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人間佛教高峰論壇.二O一九.輯七.人間佛教與未來學

人間佛教高峰論壇.二O一九.輯七.人間佛教與未來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575695
魏道儒,李利安,趙飛鵬等
佛光
2021年1月22日
100.00  元
HK$ 90  






ISBN:9789574575695
  • 叢書系列:文選叢書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7 x 23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選叢書


  • 宗教命理 > 佛教 > 其他











      二十一世紀不覺已走過1/5,自然災害及族群衝突,儼然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單靠科技發展,遠不能彌補天災人禍所造成的創傷,如何淨化社會人心,仍是這個世代最急切需要面對及解決的命題。於此,人間佛教可發揮怎樣的作用?



      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自2014年始辦「人間佛教座談會」,歷年廣邀兩岸三地及各國菁英學者,從學術角度持續探討人間佛教在當代的發展及影響。人間佛教座談會於2019年進入第七屆,主題為「人間佛教與未來學」,共有來自兩岸三地、日本、新加坡,以及歐、美、大洋洲近30位學者,分別從經律解讀、辭典翻譯、文藝音樂、社會福祉、國際交流等多元方向,探討人間佛教如何在資訊科技發展神速的二十一世紀,結合嶄新的科技,引領大眾弘法、修道。



      本書出版之際,新冠疫情肆虐已將近一年,生命脆弱、人心不安的情況愈加嚴重,運用人間佛教的思想及智慧,應是我們克服逆境,邁向未來的最佳法門。

    ?


     





    編者序

    學習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的一點感想�程恭讓

    ?

    主題講演(按姓氏筆畫)

    我對人間佛教歷史定位的理解�李利安

    星雲大師的初心與始終——《我不是「呷教」的和尚》讀後�魏道儒

    ?

    學者發表.中文(按姓氏筆畫)

    從人間佛教說佛教改革與社會進步�邢東風

    親切慈悲音,當代獅子吼——聆聽星雲大師《阿彌陀經》開示的所感所思�唐忠毛

    星雲大師的戒學思想——以《人間佛教的戒定慧》為中心的考察�夏德美

    美在人間—佛教詩學的審美意義�高文強

    人間佛教的未來——人間淨土的實現與人間佛教國際化�陳劍鍠

    人間佛教制度研究——以《僧事百講•集會共修》為中心�溫金玉

    「人間佛教經濟觀」的省思�趙飛鵬

    增進未來社會福祉之人間佛教展望與挑戰�鄧偉仁

    從行門看人間佛教�蕭麗華

    從利他主義的演化看人間佛教與人類的未來�賴品超

    從敦煌圖像看人間佛教與佛法傳播未來�駱慧瑛

    ?

    學者發表.英文(按姓氏字母)

    When Mah?y?na Meets Therav?da: Humanistic Buddhism’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Myanmar�Melody Chiu

    Melodic Meditation: Buddhist Chant as a Vehicle for Choral Composition�Reed Criddle

    The Future of North American Buddhism: An Appeal to Expand

    Humanistic Buddhism Study beyond Chinese Custom and Culture�Ina Denton

    Cultivating Social Historical Knowledge to Walk the Bodhisattva Path�Funie Hsu

    Mapping Fo Guang Shan and the Spread of Humanistic Buddhism�Jane Iwamura

    Transcending Borders: Using Regional andEthnographic Studies to

    Envision the Future of Humanistic Buddhism �Alison Jameson

    Humanistic Buddh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Winston Kyan

    Laity and Naturalization of Humanistic Buddhism in the Workplace�Bruce McKenzie

    Situating Buddhist Modernism within a Global Context:

    The Global Spread of Fo Guang Shan�Jens Reinke

    Humanistic Buddhism in the Digital Age: Make Truth Great Again! �Ven. Juewei

    Translating Fo Guang Dictionary of Buddhism: Building Online Collaborative Buddhist

    Translation Projects with Small Crowdsource Platforms�Ven. Miao Guang

    A Contemporary Artist’s Expressions of Buddhas & Pure Lands in the Human Realm�Hwee Koon Tan

    ?

    學者發表.日文

    越境???教——13世紀日本中?間????戒律思想?共有?通??�大谷由香





    編者序



    學習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的一點感想




      第四期人間佛教座談會期間,學者們談論最多的,是星雲大師剛剛出版的新著《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再讀大師這部書,又有一些感想。關於佛教尤其是中國佛教今後發展方向問題,我們更加有了清晰的輪廓,那就是這裡歸納為一個階段性的結論:那就是以原始佛教為基礎,以大乘佛教為指導,以中華文化為歸宿,以人間佛教為導向。



