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專利戰略:專利如何讓我們準確預測趨勢走向,思考戰略布局?

專利戰略:專利如何讓我們準確預測趨勢走向,思考戰略布局?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893718
久慈直登
許郁文
光現出版
2020年10月28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9869893718
  • 叢書系列:Speculari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Speculari


  •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觀念/趨勢











    精準找到潛在飆股的科學方法

    「專利」

    ↓↓↓↓↓

    「無形資產」



    找商機•找融資•找趨勢

    非懂不可的獲利關鍵字!



      ◎當「專利」變成「資產」──對企業會有什麼影響?

      近幾年來,「無形資產」這個名詞開始慢慢浮上檯面,不論是企業或是智財業界,都緊盯著這個名詞。但──什麼是「無形資產」?



      前本田技研工業智慧財產權部部長久慈直登說:專利本身就是無形資產的一部分,其他與專利有關的技術訣竅、營業秘密、公司名稱、品牌企業價值等等,也涵蓋在「無形資產」的範圍內。



      在可見的未來,無形資產將可能對企業的資金、企業本身的價值,甚至是企業爭取引入投資產生無可忽視的影響。未來企業在思考發展戰略時,無形資產不但會左右其發展,也將是對手、或是市場觀察的重點。



      ★台灣的「無形資產評價師」上線!

      過去,涵蓋專利在內的無形資產價值難以估計,這樣的困境也阻礙企業研發、轉型的腳步。現今,政府透過無形資產的評價機制確立與推廣,可說不但帶動企業創新的腳步,也為判斷企業價值提供新的基準。在不會太遠的未來,「無形資產評價師」將會擔負判斷企業無形資產價值的重要角色。



      ◎市場帶你看見趨勢,但專利帶你看見未來3∼5年的發展

      與專利相對,市場呈現的是目前的趨勢;而透過專利,我們可以讀懂大型企業針對未來三到五年發展的預測。為什麼?



      因為專利是可見的、企業對未來發展預測的有效判斷。企業目前預備的專利,可說是未來賴以發展的基石。



      ?作為相關產業的對手,可以透過對方的專利判斷是否迎戰、或者轉向其他方向發展;

      ?而作為小型廠商,也可藉此判斷要跟風還是要另尋出路。

      ?對個人而言,也可做為未來決定職涯、或投資的有效參考指標。



      也因此,目前傾向更為明確地將專利視作企業的「無形資產」之一,也就是除了軟硬體設備、以及企業本身的營利外,判斷企業價值的另一項根據與標準。



      ◎前本田技研工業智慧財產權部部長現身說法!

      本書由本田技研工業第一代智慧財產權部部長(任職十一年,從事專利相關工作四十年)久慈直登所撰寫。在前著《專利戰爭》中,他分享日本的大型企業如何搶奪對方的專利、如何透過專利讓對方必須放棄市場、如何透過專利布局,確保新產品能夠搶下市佔率;而在本書中,他則要更進一步說明:做為未來的企業資產,專利在決策、在趨勢判斷上應該如何發揮作用,甚至在企業的財務、稅務與資金募集上,可能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專業推薦



      ★林宗宏(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前理事長)

      ★馬克思(智財散步創辦人、專利師)


     





    推薦序

    用智慧財產權連結世界,用智慧財產權連結世界,與台灣──林宗宏(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前理事長)



    導讀

    迎戰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新戰場,企業智財戰略也需迎接新思維



    前言.



    第一章 新戰場


    1世界經濟變化的方向

    2變化的契機

    3把「專利」變成「資產」

    4「智慧財產權全景」─古老卻不失新意的詞彙

    5商業生態系統與關鍵物種

    6平臺戰略與對抗戰略

    7資訊網才是主角

    專欄 日語障礙



    第2章 資料.數據之爭

    1新類型智慧資產

    2資料�數據應用的現況

    3資料�數據的權利

    4各國如何保護資料�數據



    第3章 日本企業的開放式創新

    1開放式創新的嘗試

    2自給自足主義的弱點

    3支援開放式創新的組織

    4了解納許均衡

    5不會被埋沒的新品牌管理術

    6品牌管理的技巧

    7採取開放及�或封閉策略的四種情況 .

