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建立般若慧見,此為佛法之肇!
釋印宗
庚子新春一場大疫,武漢封城,蓮溪寺至今五月之久未開山門。恰逢其時,湖北大學哲學學院徐瑾教授的新作《僧肇大師──解空第一》即將問世;蒙教授敬託為其新作寫序,印宗慚愧,雖拙而不敏,但心生歡喜。
善知識說:閉門即是深山,心淨則佛土淨。時下借疫情防控令「不搞集體活動」之自修因緣,捧讀新作再三;夜深人靜之時,與遠古肇公作心靈交流,至誠拜禱於足下。
憶及初識肇公,早在上世紀末讀研究生時,華中科技大學哲學院歐陽康老師講授宗教哲學,《肇論》開篇即用哲學語言評論肇公:
他以年輕而不朽的生命,為人類貢獻名垂千古的哲學巨著,居然在三十歲之前完成後就走了。不可思議的才華!不可思議的年輕!但他的哲學思想千百年來越發深邃……
顯然,時為學生,膚淺認知肇公於課堂間,而印象深刻。後讀太虛大師著作評價《肇論》:
理括中印,辭追老莊,研究佛學者不可不讀,亦研究國學者所不可不讀也。
由此注重《肇論》,但因其文深奧,多有探究而未解法義。今深讀徐教授新作《僧肇大師》,忽然心明眼亮,對肇公及其《肇論》稍加理解。
兩漢之際,佛法從印度初傳而來,魏晉時代貝葉真經譯梵成華,般若思想漸融華夏,佛典翻譯尤以鳩摩羅什大師而盛興。究其什公能譯翻佛典而大興於華夏者,上有後主姚興之皇朝鼎力,下有門人聖哲之合力襄助。什公之下四聖十哲中,僧肇大師「學善方等,兼通三藏」,時人仰之為佛教東土「解空第一」者。
肇公之傑作《肇論》彙集大師之〈宗本義〉、〈物不遷論〉、〈不真空論〉、〈般若無知論〉、〈涅槃無名論〉等諸篇論文。首篇概述本無實相等名相義理,餘四篇依次論證法無去來,無動靜;諸法因緣,假而不真;真諦無相,般若無知;涅槃無生無滅,絕言亡相。
肇公以非有非無、即有即無、有無雙遣的般若中道觀,完整闡釋大乘佛教般若性空思想,將魏晉以來般若學的發展推向了新的高峰,讓佛教展現給世人以全新的認知。
晉唐宋明文人高士中,有晉代惠達、唐代元康、宋代遵式、明代憨山德清大師等,崇《肇論》而歎為觀止,顯法義而爭相注疏,各各述其精華,褒其勝義,故古來文人學士推其為哲學巨著──中國思想史上的不朽篇章!教內佛學大師推其為大乘佛法中觀獨有之中道思想。禪宗用之以傳心印,三論依之以顯般若,於相離相遣相,得大自在,無名無相,究竟涅槃。
本師釋迦牟尼佛於《華嚴經》中教言:「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佛陀聖教直示心地法門。昔日六祖惠能大師黃梅得法後南行,至廣州光孝寺,適逢二僧因觀風吹殿前幡動,一說風動,一說幡動,爭執不下,大師即言,「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爾」寥寥數語,飽含唯心要旨。由是而知凡生皆心生,凡動皆心動,心外無生亦無動,是故佛說「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心未動時,洞然寂寂,無天地萬物。
佛說一切唯心造,《肇論》之所謂〈物不遷論〉、〈般若無知論〉、〈不真空論〉、〈涅槃無名論〉,亦即四論一心。此心,一切眾生皆具,一切諸佛皆證──而復為眾生開示此心,直指此心。誠然可見,佛陀出世本懷只在引凡入聖,如實知自心。
肇公在《肇論》中說,聖人之心為「住無所住」,凡夫之心則為「心有所住」;凡聖之別,在於有住與無住。凡夫之心果能如聖人般「住無所住」,即能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肇公之論意昭然可見:此之一心,乃佛法之中心樞要,轉凡成聖之大根大本!
世人稱肇公為大師即在於:會佛法般若於毫釐無差,立般若正見於佛法大廈,肇公獨占鰲頭!闡佛法大旨於透徹無謬,越老莊玄學而脫胎換骨,肇公屈指為首!將佛法澄清展現,擦亮時人眼目!無怪乎三論吉藏大師於《百論疏》中說:「若肇公名肇,可謂玄宗之始也!」
然而,僧肇大師之論,別於玄談之處,不僅囿於論文本身之高度,亦在於大師自身之修證;此之修證,源自鳩摩羅什大師的禪修親傳、耳提面命及至於自內所證。假使《肇論》只浮於言象玄談,何有後世之石頭遷祖一聞〈涅槃無名論〉而豁然大悟呢!
淨心捧讀徐教授新作《僧肇大師》,文簡義豐,解說精湛,般若深厚,法味融通!感慨萬千,受益良多!而萬語千言心胸湧出一句:建立般若慧見!此為佛法之肇,亦為佛法之至要。
誠然可信,學修佛法肇於般若慧見,終於菩提涅槃;而證悟菩提涅槃,捨般若慧見則無有是處。
深讀《僧肇大師》略有此感,記之以奉肇公!不敢為序,專伸供養肇公於常寂光中垂慈加護!
願《僧肇大師──解空第一》之問世,開眾生眼,樹般若幢!
願佛法光大於人類,眾生趨向智慧解脫!
?
武昌佛學院尼眾部、武昌蓮溪禪寺 釋印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