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從易經看老子道德經

從易經看老子道德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549763
劉君祖
大塊文化
2021年3月25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9865549763
  • 叢書系列:劉君祖易經世界
  • 規格:平裝 / 366頁 / 17 x 23 x 1.8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劉君祖易經世界


  •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道家











      《道德經》是道家最高思想,充滿悲天憫人的情懷。

      許多警世箴言歷久而彌新,能夠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給予啟發和幫助。




      《道德經》是劉君祖接觸的第一部子書,當時雖然年輕涉世未深卻非常喜愛,如今歷經歲月滄桑,一再重讀或上課講述時體會日深,他曾多次嘗試以《易經》通《老子》,相互印證,有許多驚喜的發現。



      《道德經》至今流傳的版本分為道經和德經兩部分,上篇道經共37章,下篇德經共44章,五千言中充滿悲天憫人的情懷,也提出不少警世箴言。其中關切政治的表述相當多;例如「治大國,若烹小鮮」(第六十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第五十七章),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第十章)。在第七章中老子講「長生」講「天長地久」,老子說想要長久永恆,必須效法天道的無私。影響了後世許多修道、求道之人追求長生的養生思想,包括煉丹、畫符咒等等。按照老子的思想,是要清心寡欲、隨順自然才能夠做到。歷史上大家熟知的秦始皇、漢武帝,掌握了最高權力,渴望長生不老,想盡辦法運用權勢滿足自己無窮的欲望,卻與大道背道而馳,怎麼可能長生呢﹖



      一般人以為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其實並不是真的無所作為,而是去除私心私欲後道心堅固的無不可為。《道德經》中的警世箴言,對於治國平天下的政事,濟弱扶傾的王道理想,以及職場上的進退謀略,都有深刻的洞見。



      現今國際間博弈加劇,國與國之間的矛盾衝突不斷,劉君祖認為這些國際紛爭最好還是要以外交談判協商來解決。老子注重生態也是個反戰者,許多觀點論述至今仍值得執政者參考。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情勢和突如其來的失序困境,若能運用老子處於亂世、面對憂患的人生態度和生命格言,可以增長智慧、靜定人心,讓人不憂不懼的承接外在的一切變化。



    名人推薦



      王立文(前元智大學副校長、佛學與科學期?主編)

      林安梧(前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賴賢宗(台北大學中文系教授暨人文學院東西哲學與詮釋學研究中心主任)

      蕭登福(台中科技大學應用中文系教授)

      龔鵬程(前佛光大學校長)

      衷心推薦


     





    推薦序�從易學看老子的會通三教? 蕭登福

    推薦序�陰陽合德復歸其根? 賴賢宗

    自序�滔滔亂世的天籟元音? 劉君祖

    第一章



    第八十一章





    推薦序



    從易學看老子的會通三教

    蕭登福(台中科技大學應用中文系教授)




      《老子》一書,今日流傳的版本區分為〈道經〉與〈德經〉兩部分,所以又稱為《道德經》。此書今所見最早的本子是一九九三年冬湖北省荊門市郭店一號楚墓出土竹簡本,該墓主葬埋於戰國中晚期,則竹簡應寫成於此前,成書亦應在此前,說明此書極可能是老子所親寫,一般稱為郭店竹簡本《老子》。郭店竹簡本《老子》殘佚不全,所存約今本五分之二,不分德經、道經,章次與今本也不相對應;文字則與今本相同或相近。其次為一九七二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西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有二種,墓主葬於西漢文帝十二年(西元前一六八年),簡稱馬王堆帛書《老子》。二種帛書本並不分卷,亦無〈道經〉、〈德經〉之稱,但在文字的先後次第上,〈德經〉在前,〈道經〉在後,而文字的內容則大抵同於今本。