    專欄 日語與坦米爾語



    第4章 新創企業也是夥伴

    1投向新創企業真的有未來嗎

    2「智慧財產融資」是什麼?

    3為什麼美國的智財融資成功?

    4智財評價、融資、流通市場組

    5新型態的全球產學合作

    6公司內外都活用新創



    第5章 世界的真相

    1汽車產業的未來

    2 SEP(標準必要專利)

    3中國企業的威脅

    4中國企業如何擴張規模?

    5中國企業智財戰略

    6美國國防授權法案

    7傳統智財制度的極限



    第6章 近未來的智慧資產戰略

    1成為國家規模的企業

    2修訂法律

    3從法律到產業

    4全球通用的優先使用權

    5從跨國判決到國際仲裁

    6專利法與競爭法,哪一邊比較強?

    7企業該怎麼做?

    8強化全球行動力

    9不能只有專家權



    結語





    前言



      撰寫前作《專利戰爭》已是2015年的事。在那之後,不過四年的時間,智慧財產權與世界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讀過前著的讀者問我,如果是你,見到這番新狀況會如何擬定戰略?能否為此寫本書呢?



      書店已有許多與第四次產業革命與中國急速發展為題的相關書籍,我心想,現在應該沒有我能寫的領域了吧,但在翻開這些書籍之後,發現裡頭引用了大量的資料,也有許多對日本企業或日本大學的看法,但並不正確。相較於其他國家的資料,對於日本的看法都是一些表面且不合宜的內容,而且還不太友善。



      這些一流評論家的書之所以會充斥著這類內容,是為了迎合潮流,引用相關資料,定出可能暢銷的書名。評論家不需要在產業現場擔負任何責任,只要指出產業的問題,他們的任務就算結束。這些書的目的在於讓企業人士的讀者了解之後該怎麼做。



      因此,若本著自己會如此擬訂戰略的心情寫這本書,或許這本書就還有點意思。



      撰寫前作時,第四次產業革命還不是個一般人耳熟能詳的字眼。



      在1960年到2000年的這40年間,日本企業的智慧財產權活動以大量申請為目標;而在2000年到2015年這段期間,則以積極行使權利為目標,所以前作也以權利的行使作為主題。



      今後的智慧財產權活動必須面對資料與開放式創新,在實務上,資訊負責人與契約負責人的重要性將會與日俱增。



      本書的目的,是要說明在這個以資訊、契約為中心的時代裡,該如何將傾全公司之力進行的智慧財產權活動轉換成範圍更加寬廣的智慧財產戰略。



      其實在前作出版的2015年,時代將有所改變的徵兆就已悄然浮現。改變的契機在於同時出現的幾個現象。





      ?通訊技術從4G進入5G,不再受限的IoT(編按:Internet of Things,又稱物聯網,是一種將現實世界數位化的技術,先以電子標籤標記人或物,之後可透過IoT用對經過標記的人或物進行搜尋、管理、控制)將大展拳腳。



      ?全世界陸續出現網路商業模型取得成功,傳統商業模式節節敗退的例子。



      ?越來越多產業希望透過協調與合作,創造更高的效率,而將資料的共享範圍擴大,開始在不同的國家共享資料。



      ?大量的資料透過雲端管理後,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急速進化,已不再單單是模擬電腦,而是模擬人腦的運作。



      為了面對上述這四個現象帶來的變化,各國無不發佈相關的政策,不管是已開發國家還是新興國家都是如此。



      日本有「Society 5.0」這個名詞。這是以狩獵社會為1.0,現今社會發展到第五階段的意思,但明明要談的是未來,卻刻意回?至古代,還加上編號,真的讓人覺得這個名字不過是在模仿「Industry 4.0」,我覺得應該多花點心思想個新名字才對。



