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如何使用本書
第一部 政治檔案基本認識
本書分成兩部,第一部傳授讀者對於政治檔案所該有的基本認識。讀完之後,你會知道什麼是政治檔案、產生政治檔案的主要機關有哪些、在哪些資料庫可以查找到政治檔案,以及解讀政治檔案需具備的基礎知識,還有政治檔案各式文件類型。
第一章 政治檔案的開放之路(陳翠蓮)
我國《檔案法》於1999年12月15日制定公布,並自2002年1月1日開始施行,執行機關為檔案管理局。既然《檔案法》早於2002年公布實施行,為什麼政府還要於2019年制訂《政治檔案條例》呢?主要是因為《檔案法》公布實施行後,引發諸多的爭議所致。
檔案開放有何爭議?政治檔案的定義與範圍是什麼?政治檔案的使用有何特別必須留意之處?本章將一一說明。
第二章 政治檔案哪裡來?(蘇慶軒)
如果你想要找政治檔案,要先瞭解政治檔案是哪裡生產出來的。政治檔案的主要產地是威權統治時期的政府機關,可以分成「核心機關」與「協力機關」兩類。本章將告訴你,哪些機關是核心機關、哪些機關是協力機關,以及兩者的工作內容有何差別。
此外,這些機關之間除了合作外,是否也彼此競爭、甚至鬥爭呢?本章將以具體案件來回答上述問題。
第三章 政治檔案哪裡找?(吳俊瑩)
威權統治時期政府機關生產出來的政治檔案,現在典藏保存在哪裡呢?事實上,除了檔案管理局外,國史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國家人權博物館檔案史料資訊系統,以及中國國民黨黨史館等,都可以找到政治檔案。
本章將告訴你去哪裡找政治檔案、各資料庫的優缺點和基礎檢索步驟。隨頁附上相關資料庫QR Code,方便讀者即時操作試用。
第四章 政治檔案解讀新手教學(吳俊瑩)
知道要去哪裡找政治檔案之後,又要怎麼真正找到你想瞭解的政治案件呢?本章首先將告訴你政治檔案的保存原則和檔號結構,掌握之後相信你就能順利按圖索驥搜尋到你想要看的檔案了。
可是,檔案裡面大多是公文,若不瞭解公文用詞和類型,很容易有看沒懂、或是誤讀。不用擔心,本章第二節為你做了很好的歸納整理,新手上路會遇到的解讀常見問題都能在這裡得到簡要答案!像是公文有哪些用詞?公文中的「稿」是什麼?化名、代名與年月代碼如何理解?電報與代電該如何區分?本章將以實際政治案件為例,一一加以說明。
第五章 政治檔案文件類型介紹(林正慧)
在政治檔案中,每個全宗的檔案內容與性質並不相同嗎?如果想瞭解案件審理過程,得去參閱《國防部後備司令部》檔案;如果想瞭解情治機關偵查、逮捕、偵訊的資料,則以《國防部軍事情報局》或《法務部調查局》的檔案為主。因此,同一案件的相關檔案可能散布在不同的全宗。
本章將透過政治案件當事人可能經歷的過程,分成偵查與逮捕、偵訊、羈押、翻供、卷判與核覆、槍決、服刑、財產沒收等項,帶領讀者認識每一階段會產生哪些政治檔案文件類型。
第二部 政治檔案解讀示例
透過第一部的教學,你已經具備政治檔案基本知識了,檔案對你來說,不再是有字天書,它開始對你說話了!只是,檔案可不一定都說真話,常常是虛虛實實真假交錯。以下四個案例解讀示範,蔡懋棠案和崔小萍案旨在告訴你,閱讀政治檔案時要注意哪些地方,以免錯失案情關鍵、或是被檔案給騙了;蔡孝乾與許席圖案則是教你如何運用政治檔案書寫受難者的生命故事,以及可以從中得到哪些啟示。
第六章 蔡懋棠案:判決轉折抽絲剝繭(吳俊瑩)
本章將以二進宮(1953年與1971年兩次被抓)的蔡懋棠案為例,說明運用檔案從事研究時,應該留意審判過程若出現轉折是發生在哪個層級、出自哪個人的手筆,這有助你瞭解威權統治時期的加害者,不是只有獨裁者,許多中下層文官也會「用筆殺人」。本章也將以實例告訴你口述歷史與檔案結合運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找問題、又如何帶著問題找答案。
第七章 崔小萍案:真假交織的判決書(蘇慶軒)
本章將以2000年從陳水扁總統手中接到廣播金鐘獎「終身成就特別獎」的崔小萍所涉及的案件為例,向你展示政治檔案所呈現的機關視角與當事人說法的差異,並提醒要對檔案內容保持警覺,尤其是自白書。崔小萍案也反映了情治機關辦案想方設法入人於罪的過程,例如過了三十年(1968年)才指控崔小萍於1938年接觸共產黨,甚至以崔小萍1947年曾演出《清宮外史》,就是以慈禧太后來影射蔣介石的獨裁等。
第八章 蔡孝乾案:投降的中共地下黨領袖(林正慧)
你聽過省工委會嗎?你知道這是中共在臺布建的地下黨組織嗎?本章將運用蔡孝乾案的檔案,告訴你領導中共在臺地下黨的上級們,於被捕後的選擇。你將看到以往可能被忽略的,即這些共黨幹部投降後長期坐監、精神瘋狂、持續被監控的一面;但作者也提醒我們,在這個案例裡看不到,因他們自新而受難的人群身影。
第九章 許席圖案:被逼瘋的愛國自覺青年(陳進金)
你知道1960年代臺灣有一位愛國自覺青年許席圖嗎?你知道他被關押刑求到罹患精神分裂症,而蔣介石卻仍然批示不得停審「應判處死刑」嗎?本章將運用許席圖案的檔案,來呈現許席圖所遭遇的不幸與荒謬;至於他的餘生,則以口述史料補充。
陳進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