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序
工業乃民生之基礎,而其中之航空工業,雖發軔較晚,但進展極速,所牽涉之技術面又均為當代最尖端者,是故以之作為評斷一國工業之先進與否並不為過。近幾年,政府及民間均開始對發展民航製造業甚至太空衛星科技感到興趣,如台翔麥道合作案、台翔英航合作案、中華衛星計畫、及航發中心改制民營等,雖皆喧騰一時,但大多止於桌上協商階段,要談航空工業真正的起飛,路途尚遠。
大凡國家策略產業之制定,除相關部會妥善策劃評估並提供財力之支援或優惠之外,民間大量之響應及投入才是決定蓬勃與否之關鍵;而民間有無興趣,除了產業結構提升或市場利潤看好之外,對該行業之本然情感,有時也扮演著重要的非理性角色。因此在政府大力提倡航太工業之此時,應該對現今該工業在全世界之發展,以及我國本身曾經做過的努力或發生過的問題,多所宣導,令民眾能由熟知而認同,並兼供各方才智未來興革損益之參考。然觀諸國內出版界,竟鮮有相關之論述或記載,作者是以萌研究航空工業發展之心。
論當今航空界三大巨擘,非波音、麥道、空中巴士莫屬,研究航空工業沿革自此始,收效極速。但考量民族情感及史料價值,則不若自本國航空工業發展史著手研究。且近代中國,戰亂頻仍,史料大多佚散,航空工業者以其多牽涉機密,收集尤為不易;今日不加整理,恐往後更難。是以年來與助理楊龍杰君,蒐集多方資料,並訪問多位航空界耆宿,庸碌竟年,草獲此稿。自清末迄今凡85 年,大多航空史事,盡錄其中。至於全書之內文架構,則掠美李家騵先生著文「我國初期之航空工業」,分初創時期(清末至民國26 年)、抗戰遷台時期(民國26 至43 年)、與重建時期(民國56年至民國83 年)。內文外,更另編大事紀、重要人物小傳、自製飛機性能表、與重要機構負責人任期表,以增添全書之完整性。
?
鮑亦興 民國83 年
國立台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