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美味穀物的科學

美味穀物的科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529703
井上直人
黃怡筠
晨星
2020年12月01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9865529703
  • 叢書系列:知的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6 x 22.5 x 1.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知的


  • 飲食 > 飲食文化 > 飲食文化/札記

















      為什麼亞洲是栽種稻米,美國是玉米,而歐洲是小麥呢?

      在穀物的進化過程中,影響進化的因素有哪些?

      人類對穀物的需求是什麼?好吃的穀物定義是什麼?



      穀物在自然史與人類文化史上,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其中,水稻、小麥和玉米不僅是世界三大主要穀物,更是支撐起全球飲食、經濟與文明的三大農產品。只是,近年來地球氣候變遷的影響,導致穀物產量逐年遞減,如何透過穀物基因的改良、農業規模、栽種與收成的農法等,提升穀物的收成與品質,並適應各地的氣候變化,避免糧食短缺,進而造成經濟市場的動盪不安等,是各國科學家和農業專家們致力於研究、發展的課題之一。



      《美味穀物的科學》是一本從農業生態學、人文科學的角度深入剖析水稻、小麥和玉米等三大穀物的基因演變過程、人工栽培技術、糧食特質等的穀物科學書。豐富完整的穀物科學知識解說,再加上歷年研究成果和數據,可以作為農業學、植物學相關課程的最佳參考書籍,幫助穀物研究者奠定穀物研究的基礎,也能提供穀物種植者最新的人工栽植知識,更是一本可以幫助讀者更加認識穀物的專業知識書。



    本書特色



      --- 從世界三大穀物的進化中了解氣候變遷、農業發展,以及新的飲食文化 ---

      ●梗米和糯米的不同之處

      ●風土與穀物食味的關係

      ●雜糧能對人體帶來的免疫調節效果

      ●糯米被視為是「節慶食物」的緣由

      ●水稻、玉米、小麥等穀物的繁殖特性

      ●地球氣候環境的演變與穀物改良的關鍵

      ●未來糧食的型態變化與能源的平衡關係



    專家推薦



      在台灣學界致力於水稻基因研究,素有「水稻教母」之譽 ── 余淑美 女士 (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 特聘研究員�教授�院士)


     





    推薦序

    台灣中文版序

    前言



    第1章? 日本人與稻米

    1-1 為什麼日本人以稻米為主食?

    1-2 稻米的人口扶養能力

    專欄:為什麼只有日本人將稻子的果實稱作米?



    第2章? 神奇的稻米

    2-1 耐水性極佳的穀物 ── 水稻

    2-2 深受人們喜愛的「糯性」

    2-3 維持穩定收穫量的栽種機制

    專欄:黑米與紅米被稱作古代米的緣由



    第3章? 「三大穀物」── 玉米、稻米、麥子

    3-1 冬季的農作物 ── 小麥

    3-2 水稻的再生能力

    3-3 玉米能夠普及的原因

    3-4 人類如何改變了穀物?

    3-5 以最小的努力獲得最大利益

    專欄:穀物名稱的意義



    第4章? 雜糧與精白處理

    4-1 五穀米與白米

    4-2 精白處理所造成的營養問題

    4-3 雜糧是否有益身體健康?

    專欄:日本保留下來的眾多雜糧文化



    第5章? 粉與麵

    5-1 蕎麥的果實為什麼必須製成蕎麥麵食用?

    5-2 決定喜好與口感的要素

    5-3 小麥為什麼以麵包的形態食用?

    專欄:「曝寒處理」改變了蕎麥的性質



    第6章? 品種與栽培技術

    6-1 越光米的起源

    6-2 稻米品種從過去到現在的變化

    6-3 精密栽培技術

    6-4 收割後處理(postharvest)的進步

    6-5 暖化是否會影響稻米的品質?

    6-6 風土創造風味

    專欄:利用光來測量官能



    第7章? 穀物的未來

    7-1 生質酒精(Bioethanol)的誕生

    7-2 理想穀物的樣貌

    7-3 水田的溫室氣體

    7-4 兼顧高產量與低環境負荷

    7-5 純化?多樣化?

