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中華民國航空工業發展沿革

中華民國航空工業發展沿革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736740
楊龍杰
淡江大學出版中心
2021年1月22日
107.00  元
HK$ 96.3  






ISBN:9789578736740
  • 叢書系列:專業叢書
  • 規格:平裝 / 160頁 / 15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專業叢書


  •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其他











      近代中國,戰亂頻仍,史料大多佚散,航空工業者以其多牽涉機密,收集尤為不易;今日不加整理,恐往後更難。-台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鮑亦興院土



      工業乃民生之基礎,航空工業雖發軔較晚,但進展極速,所牽涉之技術面又為當代最尖端者,因此以之作為評斷一國工業之先進與否並不為過。



      本書將台灣之航空工業概分為「初創時期」(清末至民國26年)、「抗戰遷台時期」(民國26至43年)、「重建時期」(民國56年至民國83年)、以及「展望時期」(民國84年迄今),帶領讀者以各章節的脈絡循序認識台灣的航空簡史。

    ?


     





    自序 .................................................................................................iii

    原序 .................................................................................................vi



    第一章、初創時期(清末?民國26 年) ............................ 1

    第一節、我國航空之發軔 ..............................................................1

    第二節、海軍在飛機製造之緣起 ..................................................3

    第三節、段祺瑞北京政府短暫之航空計畫 ..................................4

    第四節、南方政府在廣東之航空事業 ..........................................6

    第五節、北伐前後之航空工業據點概況 ......................................6

    第六節、黃金十年與國外合作生產飛機情形 ..............................8

    第七節、保險傘之研發生產 ........................................................11

    第八節、民間之自力研製飛機 ....................................................12

    第九節、航空教育之興辦情形 ....................................................14

    第十節、民航業之初試啼聲 ........................................................17

    第十一節、本章小結 ....................................................................18



    第二章、抗戰及遷台時期(民國26 年- 43 年) ........ 20

    第一節、中美廠之後撤、重整與結束 ........................................20

    第二節、第一飛機製造廠之持續作為 ........................................21

    第三節、第二飛機製造廠之自力研發 ........................................22

    第四節、航空研究院與第三飛機製造廠之成果 ........................24

    第五節、戰時其它飛機修理工廠之後遷 ....................................27

    第六節、大定發動機廠之建立 ....................................................28

    第七節、朱霖之戰後航空工業發展計畫 ....................................29

    第八節、遷台後之人員機器保全狀況 ........................................30

    第九節、美援噴氣機換裝與飛機自製之停止 ............................32

    第十節、民航業之持續經營 ........................................................33

    第十一節、本章小結 ....................................................................36



    第三章、重建時期(民國56 年- 83 年) ....................... 37

    第一節、航空工業之重振 ............................................................37

    第二節、李永炤之航空工業發展計畫 ........................................39

    第三節、航空工業發展中心之成立 ............................................39

    第四節、航發中心之合作生產 ....................................................40

    第五節、航發中心之初期自製 ....................................................43

    第六節、高性能噴射戰機之研發 ................................................49

    第七節、航太科技人才之培育 ....................................................55

    第八節、民用航空業之蓬勃與購機案對沖貿易 ........................58

    第九節、民用航空工業之嘗試起步 ............................................61

    第十節、航發中心之改制 ............................................................63

    第十一節、本章小結 ....................................................................65



    第四章、展望時期(民國84 年迄今) .............................. 67

    第一節、航發中心改制為國營漢翔公司後之營運 ....................67

    第二節、「國機國造」的持續鼓吹 ............................................69

    第三節、民國105 年之後的國機國造 ........................................71

    第四節、本書總結 ........................................................................76



    附錄一 中華民國航空工業重要人物小傳 .......................... 79

    附錄二、中華民國航空工業發展大事紀 ............................ 98

    壹、初創時期 ................................................................................98

    貳、抗戰遷台時期 ......................................................................103

    參、重建時期 ..............................................................................108

    肆、展望時期 ..............................................................................113

    附錄三、中華民國自製飛機及性能簡表 .......................... 115

    附錄四、 中華民國航空工業重要機構負責人任表 ........... 122

    附錄五:我們發動機何時可以自製 ................................. 125

    附錄六 高階文官培訓飛躍方案105 年訓練決策發展組(SDT-105) 政策報告:「國機國造國防航太科技人才培育」 .................................................................. 132



    ?





    原序



      工業乃民生之基礎,而其中之航空工業,雖發軔較晚,但進展極速,所牽涉之技術面又均為當代最尖端者,是故以之作為評斷一國工業之先進與否並不為過。近幾年,政府及民間均開始對發展民航製造業甚至太空衛星科技感到興趣,如台翔麥道合作案、台翔英航合作案、中華衛星計畫、及航發中心改制民營等,雖皆喧騰一時,但大多止於桌上協商階段,要談航空工業真正的起飛,路途尚遠。



      大凡國家策略產業之制定,除相關部會妥善策劃評估並提供財力之支援或優惠之外,民間大量之響應及投入才是決定蓬勃與否之關鍵;而民間有無興趣,除了產業結構提升或市場利潤看好之外,對該行業之本然情感,有時也扮演著重要的非理性角色。因此在政府大力提倡航太工業之此時,應該對現今該工業在全世界之發展,以及我國本身曾經做過的努力或發生過的問題,多所宣導,令民眾能由熟知而認同,並兼供各方才智未來興革損益之參考。然觀諸國內出版界,竟鮮有相關之論述或記載,作者是以萌研究航空工業發展之心。



      論當今航空界三大巨擘,非波音、麥道、空中巴士莫屬,研究航空工業沿革自此始,收效極速。但考量民族情感及史料價值,則不若自本國航空工業發展史著手研究。且近代中國,戰亂頻仍,史料大多佚散,航空工業者以其多牽涉機密,收集尤為不易;今日不加整理,恐往後更難。是以年來與助理楊龍杰君,蒐集多方資料,並訪問多位航空界耆宿,庸碌竟年,草獲此稿。自清末迄今凡85 年,大多航空史事,盡錄其中。至於全書之內文架構,則掠美李家騵先生著文「我國初期之航空工業」,分初創時期(清末至民國26 年)、抗戰遷台時期(民國26 至43 年)、與重建時期(民國56年至民國83 年)。內文外,更另編大事紀、重要人物小傳、自製飛機性能表、與重要機構負責人任期表,以增添全書之完整性。

    ?
    鮑亦興 民國83 年

    國立台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