      一、以原始佛教為基礎



      原始佛教主要是指釋迦牟尼佛在世到佛入滅之後的一、二百多年中的佛教,尤其是沒有產生部派分裂之前和合一味的佛教。原始佛教的經典主要是阿含經。北傳阿含經主要有:《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和《增一阿含經》,現代學者認為它們並不屬於同一部派的傳承。南傳原始佛教經典,則有《長部》、《中部》、《相應部》、《增支部》、《小部》。其中《雜阿含經》與南傳《相應部》經典存在對應關係,所以所謂的「雜」,應該理解為是「相應」的意思,即指經典的主題分類。學習《雜阿含經》或者南傳的《相應部經典》,類似於儒家的《論語》對學習孔子思想言行的意義。阿含類經典表達了原始佛教的根本意義。尤其是以四部阿含中的《雜阿含經》作為主軸來學習佛法,更是為了從原始佛教進入,讓大家直接與最親近佛陀的經典打交道,用原始佛教的學習打好佛教思想的基礎。



      二、以大乘佛教為指導



      中國主流的佛教是大乘佛教。佛陀入滅五百年後,大乘佛教經典紛紛結集問世,兩漢之際佛教傳入中國,其中大乘佛教的宗派和思想成為中國的主流佛教思想。大乘佛教有一部重要論書《大乘莊嚴經論》,講大乘有七大義,系統解釋了大乘之為「大」的深刻意涵。佛陀在世的印度文化是婆羅門教神道文化,同一時期的中國,這方面的思想因為絕地天通的重大文化事件,神道的思想相對淡薄、人文思想較為興盛。釋迦牟尼不會超越他所在的時代和文化宣講佛法,一定是以那時那地的文化歷史的現實影響講解佛法,這是佛陀的善巧方便。



      但是,後期的大乘佛教因為時空變換、文化文明也發生了轉變,所以試圖通過研究佛法尋求超越時空和文化文明的佛法深意,澄清佛陀真實所要說的意思,探討針對所有的文化和時代可以宣講的佛法。大乘思考的方向是突破時間空間、文化文明的限制,探求的就是佛陀的本懷。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也是這樣發心的大乘佛教理論、實踐的現代再總結。簡而言之,大乘佛教思想有其深度義蘊,有其重要傳統,所以說今日我們學習佛法,應該以大乘思想義理作為指導。



      三、以中華文化為歸宿



      伴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國家和社會都很關注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佛教裡面的大乘佛教早已融入中華文化,我們也可以說,沒有中華文化,大乘佛教就有可能中斷和消亡。



      中華文化對大乘佛教最大的貢獻主要有兩點:



      第一點是價值觀

      在印度傳統的宇宙觀系統中,印度婆羅門教的神靈系統是主流的文化認同基礎,佛教經典中表述的很多神道思想,本是婆羅門教文化傳統所賦予的。但是,中國文化本身是重人文薄神文,是「未知生,焉知死」的重生的文化。中國的佛教文化接受了中國文化重人文而薄神文的傳統。這方面佛教以人道為基礎討論佛法是中國文化對佛教詮釋的巨大貢獻。《六祖壇經》和印度佛教經典的區別,也在此顯得非常突出。



      第二點是人類倫理觀

      中國文化更加重視平等價值。印度婆羅門教高度成熟,社會倫理思想上有種姓等級的嚴格區分。大梵天用嘴表達語言,產生了婆羅門,梵天通過胳膊產生了剎帝利,從腿產生了吠舍,從腳產生了首陀羅。所以人類種姓等級的劃分出自先天性的神意。中華文化沒有這種天生的等級制度,「王侯將相甯有種乎」?統治者的合法性向來都以德性或者才能獲得賦予,這是千百年來漢文化強調人的自身努力來成就自身、改變命運的寶貴思想傳統。中華文化確定沒有天生等級的圖式。隋唐的科舉制貫徹長達一千年,貫徹孔夫子思想,學而優則仕。強調德性的訓練,智慧的學習,這與佛陀對待眾生的態度與期許,可謂是高度的一致。



      再如《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思想,一陰一陽就是對生活經驗的抽象,陰陽平衡提供了基於哲學的男女平等理解。這些中華文化歷久彌新的價值,人文、平等的理念,與佛陀重視人類解脫和自由的追求結合到了一起,或者說,佛陀對人類的解脫、自由的思想被中華文化發現了,這是我們學習佛教、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重點。



      四、以人間佛教為導向



      人間佛教不是哪個個人的佛教,是十九世紀以來佛教主要的發展方向。人類進入現代化之後,從文化到社會,與傳統農耕文明有很大的區分,佛教信仰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就會徹底成為一個小眾的信仰,就不能成為主流社會的信仰,也就不能為現當代人類文明的建構做出應有的貢獻。適應現代社會、後現代社會,是佛教面臨的變化和挑戰。現代佛教文化更加要重視現實人生的價值,更加重視社會淨化的價值,而這些基本的價值方向其實是佛陀的核心關懷,也是現代人間佛教所談論的重點。所以人間佛教價值是現代中國佛教的共識,也是當今海峽兩岸佛教的共識。



      在推動這一共識的形成過程中,太虛大師、印順長老、趙樸初先生、星雲大師等百年以來的高僧大德、廣大佛教信徒,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星雲大師所推動的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尤其更是具有典範意義,可圈可點。所以我們現在學習佛法,不應該再在黑暗中摸索,而應該堅持和發展百年以來的重要的新傳統—以人間佛教作為現代佛教的主流方向。



      所以人間佛教在路上!人間佛教不可不謂任重而道遠!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