    專欄:基因改造米「黃金米」



    結語

    參考書籍

    索引





    推薦序



      稻米是台灣、日本以及亞洲許多國家的主食,也是全球將近一半人口(約三十五億)每日獲取熱量的主要來源,更是全球農業貿易上,最重要的四種經濟作物之一(依產量,次序為玉米、稻米、小麥、黃豆)。



      稻米的食用國家,百分之九十在亞洲,米食也成為這些國家,飲食文化與習俗的一部份。例如:農民曆所記載的二十四節氣,就是中國古代訂立,用來指導農事的曆法,詳載季節、氣候與溫度的變化,而這些變化與水稻種植息息相關。包括立春雨水、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等,反應水稻從播種、插秧、生長、結實、到收成各時期的天候狀況。也因此,農村許多的節慶,均配合這些節氣而進行。例如:利用稻米做成各種米食點心,以祭拜神明與祖先、慶祝闔家團圓、歡迎親友、及辦喜事。包括春節的年糕與蘿蔔糕、清明節的草仔粿、端午節的粽子、宴客時的米酒、米粉、米糕、油飯、米苔目等。由此可見,稻米不只是中國人的主食,也深深融入傳統飲食文化中,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全球人口不斷增加,必須加緊糧食生產,但是極端氣候變化、經濟發展與工業化,卻使可耕地大幅銳減,導致糧食產量難以提升。基於稻米是重要糧食,如何提高其產量與生產效率?已成為亞洲各國政府極為重視的政策。為達到此目的,有必要研究如何提高水稻耐逆境能力與產量相關的基因,水稻基因體研究乃成為重要的課題。日本於1991年開始建立水稻基因體研究的各種遺傳與技術資源,使水稻成為穀類作物,及禾本科植物基因體研究的模式植物。一九九八年開始,日本又領導國際合作,進行水稻基因體核酸定序的浩大工程,終於二??五年完成此一重大成就。而水稻基因體序列所包含的資訊,也成為其他基因體更大的重要作物—玉米、高梁、黃豆、小麥等進行基因體核酸定序的重要參考。這些資訊,對於各種作物利用育種提高產量、抗病蟲害與耐逆境能力、及改良米質等研究極具價值。由於日本學界與政府的遠見,開啟水稻基因體的研究,對全球糧食作物的育種,有無遠弗屆的影響,實在令人敬佩。



      約一萬四千年前,中國長江及淮河流域,是現代水稻開始種植的起源地,而這些地區在八千年前,即有開始系統性耕作稻田的遺跡。台灣氣候高溫多濕,非常適合種植水稻,在五千年前,原住民也已開始種植野生水稻。十六世紀時,中國移民帶著印度型的長米(秈稻)到台灣,而日本人於一九八五年也帶著日本型的短米(?稻)到台灣。經過二十五年的育種,?稻(蓬萊米)成為台灣普遍種植的主要品系。今日,水稻仍是台灣栽種面積最廣的農作物。由於水稻對台灣的重要性,以及育種上與日本的淵源,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現已改名為植物暨微生物研究所)於一九九九年也加入日本所領導的國際水稻基因體核酸定序計劃,負責第五條染色體的核酸定序。與國際各國同時於二??五年完成此一重大計劃,使中華民國國旗,能夠昂首懸掛於畫有參與水稻基因體核酸定序之各國國旗及十二條染色體的第五條染色體上。



      水稻基因體定序完成,就好像把一本字典中的每個字母按照次序排好。但是接著需要瞭解超過四萬個水稻基因的功能,就好像需要把字典中每個字的意義加以註解,才能瞭解水稻基因體中每個基因的生物功能。因此,自二??二年開始,本人領導超過五十人投入的龐大研究團隊,結合中央研究院、科技部、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及國立中興大學的各項資源,歷經長達十三年的努力,於二?一五年完成水稻突變種原庫及突變基因資料庫,成為全球研究水稻基因功能重要的資源,也豎立另一個與國際合作的里程碑。



      中國悠久歷史深深影響日本,而日本近代文化又廣大影響台灣。中國、台灣與日本,在水稻育種、研究與文化上,有深厚的淵源、相同的耕種方式、類似的飲食習慣,交流從未間斷,甚至在面臨稻米食用人口日益下降,及國際貿易競爭上的問題也類似。井上博士的這本書,從稻米及其他穀類為主食開始,從科學角度來剖析育種栽培、型態構造、生理生化、生態環境、營養加工、及未來展望,有非常精闢的見解,深入淺出而易懂。



      雖然這本「美味穀物的科學」的日文書於二?一四年已出版,但是經過文筆洗鍊、用詞流暢的中文翻譯,連我這一生幾乎都在研究水稻的學者,也覺得獲益匪淺。這本書的內容,其實也是台灣稻米科學與文化的一面鏡子,無論是日文或中文,都非常值得兩國人民一讀。因此,我非常推薦大家也能閱讀這本書,將對我們的主要糧食有更深入的認識。除了感激大自然創造出這些特殊的植物,也對聰明的老祖先、辛勤耕作的農夫,與農業專家長期育種的豐碩成果,讓我們今日得以享受這些豐富美味營養的穀物,致上最深忱的敬意。

    ?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

    特聘研究員�教授�院士

    余淑美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