      不過,藏在這個名詞背後的概念是好的。



      相對於「Industry 4.0」只有製造業透過IT升級的意思,「Society 5.0」則以能源、環境問題或其他社會問題為對象,希望整體社會能比個別企業享受更多利益。光是這點,由政府提供的資料,就比各國政策的水準要高。



      企業如何運用資訊,是在未來取得成功的關鍵,這點已是眾所周知的常識。



      企業在不斷搜集資料之後,透過AI從中找出機會,然後透過網路尋找商機。這個流程是否順利,在於全公司是否能靈活運用資料與其他智慧財產。如果無法靈活運用,就無法在網路獨樹一格,也會被淹沒在眾多企業之中。



      就一般來說,全世界的技術資訊有七成屬於專利文獻,如此龐大的資訊也於智慧財產權活動中流動。利用之前培養的資訊處理技巧來掌握智慧財產在規模擴大後的整體狀況,是非常合理的做法。



      決定以開放式創新的方式與其他公司合作時,該如何挑選合作對象、該在何種條件下合作、該如何區分可共享或獨占的成果,又該如何調整商業利益,都屬於契約這方面的工作。當這類合作的規模越來越大,契約就越來越重要。



      若問企業內部該由哪個部門負責如此新型態的工作,答案就是讓智慧財產部門負責更多元的工作,這也是最簡單的方法,因為這會是既有工作的延伸。不過,這類工作不一定非得在智慧財產部門內完成,企業內部可自行進行開放式創新,讓企業上下了解如何處理智慧財產。



      在2000年之前,日本企業的智慧財產部門以申請專利為主要業務,簡單來說,就是每天認命工作的兵工廠,或是一步一步前進的步兵部隊。而在2000年到2015年之間,受人矚目的則是以之前累積的專利作為武器,在全世界使行權利的訴訟部隊,他們大概就像是能邊快速移動,邊有效打擊敵人的特遣部隊。在當時,也有像本田汽車這種手上隨時有一百件智慧財產權訴訟的日本企業,被告的對象包含中國企業、韓國企業以及他們在新興國家設立的企業,戰績也幾乎是全勝。



      申請專利或提起訴訟的工作仍然重要,但在之後發光發熱的是資訊部隊與契約部隊。



      為了強化這兩支部隊,必須全面掌握社會與世界的動態,時時對最新資訊保持高度敏感。當經濟合作的規模越來越大,如何面對世界各國的競爭法(編按:相當於台灣的公平交易法,其他國家有的稱為反托拉斯法、反壟斷法等)、個人資料保護法或是其他法規就顯得十分迫切與重要,沒有半點時間可浪費。



      我在產業界、行政機關以及學術界都有許多值得尊敬的朋友,我很想跟這些朋友一一說明自己的想法,也想聽聽他們的意見,但時間實在不允許。如果您在閱讀本書之後,對於日本企業透過智慧財產權合作這點有共鳴的話,希望能一起針對這些日本企業的立場進行討論。



      希望本書能對企業的業務部門、技術部門以及處理智慧財產權、智慧財產的人有所幫助。



      前作包羅了許多主題,無法在此一一介紹,而本書則盡可能以內容不重複的方式說明。其中有些部分與前作有關,各位讀者不妨藉此機會重新閱讀前作。



    推薦序



    用智慧財產權連結世界,與台灣

    林宗宏(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前理事長)




      今逢久慈直登先生在台發行他的第二本鉅作:《智財戰略》,並意外受邀以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副理事長身分為即將發行的中文版撰寫推薦序,深感惶恐與榮幸。



      久慈先生在二○○一年到二○一一年間擔任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的智慧財產權部長,對本田在全球智慧財產佈局及運營的成功可說是居功厥偉,我也有幸在久慈先生任內代理該公司的專利業務,協助本田技研的智慧財產權專家在台灣行使專利權。在當時,我便對本田的積極態度及專業能力留下深刻印象,也因而對智慧財產權制度的作用有更深一層的瞭解。久慈先生其後致力於著作,積極而無私地向全球讀者及產業推廣他數十年浸淫智慧財產與企業經營的心得及智慧。我在讀完此次新作《智財戰略》的日文原版後,更感受到智慧財產權制度在全球化時代的新一層意義,為久慈先生在智慧財產權領域的高度景仰不已,更希望有更多讀者像我一樣得到啟發,乃不惴簡陋,為序如下。



