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剛好,才是最好:適量製造時代來臨!看見顧客需求X精準生產X改善量產物流系統,19個平衡品質與規模、實現永續經營的成功品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358917
甲斐薰
林欣儀
臉譜
2021年1月28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862358917
  • 叢書系列:企畫叢書
  • 規格:平裝 / 232頁 / 21 x 14.8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企畫叢書


  • 商業理財 > 管理與領導 > 經營策略











    一天限量一百份,沒有冰箱的牛丼屋

    一年只出四本書,創造三倍再版率的出版社

    沒有設計師,完全交由工人生產製造的高價成衣

    從一支賣一元的仙女棒,轉型成為一支七十元也有人買單的煙火工廠……



    「探索適當產量」是提高品質創造價值的第一步



    沈奕妤(印花樂創意總監�共同創辦人)、吳庭安(W春池計畫創辦人)、金欣儀(直接跟農夫買社會企業發起人)、高耀威(書粥創辦人)、張雲淞(小樹屋)、童儀展(食foodNEXT創辦人暨總編輯)、廖怡雯(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鄭宗杰(恆成紙業負責人)、賴青松(青松米•穀東俱樂部發起人)──感動推薦



    與其賣給一萬個只買一次的客人,

    還不如找出那一百個會光顧一百次的客人



    如今已不是隨便做就能隨便賣的年代。面對工廠外移、人力成本的提高,削價競爭一昧追求產量與便宜已非唯一出路。買方從消費至上的觀念轉而重視溝通、連結、品質與創造性的生活形態,生產商品的賣家也要能因應趨勢,拋開只追求產量與營業額的陳舊觀念,迎向適量製造的時代──

    • 找出提升品質的適當產量,並制定可維持這個工作形態的價格

    • 看見顧客所需要的數量,也讓顧客看見生產的環境與過程

    • 在既有物流系統之外,創造自己的運送模式及賣場




    「佰食屋」,一天只賣一百份,讓員工準時六點下班,減少產量也因著提高品質,創造一年營收一億兩千萬日圓的牛丼屋;Factelier,翻轉成衣業殺價惡習,讓消費者直接看見工廠與工人,將「製作=勞動」成功轉換為「製作=價值」的成衣平台;「野菜巴士」,農家與餐館共營的物流系統,少了盤商抽成又減少商家運費的創新機制……。十九家橫跨餐飲、成衣、出版、農業、金工產業的成功品牌,從探索適當產量、讓顧客看見價值到改善物流系統,平衡品質與規模,重質不重量不再只是一句口號。



    如果你是創業者,本書將提供嶄新的經營框架與靈感;如果你在傳統產業中面臨轉型的問題,本書則是你能參考前行者的實業指南。



    感動推薦──



    這是一本概念非常新穎的書!書中的理念與其說是少量生產、少量消耗,應該說分享了「聰明的商業模式」。



    做為商業品牌的創業家,我也經常為找到「商品的產量」與「顧客需求量」間的平衡而感到困擾。書中所介紹的公司也都曾經有這個困擾,於是他們的解決方式是從根本改變商業模式。利潤並不是透過大量生產與銷售所累積,而是來自比方說「被忽視的需求」、「巧妙找到產銷之間的平衡點」等,當商業的本質不追求「量」,就不會被它給限制。



    本書適合推薦給創業者,或僅是想了解如何突破舊有「大量生產、大量消耗」思維,追求平衡價值的人們。

    ──沈奕妤│印花樂共同創辦人暨創意總監



    看到這本書的出版,內心有一種「找到一間適合自己的咖啡館」的感覺。十幾年前,我在台北一個數位內容公司上班,每天透過網路行銷觸及上萬甚或上百萬人,但我不知道他們是誰,對我來說他們就只是一個個代碼。後來我選擇開一間街頭小店的方式生活,與進門的客人真實的交流,內心感到很踏實。收入與網路公司差很多,但生活卻很富足,「滿足與當下」「這樣就夠了」的想法,慢慢成為我的人生信念。從物質需求到人際關係,我開始練習適量,對於喜歡的事物會專注地投入,喜歡的店會一再造訪。適量製造的觀念,讓事物更顯價值,適量的生活,更有品質。

    ──高耀威│台東長濱「書粥」負責人



    慾望是個無底的深淵,想填卻永遠也填不滿,卻為此埋葬了眾多的種種,那其實是野蠻的思維,而人類社會的發展需要更文明的期盼,懂得「利他」思維,才真是進步的表徵。這個「他」,可以是他人,可以是其他物種,可以是環境資源,更可以是我們的地球。現在,我們需要面對已開始破壞一切的慾望黑洞,發揮人性中那一點點只取自己真正所需的良善,懂得「適當」、懂得「利他」,最終才能「利己」,這就是我在本書中看到的精髓。

    ──童儀展│食力foodNEXT創辦人暨總編輯



    在「全球化」這無可避免的架構下,台灣也和日本一樣,正面臨國外產品大量製造低價促銷等不同於以往的經營挑戰;要能活下去,不僅只是轉型,而是如何在這一波又一波的新浪潮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浪頭。



    本書作者挖掘出許多令人動容的傳產案例,如神匠花剪、無人書店、仙女棒等,讓我們做為借鏡,裡面種種轉型策略的最關鍵,常是身處其中的「人」,原本注定被時代消失的人事物,因懂得轉換觀看視角、在乎品質、所處環境與使用者的感受,並且願意使用新工具,進而逆世得出一條可生存的轉型之道,不但賺到了錢而且還變很帥!



    不論你是誰,我想《剛好,才是最好》一書中所提供的靈感與想法,或許可以是你決定開始突破現況的契機。

    ──鄭宗杰│恆成紙業負責人



    我們每天如何決定購買行為,基本上也決定了人類社會的方向!



    當我們早已習慣,沒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的商品口號時,其實一股追求恰到好處的生產/購買循環正在悄悄崛起!當一群心中有著更理想、更永續的人們出現在各行各業時,他/她們決心不再為貪得無饜的市場怪獸服務,而是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購買者的需要,為了家人與員工的幸福,一步步打造出恰到好處的適量生產型社會。

    ──賴青松│青松米•穀東俱樂部發起人

    ?


     





    前言?



    I 決定製作量與價格?

    第一章 減少製作量?


    案例1:佰食屋�案例2:修整有限公司

    第二章 探索適當量?

    案例1:麵包與日用品 特地來�案例2:寶島染工�案例3:鰻魚的床

    第三章 正確提高價格

    案例1:筒井時正玩具煙火製造所�案例2:腔棘魚食堂



    II 重新與顧客連結?

    第四章 觀察過程?


    案例1:RENEW�案例2:人.農.自然連結會�案例3:Everlane

    【專欄】適當量的提示在於「看得見的規模」?

    第五章 做的人來賣?

    案例1:Factelier

    【專欄】嘗試推廣「中量生產」?

    第六章 打造社群經濟圈?

    案例1:kiredo�案例2:Minimal-Bean to Bar Chocolate-(極小)



    III 改變運送方式?

    第七章 設計物流?

    案例1:蔬果巴士

    第八章 改變賣場?

    案例1:有機基地�案例2:轆轤舍�案例3:BOOK ROAD

    第九章 送給不同對象?

    案例1:丸廣�案例2:福永紙工



    後記?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