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解構兩岸知識產權證券化:法律實踐及其潛在挑戰

解構兩岸知識產權證券化:法律實踐及其潛在挑戰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7111975
費暘,范建得
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1月14日
117.00  元
HK$ 93.6  






ISBN:9789577111975
  • 規格:平裝 / 158頁 / 17 x 23 x 0.7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法政類 > 法律 > 總論











      專利權的無形資產特性會對證券化項目產生不同於一般資產證券化的風險。如何從證券化的源頭——專利權池的建構之初即把控風險,則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議題。



      本書藉由分析中國大陸的最新知識產權證券化實踐案例,加之比較台灣2019年正式推行的無形資產融資模式及其實踐,歸納總結出兩岸於專利權證券化實踐中的問題及其挑戰。


     





    序 言

    謝 辭



    第一章 緒論

     1.1研究背景

      1.1.1中國大陸的投融資環境及其問題

      1.1.2知識產權證券化的意義與潛在需求

     1.2理論基礎

      1.2.1知識產權證券化原理

      1.2.2知識產權證券化一般性交易架構

     1.3問題意識

      1.3.1資產證券化:債務紓困亦或融資多元化

      1.3.2專利權證券化的特殊問題及其挑戰

      1.4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二章 中國大陸專利權證券化:實踐現狀與發展瓶頸

     2.1中國大陸知識產權證券化的發展現狀

      2.1.1知識產權證券化的相關政策梳理

      2.1.2知識產權證券化的法律規範體系

      2.1.3知識產權證券化的特殊目的載體

     2.2中國大陸知識產權證券化的實踐個案:以專利權為例

      2.2.1第一創業─文科租賃一期資產支持專項計畫

      2.2.2興業圓融—廣州開發區專利許可資產支持專項計畫

      2.2.3平安證券—高新投知識產權1號資產支持專項計畫

     2.3中國大陸專利權證券化面臨之挑戰

      2.3.1中國大陸資產證券化的普遍性問題

      2.3.2專利權證券化的特殊風險及其挑戰



    第三章 中國大陸專利權證券化之專利權評估策略

     3.1中國大陸的傳統專利權評估方法:「資產評估法」

      3.1.1專利權之「資產評估」準則及其法律規範

      3.1.2「資產評估」的基本方法

      3.1.3專利權證券化實踐中「資產評估」方法的運用

     3.2中國大陸專利權評估策略之發展:「指標評估體系」

      3.2.1專利權的「指標評估體系」

      3.2.2結合大數據分析的專利權「指標評估體系」

      3.2.3專利權證券化實踐中「指標評估體系」的運用

     3.3中國大陸專利權證券化中的專利權評估問題

      3.3.1中國大陸現行專利權評估方法之比較

      3.3.2中國大陸專利權證券化實踐中專利評估策略之分歧



    第四章 台灣工研院無形資產融資模式:融資模式與評估策略之比較

     4.1台灣工研院簡介

      4.1.1台灣工研院的歷史沿革

      4.1.2台灣工研院的主要專利運營模式

     4.2台灣工研院主導的無形資產融資模式

      4.2.1法規引導與相關推動性政策

      4.2.2無形資產暨專利融資模式解構

     4.3無形資產融資的核心步驟:台灣工研院的「二段式」專利評估體系

      4.3.1第一階段:指標評估暨專利篩選

      4.3.2第二階段:專利價值的量化評估

     4.4當前台灣無形資產融資的成功範例

      4.4.1「亞拓醫材」專利權融資案

      4.4.2「博信生技」專利權融資案

      4.4.3「瓏驊科技」專利權融資案

     4.5「台灣工研院模式」之評價與比較

      4.5.1台灣專利權融資實踐之總結及其局限

      4.5.2兩岸專利權融資實踐之比較



    第五章 融資導向抑或創新導向:中國大陸現行專利權證券化制度之檢視

     5.1專利權證券化的融資導向:目的抑或手段?

      5.1.1台灣無形資產融資

      5.1.2韓國技術信用保證融資

      5.1.3美國專利權證券化融資

     5.2專利權證券化的創新導向:從專利法的立法原理出發

      5.2.1激勵技術創新

      5.2.2鼓勵技術公開

      5.2.3促進技術商業化

      5.2.4引導技術改進

     5.3中國大陸現行專利權證券化運作機制之檢視

      5.3.1立法層面:融資為手段,創新為目的

      5.3.2執行層面:鼓勵創新與集合資本的衝突



    結論:中國大陸專利權證券化改革進路

    參考文獻

    附錄一:中國大陸專利權證券化相關法律法規匯總

    附錄二:台灣無形資產融資項目相關法律法規匯總





    序言



      專利權證券化制度蘊含了兩種價值取向的拉扯與進而之融合,而這種融合是綜合衡量挖掘專利權價值與證券化融資需求的結果性表現。在中國大陸現行的證券化實踐中,由於專利權評鑑機制的不足,使專利權證券化制度在執行層面出現「鼓勵創新」與「集合資本」的價值取向之爭,而打破這種衝突的關鍵在於—如何在最小化風險的基礎上,挖掘專利權之未來商業價值。基於上述問題意識,本文從專利權證券化的核心環節—「專利權評估」入手,藉由對於台灣無形資產融資模式的比較法研究,探討中國大陸專利權證券化在未來制度上的優化進路。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主要藉由中國大陸知識產權證券化實踐案例的分析,加之比較台灣2019年正式推行的無形資產融資模式及其實踐,歸納總結出中國大陸於專利權證券化實踐中的問題及其挑戰。從研究價值而言,本文所研究的專利權證券化呈現出立法層面與執行層面的差異性,實踐個案中關於專利權評估的不同標準及其背後所體現的法律邏輯,對於證券化制度應用於專利權融資的未來走向有著不同的指向作用。從宏觀層面來看,中國大陸的專利權證券化經驗也為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了一種專利權融資的實踐參考。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