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是「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要回答臺灣怎麼來的,不能不理解中國歷史。
?
以歸零、新解的思維,扭轉你過去所讀的歷史印象
一套重新理解臺灣、理解中國、理解世界的書──
?
從宋太祖到宋太宗,徹底取消「五代十國」武人治國的亂象,重建了中央集權、乃至皇權至上的信念與原則。另一方面也確立「重文輕武」、「與士共治天下」的政治意識形態,產生了空前絕後的近世中國文人文化。
?
在新的大一統架構下,地方分立的障礙取消,宋代得以建立起城市商業網絡,促進了繁榮的貿易發展,創造了富裕的城市生活。這樣的環境又提供文人在官場政治追求之外,有了「琴棋書畫」等明確的教養身分,衍生出音樂、書法、美術等高度成就。
?
科舉帶來識字率大幅提高,也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流動,產生了地方性的菁英階層。許多落第士人「棄儒入賈」,他們融合「士」、「商」雙重身分,擁有休閒娛樂的消費力量,因而刺激了「戲文小說」的崛起。通俗文化與菁英文化的關連互動,發展出更為活潑多元的文化創造力。
?
不識字的六祖慧能,打倒佛經權威,主張「佛性之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將佛教從一個菁英社會流行的信仰,普及為庶民大眾的信仰,禪宗自此成為佛教主流。宋明理學的興起,更是受到禪宗的高度刺激,和禪宗搶奪幫人安頓身心的權威,翻轉了儒學的價值,開展出另一套新知識系統。
?
【突破看點】?
◆「近世」概念怎麼來的?它的最大特色?
◆深入理解宋朝的「祖宗家法」、立國精神
◆琴、棋、書、畫,趣看中國的文人文化
◆什麼是機鋒、棒喝?深入認識禪宗
◆宋明理學為何是教人自由的學問??
?
【系列特色】(共13冊,陸續出版中)
◆這是為臺灣讀者而寫的中國通史──只看臺灣,不可能真正認識臺灣。從臺灣主體性出發,中國史是構成及解釋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
◆既是「一家之言」,又超越「一家之見」──楊照自比為「二手研究整合者」,站在前輩同輩學者的龐大學術基礎上,為讀者進行有意義的選擇,建立有意義的觀點。
?
◆全「新」的讀史方法──考古挖掘、敦煌文獻、大內檔案……,王國維、陳寅恪等開啟的新史學革命,以及中、臺、日和歐美學界的新研究成果,充分運用近百年新史料、新觀點,取代傳統舊說法。
?
◆用問題邀請讀者──探討歷史運作的深層邏輯,不只學What(歷史上發生了什麼),更要探究How and Why(這些事如何發生,為什麼會發生)。
?
◆點燃思考的靈光──從社會型態、民生經濟、食衣住行、文化思想的角度切入,關注歷史變化脈絡,自然而然引導獨立思辨的能力。
?
◆學習「活」的歷史──打破傳統帝王將相的「王朝史觀」,去除「中國同質性文化」的假設,改用「求異」的眼光,凸顯長久以來被忽視或誤讀的現象。
?
◆清奇的「說史」方式──既有平易酣暢的故事感,亦有歷史的現場感,更有啟迪思考的深度與廣度。
?
文化界、教育界 磅礡推薦
?
小野(作家).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余遠炫(歷史專欄作家).
果子離(作家).胡川安(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張大春(作家).張鐵志(作家).黃益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詹宏志(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
蔡詩萍(作家、廣播電視主持人).鄭俊德(「閱讀人」創辦人).
陳一隆(臺中一中歷史教師).陳婉麗(明道中學歷史教師).曾冠?(薇閣中學教師).
黃春木(建國中學歷史教師).蘇美月(高雄女中歷史教師).黑貓老師(網路說書人).
?
臺灣是臺灣,但唯有認識中國,臺灣才顯現更自在的位置。──蔡詩萍
這一系列的書,對於臺灣人了解自己「為什麼是現在的自己」非常重要。──小野
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是世界的一部分。了解臺灣,認識中國,才能立足世界。──楊斯棓
歷史是思辨的題材,楊照老師以臺灣為本,提供嶄新的視角。──黃益中
學院中的歷史過於艱深,普及的又著重帝王將相,無法給予知識上的啟發。幸好我們等到了楊照。──胡川安
這是一套非常適合高中師生共同閱讀的好書。──曾冠?(薇閣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