      《老子》一書被稱為《道德經》始於何時?《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說「老子迺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由文意看來,老子在司馬遷的時代已分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似乎《老子》一書在武帝時已被稱為《道德經》,分〈道經〉、〈德經〉二卷。今以出土文物看,漢景帝時已如此,更有可能在漢文帝時已然,文帝時的河上公注即分〈道經〉、〈德經〉,且〈道經〉在前,〈德經〉在後。



      《老子》原本以河上公注本、王弼注本流傳較廣,但自郭店本及馬王堆本出土後,研究《老子》須以王弼及河上公本配合郭店、馬王堆本來參校,才能掌握其原義。



      《老子》一書,歷來為帝王及世人所重,早在戰國時期,《韓非子》有〈解老篇〉、〈喻老篇〉,河上丈人注解《老子》(《隋書.卷三十四.經籍志.道家類》)。自此以下,注疏者汗牛充棟,歷代曾有多位帝王親自注過《老子》,依次為:梁武帝《老子講疏》、《老子義疏理綱》,梁簡文帝《老子義》、《老子私記》,梁元帝《老子講疏》;西魏孝文帝《老子注》、《老子義疏》;唐.睿宗《老子注疏》、唐玄宗《道德真經注》、《道德真經疏》;宋徽宗《老子注》;明太祖《道德經注》;清世祖《御注道德經》。不僅帝王將相、文人隱士作注,其中甚至包括佛教的僧侶,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鳩摩羅什、釋惠琳、釋惠嚴、釋慧觀、釋義盈等多位佛教和尚,都曾注此經。至西元二○○七年五月止,此經的外文譯本已近五百種,涉及三十餘種語言。《老子》一書,是今所見《聖經》以外,最多外國譯文及論述的書籍。



      《老子》、《莊子》、《易經》,在魏晉南北朝清談時,號稱三玄,以其為深奧玄妙之書。老子其人為道家創始者,亦為道教最高天界三清道祖之一。其學不僅影響道家、道教,也影響儒家及佛教。儒家的孔子,原與道家有別,《論語.公冶長》說:「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孔子少言性與天道,所以子貢不可聞,但孔子晚年讀《易》,韋編三?,而孔子之注《易》,繫辭中充滿道家哲學及性與天道之論,太極生兩儀即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之說;宋儒更因此在太極之上,安置無極以符老子之言。而佛教譯經伊始,東漢桓、靈之世,安世高譯禪學、支婁迦讖譯般若,皆引《老子》清靜、守一、無為、自然以為說;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般若學更援引老莊以彌補其偏空之不足,《大乘起信論》亦由此而作,於是大乘與小乘不同,而三教可以會通。



      君祖兄《從易經看道德經》,雖然標明由《易經》來看《老子》,有以《易》解《老子》,以《易》會通《老子》之意;其實書中則不僅以《易》而已,處處可以看到以《莊子》解《老》,以儒家之《論語》、《孟子》、《中庸》解《老》,甚至以佛教之《心經》、《金剛經》、《華嚴經》來解《老》,頗有三教會通之意,也可以看出《老子》對三教的影響。



      《從易經看道德經》一書,有其撰寫的特定模式,書依《道德經》八十一章之次第,先引經文,次白話翻譯,其後則或依字句闡釋,或綜論全章旨意,廣引《易經》及三教書籍內容相關者以為論說。其解說不重書籍版本源流,不重字詞文意之爭辯,無險盩峭薄之語,以簡易自然為主,回歸人生平常生活層面來談《老子》。《易經.繫辭上》說:「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古人著書,須「知幽明之故」、「知死生之說」,才能有精深玄奧之理;而須易知簡能,才能可親而可從,方能傳流久遠。著書如此,注書亦然。君祖先生以簡白易知來注《道德經》,符合《易經.繫辭上》之說,將使《道德經》更加易知易從,可親可久。



      道教經藏和老子相關者甚多,三洞之洞神部以老君說經為主,而在眾多的老子說經中,以《道德經》、《清靜經》、《太上感應篇》三經最具特色,《太上感應篇》闡揚善惡報應,如影隨形,是勸世之書。《清靜經》闡明清濁動靜,陰陽之理,是修真之書,其說與《老子》及《易經》相契,以為「真靜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以此勉君祖兄,再將《易經》擴大至《清靜經》。



