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產是普遍的生命故事,
誰都不該承受漠視、陷入自責,
允許悲傷,不用放棄,妳能找到復原的連結
誰都不該承受漠視、陷入自責,
允許悲傷,不用放棄,妳能找到復原的連結
「在這裡你永遠是安全的。」
英國療傷心理師,用最細膩睿智的文字,
陪伴你度過情緒波動,學會溫柔道別,以及紀念缺席的家庭成員。
「流產是一段痛苦的經歷,卻通常難以說出口,作者從個人經驗和專業訓練出發,充分探討這個議題,發人深省又安慰人心。」──《悲傷練習》作者朱莉亞•山繆Julia Samuel
?許書華醫師 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 感同身受.專業審訂
?臺灣首部引進,從文化、醫療、歷史、心理,全方位探討流產的心靈指引
流產比我們想像得還要普遍,我們有可能是親自面對、看著所愛的人受苦,或是站在第一線的醫療人員。破解社會對流產的文化歧視與漠視,你會有更多的好奇,而非恐懼。
本書的守護領域:
?
1.提供各種療傷對策,給予當事人選擇的空間
每個人面對創傷的方式不同,本書的療傷故事陪伴你展開沒有標準答案的療傷之旅。
?
2.個案背景多元,每一場都是理解、同理
個案涵蓋職業婦女、同性戀伴侶、反覆流產、早期流產和晚期流產等,文字溫柔、包容又有力量,妳能從中獲得安慰。
?
3.提供制度面的建議,營造友善的社會
作者從個案的自白中,整理出友善和不友善的對待,讓專業醫療人員和大眾面對當事人時,可以做出更適當的回應,以免加深痛苦。
如何度過流產後的心理創傷:
?放心擁抱,妳刻在心底的寶寶
女性流產後罪惡感會揮之不去,還會抱著自責,認為流產都是自己造成的。當早期流產發生時,我們不習慣看到胚胎的形體,可能一急之下把他沖掉。但那種五味雜陳的心情,是融合了無條件的愛和不安。
?試著說出不敢盡情釋放的情緒
流產後的女性,通常不敢盡情釋放自己的情緒,親友對於妳的慰問也多會強調妳已有的「好運」,所以妳很怕會有「不知足」的想法。就是因為這樣,導致妳無法傾訴失落。當妳有很多資源可以分享痛苦,當妳願意傾心說出時,妳會發現妳得到更多溫暖和資源。
?母親以外,另一半的悲傷迴圈
「露西把先生的沉默寡言當成漠不關心。兩人漸行漸遠,露西覺得自己被孤立,內心憤恨不已,其實卡斯也很孤單。」
男性難以表達自己想要當爸爸的渴望和失落,也難以跟同病相憐的男性討論流產。個案中的許多男性,擔心自己的感受會讓另一半更受傷,因此隱藏自己的情緒。大部分的老公為避免「說錯話」,以致無法跟另一半抒發自己的情緒。
當卡斯坦白說出自己的感受。露西終於明白,卡斯表面上漠不關心,其實是因為恐懼和心碎。卡斯也終於知道,露西比較希望他說出自己的脆弱,就算會增加她的負擔也沒關係,其實反而會紓解她的痛苦。
?努力緬懷、溫柔道別
「我們會不會承認『心中的孩子』,甚至努力緬懷他,一切取決於我們是否承認所愛的人存在過。」
就算跟寶寶的關係只存在於夢想中,或者在肚子裡短暫片刻,但是這段關係仍令人印象深刻。我們選擇如何紀念流產的寶寶,以及承諾保存這段記憶,都可以看出我們跟寶寶是什麼關係、這段關係有多麼強烈,還有我們對寶寶的愛。
儀式可以幫助我們療傷止痛、肯定我們跟已逝愛人的感情,讓我們盡情抒發想要透過緬懷來延續這段關係的心情,也標誌「今生」與「來生」的生命重要轉換階段。我們不用把他們的東西都藏起來,不用刻意遺忘,妳可以永遠記得。
勇敢推薦
林書煒�POP Radio電臺臺長、主持人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得體夫婦�影片創作者
葉揚�作家
藍莓媽咪.許婷婷�「日文繪本親子讀書會」創辦人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國外媒體感動推薦
英國《觀察家報》:「茱莉亞.布埃諾的用詞都有經過審慎的思量,令人備感窩心,讓這個因為恐懼而塵封的議題重見天日。她的細膩和同理心,填補了這個議題的空白,可望帶來更多的討論。」
《And Now We Have Everything》作者Meaghan OConnell:「這本書以睿智、細膩又直白的方式探討流產,一切都要感謝茱莉亞.布埃諾的同理心和坦白,讀者獲得的是安慰,而非心碎,對流產有更多的好奇,而非恐懼。這是女性一直苦尋不著的好書,真心感謝她寫了這本書。 」
暢銷書《Pictures of You and Is this Tomorrow》作者:「茱莉亞.布埃諾睿智又有同理心,任何人經歷流產,都會需要像她這樣的朋友或專家,這本書是革命性的著作,不只提供女性支持,也有助於改變社會。」
《山姆和我的幸福冒險》作者基斯•史都華Keith Stuart:「文字優美,內容經過充分的研究。不管你是經歷流產的人,還是想提供流產的人協助,都非讀這本書不可,讀完這本書會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