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十年磨一劍」,堪為這本書撰著過程的最佳寫照。
基於對恩師繆全吉之崇拜,筆者捨新遂舊,荒西攻中,一股腦投入中國傳統政治體制之研究,博士論文主軸是清末民初的官僚取士制度,故思惟上,特與「士人」、「仕進」、「科舉」、「官僚」等概念,長期為伍,深植骨髓。
恩師繆全吉兩大專著,即「清代幕府」、「明代胥吏」,筆法簡明扼要,理路清晰,率能鉅細靡遺,從群書中,申剖出明清兩代的基層或主要官僚的運作機制及互動行為。這種功夫底蘊,對本文的影響甚鉅,不僅筆調文思,尚在剖析理路。這兩本書對筆者的求知及撰述過程,?發甚大,一者引領筆者能從官制職掌,轉進窺知傳統官僚之深層運作樣貌。二者繆師解析典籍文章的理路,靈活自明,精闢入裡,每觸發筆者寫作之自主性與創新性。
基此,當十年前察覺西方標舉智庫之優越性時,筆者便不揣自陋,漸次從事中國傳統智庫的研究,求諸對照。首先,研撰中西智庫之比較,及中國春秋戰國養士體制兩文,後循序撰述「秦漢」及「魏晉南北朝」的智庫體制,各發表於2011-2016年間,由中國政治學會及台灣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主辦的研討會中。
斷續研撰三個朝代的智庫體制,集約十萬多字,本無出書構想,適逢義兄姚大光斥責雜務纏身,不忠正業,是屬失當,故諫許筆者定要完構中國歷代智庫,付梓問世,斯屬正途。諫勉間,筆者決定再加「隋唐時期智庫」乙章,集字約20萬即先出版「中國歷代智庫體制之研究」上冊,以隋唐前諸代為主,以表謝「光哥」期許之情誼。容後再依序完成宋元明清之智庫體制,以資完備。
十年研撰過程,中西交流由和諧合作,漸為對抗抑制,由善轉惡,由學仿到崛起,均令筆者深思「託古改制」及「託洋改制」之良窳,以及中國在古今寰宇的價值定位。尤其是賢智者所創發的中華文明,根源何在?珍貴何存?衍伸何至?
付梓過程,感謝學生翟子睿及女兒林治華協予蒐集資料及騰打編輯,尤其是翟子睿洽接出版商,無縫完稿,更是感激之至。還要感謝義姐張家惠協同校稿,以及義弟林定芃、馮月忠的鼓勵,助益非淺,皆銘感五內。
人生幾何,十年一劍,褒貶其中,甘苦自得,猛然覺悟專著,望不負四十年之學思,以饗士林。
林忠山?? 序於台北
2020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