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版序
奇怪的巧合,上次寫書,筆者在越南胡志明市;此次改版,筆者人在越南峴港。一樣的熙熙攘攘,卻完全不一樣的時空環境,身為芸芸眾生的考生也是如此。
筆者很為考生感到不平。煎熬的考生將比往日更多,因為司法考試改制減少了律師名額。筆者一向不喜歡陰謀論,法律服務市場裡,律師是一個重要組成份子,透過門檻制度,真的達到減少律師錄取人數的目標了。從民國105年錄取的860人、106年的924人,到107年減少了近160人變成759名;108年,只剩549名,再減少近200名。
這對市場有什麼影響?
其一,對既有律師有利,因為新進律師減少,等於競爭對手減少,削價競爭的狀況也會減緩。而且台灣目前沒有真正的律師評鑑制度,考到證照,不管之後努不努力,有無持續進修,一輩子就是「符合資格」的律師。考上律師之後,就可以安穩守好這個既有市場,哪管Legal Tech或是其他創新的法律服務,反正大家都有各自的市場,就不用這麼拼、不用斜槓、不用那麼麻煩。(未來筆者將會成為第一屆律師會員代表,也會努力推動律師評鑑及在職進修制度,期待各位上榜!)
其二,對於法律系學生來說,律師市場的大門越來越窄,要投入法律服務恐怕不能只以律師證照為首要或唯一目標。每年,考生被迫持續接受這種浮動的門檻,改制後第一年名額減少160名;第二年又再減少200名,無止盡地、默默地忍受,只因為考生是全世界第二沒人權的族群,不會吵、也不敢鬧。
拿著這本書的讀者們都知道,律師的身分很特殊,可以是魔鬼代言人,也可以像在《我們與惡的距離》裡,成為人民的代言人。
這一年來發生很多事情,有疫情、有政治局勢大幅轉變,但不變的是,我們都擁有同樣的想像──一個對於律師工作的美好想像,筆者的角色很單純,就是幫助更多有著同樣夢想的考生,走完最後一哩路。
果殼 筆
考試是一時,分數是虛幻
在峴港的黃金海灘旁寫下這段話
希望在現實世界裡,跟各位再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