      重新思考專利制度的目的



      我在三十幾年前加入理律法律事務所開始從事專利工作之初,就被灌輸這個基本概念:「對於符合專利法規定的技術,國家賦與一定期間內的權益保護,以換取發明人將其技術公開,就是專利制度的目的。」這句話現在也還寫在我國智慧財產局官網的「認識專利」專頁中,數十年不變。但是,世界真的就是這樣運作的嗎?我其實懷疑了無數次。



      舉一個例子,在互相連動的網路世界中,發明人的技術一旦刊登到台灣的專利資料庫,全球就可以幾乎沒有時間差的搜尋到完整的技術內容,但發明人得到的專利權卻只限於在台灣這個小島有效,付出跟收穫極不對等。



      再舉另一個例子,在互相連接的世界中,各種開放型創新橫跨產官學研各界、甚至集合大中小型各種規模的企業組織體,其強調的是透過合作與分享,共同成就社會的進步。但這跟專利法透過獨佔研發成果、促使社會進步的邏輯,不是剛好相反嗎?後來我有機會到日本留學,回國後,藉著通曉日文以及在大型法律事務所服務之便,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有幸能長期站在團隊的第一線,與日本的許多跨國企業及國家級研究機構的高層直接溝通,瞭解他們的想法。在這些一流的頭腦中,裝的是五花八門的智財策略;其中也有企圖靠包山包海的專利網試圖完全掌握整個市場的,但更多是連結世界上各具擅場的大小實體,共同創造出包含從高端到低端的產業鏈並加以管理的實戰策略。此外,他們對客戶說明的各種策略,也時常讓我嘆為觀止。透過這些經歷,令我一再確認了專利制度對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也瞭解了專利並不是「取得獨佔權」那麼單純,還有更深層的目的。



      事實上,台灣的專利訴訟少到一年約只有一百件左右,原告勝訴率更是低到只有一成多,可說專利訴訟在台灣其實少有實益,但台灣的專利申請量仍然高居全球前十名以內--關於這一點,各企業自然各有其經營策略,但也不能輕易宣之於口。然而,久慈先生在此次新作《智財戰略》中,不但娓娓道出這些經營策略與背後的考量,同時也毫不藏私且淋漓盡致地剖明跨國企業在高度互連的世界中,如何運用智慧財產權促進產業發展,值得企業經營階層、研發人員,或是直接、間接從事智慧財產權相關工作者深入研讀、細細品味。



      從獨佔走向合作,

      為智慧財產權的發展打開全新的視野




      二○一七年時,本書作者久慈先生就曾在台灣發行過其第一本大作:《專利戰爭》,當時也在台灣造成轟動,對於還沒有讀過的讀者,我也推薦務必一讀。《專利戰爭》這本書強調的是戰爭(日文的「喧嘩」有打架的意思,翻譯成戰爭非常貼切),也就是把智慧財產權當做武器、發動戰爭,取得市場的優位性;其內容著重在權利的取得及權利行使等,與傳統智財教育中強調「獨佔權」(或稱專有的排他權,專利權人依法得排除他人未經同意實施之權利)的主軸較為貼近,是專利師、律師以及企業智財部門的人員平常涉獵較多的領域。



      然而,此次新作《智財戰略》則為讀者打開全新的視野,強調的是因應新的數位時代的專利戰略;傳統的權利取得及權利行使的觀念、作法與技能,在數位時代裡也必須有根本性的改變。



