創作的作家不同,他關心社會現實,而且以滿腔熱情去實踐他的想法。詩的創作,原本是他抒發軍中苦悶生活的窗口,卻也是在軍中,他得以結識日後終身相濡以沫的詩人朋友。寫詩的「林口幫」,與趙老大(趙玉明)、張拓蕪、楚戈的相識相交,一直到另闢蹊徑,長官尼洛也暗中相挺、第一個來訪者商禽命名的「同溫層」,難忘的紅燒五花肉,骨頭蘿蔔湯,幾個詩友的互相砥礪及無形中的競賽,這是他最最珍惜的歲月及友誼。



      民國五十六、五十七年,他與秦松辦了兩屆現代藝術季,也舉辦過現代詩畫展。這在當時都是一種新的嘗試與實驗,他希望藉著文學與藝術的結合,使創作者能走出自己的面貌。辛鬱創作和工作的顛峰,應該是在民國五十六年到五十八年,以及以後的七、八年間。除了詩的創作推廣外,他還參與《科學月刊》的工作,又擔任《人與社會》的主編,為華視寫劇本,還和幾位朋友合資創辦了「十月」出版社,忙碌的生活與創作,詩人說他從不放棄自己對社會的有限貢獻。洛夫曾譽辛鬱的詩為「冰河下的暖流」,冷冷的詩句隱藏的是熱切的生命燃燒。



      在《文訊》從事媒體編輯工作,不知怎麼的,自然而然和這一伙詩人往來最密,我想是他們的熱情及彼此之間的友誼吸引了我吧!一次,在羅斯福路的天然臺湘菜館,他們一伙小聚,我也去了,張拓蕪、商禽、楚戈、張默、向明、管管、碧果、辛鬱。看著已不能正常進食的楚戈,仍露出愉快的笑容,看著張拓蕪拄著柺杖奮力走上二樓,看著有些虛弱的商禽早就坐定,辛鬱忙著點菜,張默的大嗓門不知道在說著什麼……,我突然鼻酸,一陣感動湧上心頭,想想這些二十來歲就混在一起的朋友,在近一甲子的歲月後,還能共聚一堂,他們共有的情誼及共度的苦難,創作道路上彼此扶持、競爭,甚至擁有許多不足以對外人道的小祕密……,如果能記錄下來,那該多好?



      於是我就找上他們這伙最年輕的辛鬱,隨和、豁達的他,和大伙相處的都不錯。於是把我的想法和他商量。好在這幾年,辛鬱的孩子大了,《科學月刊》的工作也可以告一段落了,創作的壓力也少了,正是可以和老友「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悠閒時刻。雖然近年來,老友一個個凋零,讓他有說不出來的傷感。為了記錄、懷念在患難與共的年代裡,共同創作,互相勉勵,甚至共度苦難的點點滴滴,於是辛鬱答應了我的約稿,提起筆來,開始了「我們這一伙人」專欄的撰寫。



      從二○○八年三月開始,首先上場的是羊令野〈那個叫花的男人〉,把羊令野的嚴肅、寬厚、含蓄、深情,寫得活靈活現,接著是大荒、彭邦楨、彩羽、尼洛、劉菲、秦松、梅新、沙牧、姜穆……,因不同的交情而有不同的寫法,但因所述詩人都已過世,讀著讀著,總有一股悲涼的感覺湧上心頭。寫到趙玉明、管管、魯蛟,筆調就輕快幽默多了。但一期寫一個人,像是與時間競賽、與命運搏鬥,二○一○年元月寫了商禽,當年六月商禽過世,七月許世旭過世。許世旭最年輕,本來放在最後面,誰知造化弄人,許多遺憾,不是命運兩個字可解的。



      整整兩年八個月,辛鬱寫了三十個作家,加上他自己的一篇自述,總共介紹了三十一位詩人,這些詩人和他都有半個世紀以上的交情與往來。我十分珍惜這種文人寫文人的方式,也許其中多少帶有他主觀的敘述,但是又何妨?我們獲得的是更多冰冷材料之外的真實史料,以及他們彼此間的溫暖。細讀這三十一篇文章,無疑是一部一九四九年來台現代詩人的創作及生活紀錄史,所以彌足珍貴。



      感謝辛鬱,感謝這一伙可愛的詩人們,因為有你們熱情的付出,文學的爝火才能永不熄滅。




    其 他 著 作
    1. 輕裝詩集
    2. 投影為風景的再生樹:梅新紀念文集續編
    3. 創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