    自序



    滔滔亂世的天籟元音

    劉君祖




      《老子》(《道德經》)是我青年時期折節讀書所接觸的第一部子書,當時涉世未深,卻一讀就非常喜愛,而今忽忽四十多年過去,人情冷暖,滄桑歷盡,一再重讀與講述,更是點滴在心體會日深。後來由理工背景轉向人文探索,追隨先師愛新覺羅.毓鋆揭櫫的奉元理念,遍讀群經諸子,因緣際會又以易學名家開館授徒以後,多次嘗試以《易》通老,更有許多驚喜的發現。



      《易》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華夏思想文化的戰略制高點,諸子百家幾乎都受其深廣啟發與影響,儒道兩大家亦然。《易》始乾、坤,以孔子為首的儒家思想剛健中正、自強不息,正體現乾卦積極進取的精神;而以老子為主的道家思想柔和含蓄,厚德包容,又是坤卦智慧的高度發揚。乾、坤合德生生萬物,儒、道兩家剛柔互濟,撐起整個中華文明的框架。



      乾、坤為天地之本,有父母卦之稱,復卦為天地立心,象徵人為萬物之靈的核心創造性,稱小父母卦。孔門高弟顏淵「克己復禮為仁」,夫子稱許他為「一元復始」精神的表率,孔廟中陪祀稱「復聖」。老子主張歸真返璞,《道德經》中屢見「復性」的主張:「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第十六章),「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第十九章),「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常德乃足,復歸於樸」(第二十八章),「用其光,復歸其明」(第五十二章),「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第六十四章)。



      六十四卦中,卦爻全吉的為謙卦,謙讓不爭必然獲益而得善終。這也是老子極力宣揚的處世態度,貫徹整部《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夫唯不爭,故無尤」(第八章),「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長」(第二十二章),「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第六十六章),「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第六十八章),「天之道,不爭而善勝」(第七十三章),「聖人之道,為而不爭」(第八十一章)。



      世人私欲多,習氣重,故嗜爭奪,造成世亂不已。《易經》的損益觀不同流俗,損卦〈大象傳〉稱「懲忿窒欲」,益卦〈大象傳〉稱「遷善改過」,從人情弱點下手,節制過度的欲望,才有長遠獲益的機會。先損後益,有時吃虧就是佔便宜。〈繫辭傳〉稱:「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損以遠害,益以興利。」人生在世,必須減損嗜欲才可遠離顛倒夢想的禍害,而獲身心真正的自在,剛開始修煉時很難,久而久之則成自然。《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稱:「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無妄念造作,即可做許多利益群生的大事。「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第四十三章),「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第四十二章),「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第七十七章),「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第八十一章),言之諄諄,將損益的道理講得好透!



      益既稱「長裕而不設」,不鬥機心,能獲長久寬裕富裕,表示老子看宇宙人生皆持長遠觀點,不爭一時得失,而獲千古令譽,這與《大易》恒卦之理相通。《道德經.第七章》稱:「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第十六章),「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第三十三章),「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第四十四章),「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第五十九章)。



      《易》為憂患之書,主張「吉凶與民同患」,〈繫辭下傳〉第七章還精心選了九個卦,作為君子處亂世時對治憂患之用。謙、復、恒、損、益即為其中五個卦,若深入研究這五卦的豐富義理,大可增長智慧以應世變而不憂不懼。老子生當世衰道微的春秋末季,五千言中充滿悲天憫人的情懷,也深刻反思而提出了不少警世箴言。以《易》通老,處處可相印證,既知其源,亦曉其用,值得向世之好學君子極力推薦。



      《易經》排序第十三、第十四的同人、大有二卦,論述的正是世界大同的境界,刀兵盡入庫,國族間講信修睦和平往來。排序第七、第八的師、比二卦,則是國際交兵與合縱連橫的外交活動。顯然昭示世人由霸道往王道進化的程式,最好有足以稱霸的強大實力,卻不選擇稱霸,而堅定推動天下一家、濟弱扶傾的王道理想。儒家最高經典的《易經》與《春秋》主旨在此,而道家最高思想的《道德經》能給我們什麼啟發與幫助呢?