      本書中,久慈先生開宗明義就強調,在AI促進數據互連的時代下,戰場本身就已經不一樣了,要從新的產業鏈形態的角度來思考智慧財產權的角色;而在資訊不斷加速流通之下,未來的世界將是一個更開放的社會,合作將更重於競爭,在全球規模的技術平台之下,小型企業、學校、甚至是個人的智慧財產都將更形重要;擁有智慧財產的主要目的,也將從「排除競爭」轉變成「促進合作」。在這個全新的視野之下,我們實在應該深思智慧財產權制度應如何超前部署,以免古典的智慧財產權制度反而成為社會進步的阻力。久慈先生特別在本書的第六章中,對未來的智慧財產權制度應有的形態提出他的具體看法,非常值得參考。



      高度連結的世界中,

      台灣是不可或缺的一角




      台灣所處的環境極為特殊,直接影響了台灣的發展模式。



      台灣是一個小島,欠缺天然資源,而且因為兩岸政治問題,長期被孤立於國際社會之外。但也因為這三個困境,台灣人才會付出加倍的努力,創造出現在的台灣奇蹟。一個欠缺資源又被排擠的小島,難以主導全球產業的走向;因此,要在這個高度連結世界中存活,只能不停地尋找自已的利基所在,發揮我們優良的腦力資源,努力成為龐大產業鏈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關鍵性的角色。這是我們經濟之所本,以及安全之所繫。



      在這種條件下,台灣已成功地在晶圓代工、IC封測、高階自行車、光學鏡頭、機能性布料、茶飲,以及其他許多利基市場內,做到了世界第一,非常不容易。未來台灣要繼續發展數位資訊、資安、生醫、國防、綠能、民生等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更須靠著全民智慧,在全球產業的大框架之下努力。久慈先生在書中特別強調的開放式創新(第三章)以及新創企業(第四章)的重要性,特別值得台灣借鏡。



      在合作重於競爭的開放式創新模式下,智慧財產權的主要目的不在於透過訴訟排除競爭,而是透過智慧財產權的形成,證明自身在產業鏈中的價值;這些價值並不是靠產業外的法院認證,而是由在產業第一線的專家所認證,其價值將會更為真實,更為即時,也更為全面。



      要充分因應這種經濟發展模式,台灣的智慧財產權制度仍存在一些精進的空間。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曾在二○一九年底發表智財白皮書,提出了十大措施,今在本書的啟發之下,也許應該在二○二○年提出更全面性的建言。台灣跟日本的產業結構之間存在根本性差異,雖無法一一完整呼應久慈先生的睿智建言,但整體而言,不外乎希望能實現一個對於國內小型創新者及國際大型平台建立者都更為友善的智財保護環境,並促進各個環節的溝通與交流,以共同成就一個共好的全球產業鏈。例如:



      •對於學校及研究機構是否應該提供更充足的研發資源(呼應本書第四章第五節等)

      •對小型創新者是否應該提供更多的協助(呼應本書第四章第一節等)

      •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國際交流是否應該提昇到更高的層級(呼應本書第一章第一節等)

      •國際標準相關(SEPs等)的新興智慧財產權問題是否應該有更完善的規範(呼應本書第五章第二節等)

      •公平交易法與專利法的競合的問題是否要形成明確的政策(呼應本書第六章第六節等)

      •智慧財產權談判人材的養成是否應該加強(呼應本書第三章第七節等)

      •對於國人申請外國專利是否應該要給予更多的協助(呼應本書第一章第五節等)

      •專利檢索的目的是否應該從攻擊防禦的思維昇級到掌握企業本身定位的層次(呼應本書第一章第四節等)

      凡此種種,待研究的議題其實堆積如山。台灣的專利師身負重任,將繼續跟社會各界攜手,為創建一個更好的開放式創新環境而努力。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久慈先生在前作中教我們如何打贏專利訴訟,而這本書則不談專利訴訟,將智慧財產權的定位拉高到全球合作的層次,教導我們如何利用智慧財產權取得市場優勢,這不正是孫子兵法:「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之奧義所在?



      在現今的國際情勢之下,我國的科技產業在許多領域不斷受到全球產業鏈的肯定,逐漸成為這個高度連結的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角,此時久慈先生這本書的問市恰好契合台灣發展的需求,我認為每一位關心台灣科技產業發展的人都應該細讀,故謹此推薦。




    其 他 著 作
    1. 專利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