      首先,老子清靜無為的主張並非無所作為,而是化解私欲後道心堅固的無不可為,五千言中關切政治的表述甚多。例如:「治大國,若烹小鮮」(第六十章),「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第七十八章),「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第五十七章),「愛民治國,能無為乎」(第十章),「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第八章)。這些皆非空話,而於治國平天下的政事有深刻洞識。



      政治必擅謀略,《道德經》一書中亦多心術深沉之語:「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第十五章),「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第二十七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三十六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第五十四章)。事功中人職場歷練,於此當有會心。集法家道術大成的韓非,其《韓非子》中有〈解老〉〈喻老〉二篇,見獵心喜,發而為文,實非偶然。



      現今國際博弈加劇,大國與小國間的矛盾衝突不斷,《老子》第六十一章全文所述,仍然值得主政者參考:「大國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孟子生當戰國時期,感同身受,見齊宣王時所稱「仁者以大事小,智者以小事大」,應受老子啟發,其實更深的源頭在《易經》,排序第九的小畜卦申述甚明。



      國際紛爭難免,最好還是以外交談判協商,動武為下下策。



      老子也明確反戰,五千言中多次表態:「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第三十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第三十一章)。



      為政者面對種種難題,當有預測決斷與貫徹執行的能力,《道德經》第六十三、六十四章詳述此義:「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這與《大易》的核心智慧全然相合。



      本書出版,要感謝多方面門生故舊的盡心協助。世象紛亂,潛心經典汲引智慧,永遠讓人寧定,勇敢面對一切。




    其 他 著 作
    1. 從易經看莊子
    2. 從易經解維摩詰經
    3. 從易經解佛家經典:心經、金剛經、六祖壇經、維摩詰經(套書)
    4. 從易經看道家經典:老子道德經、黃帝陰符經(套書)
    5. 從易經談商戰智慧:孫子兵法、鬼谷子、冰鑑(套書)
    6. 從易經解六祖壇經
    7. 從易經解金剛經
    8. 從易經解心經
    9. 從易經看黃帝陰符經
    10. 從易經看冰鑑:觀人術寶典
    11. 從易經看鬼谷子
    12. 從易經看孫子兵法:劉君祖以《易》演兵
    13. 易斷全書〈一∼四輯〉:理解《易經》斷卦的實用寶典
    14. 易經密碼 第一輯:易經六十四卦的全方位導覽
    15. 易經密碼 第七輯:易經六十四卦的全方位導覽
    16. 易經密碼 第二輯:易經六十四卦的全方位導覽
    17. 易經密碼 第八輯:易經六十四卦的全方位導覽
    18. 易經密碼 第三輯:易經六十四卦的全方位導覽
    19. 易經密碼 第五輯:易經六十四卦的全方位導覽
    20. 易經密碼 第六輯:易經六十四卦的全方位導覽
    21. 易經之歌:易經繫辭傳
    22. 易經密碼 第四輯:易經六十四卦的全方位導覽
    23. 劉君祖易經世界套書
    24. 天道驚險人驚艷:易經的第一堂課
    25. 易經與領導統御
    26. 圖解漫畫易經
    27. 但有舊歡新怨:易經中的感情世界(無書,附1DVD) From love to hate - the emotion of Yijing
    28. 人文化成:易經中的教育思想(無書,附1DVD) Culture – the education of Yijing
    29. 知機應變:易經的決策智慧(無書,附1DVD) Change – the wisdom of decision making
    30. 孤峰頂上,紅塵浪裡:藉易修行(無書,附1DVD)
    31. 漫畫中國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全5冊)
    32. 易經的第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