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探究式閱讀:黃國珍的閱讀進階課,從自我提問到深度思考,帶你讀出跨域素養力

探究式閱讀:黃國珍的閱讀進階課,從自我提問到深度思考,帶你讀出跨域素養力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036782
黃國珍
親子天下
2020年9月18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575036782
  • 叢書系列:學習與教育
  • 規格:平裝 / 280頁 / 14.8 x 21 x 1.4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學習與教育


  • 親子教養 > 潛能/學習力啟發











    從閱讀到理解之間,

    我們「探究」。

    閱讀素養先鋒推手黃國珍,再次爬梳「閱讀理解」內涵的重磅力作。



      已帶領過上千場工作坊的國珍老師,每次完整分析過一個文本後,

      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有這麼多內容,我自己都沒發現;

      尤其是往上層概念建構的過程,都達不到國珍老師所分析那樣高的層次?」



      這本書,就是為了回應這樣的疑惑而生。



      暢銷書《閱讀素養:黃國珍的閱讀理解課》作者,

      也是推動青少年閱讀素養的先鋒推手、《閱讀理解》學習誌創辦人黃國珍,

      挑戰將自己抽象的思考過程「可視化」與「具象化」,

      再次嘗試爬梳閱讀內涵,剖析探究歷程的傾力之作。



      從自我提問到深度思考的「探究式閱讀」,透過──

      五個觀念,縮短從閱讀到理解的距離,

      七道工法,帶領讀者走入思考的縱深,

      五類文本,體會思考層層推進的蹊徑。



      如何讓台灣的閱讀教育環境,更貼近核心素養的目標?

      國珍老師這樣說:

      當前的閱讀教學,常把「理解」視為結果,把「答案」做為標的,

      把擷取訊息、統整解釋到省思評鑑的歷程,視為理所當然的行為操練。

      許多人忽略了;

      理解其實是一連串發現問題、解答困惑的動態過程,

      探究,才是這歷程的本質。



      因此在本書中,國珍老師以「概念內涵」「歷程剖析」「文本實作」三大篇章,

      從Why�What�How三大層面,七張圖表,闡釋解析他心目中的「探究式閱讀」,

      更以包含文學�議題�生活�科普�哲學等不同領域的文本為範例,

      示範並實作不同類型文本的閱讀思考歷程。

      實作篇並規劃了邀請你跟著國珍老師腳步一起練習的「探究時間」,

      透過與作者紙上交鋒的思考練習,嘗試理解作者的思路脈絡,

      以頭腦體操的實作,轉化並深化你的探究閱讀力。



      國珍老師衷心認為:

      我們生活的真實世界,就是一個最巨大的文本,

      每個人都在這個充滿未知的世界裡,探索前進的方向。

      在這趟探究旅程中,

      以觀察為基礎的閱讀,以探究為歷程的理解,

      一趟疑問(?)與發現(!)交織的思考之旅,帶領我們從未知邁向已知。

      這是「探究式閱讀」最珍貴的價值!



    名人推薦



      范信賢�范巽綠�陳明柔�陳明蕾�許榮哲�蔡淇華�劉桂光�藍偉瑩──知性推薦(依姓名筆畫順序)



      精彩推薦精華



      國珍老師繼《閱讀素養》後,接力出版的《探究式閱讀》猶如醍醐灌頂,為台灣的素養導向教學及閱讀教育推進一大步。

      此書結合國珍老師豐富的學識,不僅提供多面向的實際例子演練了探究式閱讀的方法,更經由內在理路的深入思辨及闡述,豐厚了閱讀理解的心法,讓我們得以「reading the word, reading the world!」,享有「打開經驗世界」及「發展抽象能力」的美好。──范信賢,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退休主任



      從教學角度來看,「探究式閱讀」從思考的進路展開,可有效避免我們陷入知識堆疊與考試教學的框架中,非常具開放性與自我引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這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我們的閱讀理解是建立在自己的思考探究上,是真正可以讓學生從閱讀中得到學習與成長,並帶出閱讀樂趣的閱讀策略。──劉桂光,台北市復興高中校長



      這本書,國珍用近似聊天的方式,跟大家分享他對於「探究」的探究歷程與發現,整本書寫探究,同時也真實呈現他的探究過程。我們透過他對於探究的辯證歷程,認識何謂探究,更反思自己的經驗,重新梳理自己的探究歷程。我們將不只是以本能去認識這個世界,而是從認知到探究的本質,展開有意義的探究之路。──藍偉瑩,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



      國珍老師對閱讀的詮釋,使得「閱讀」這個老朋友,有了新的風貌,因為「它」不再只是個體對記載於文本上「符號」的解碼,而是「解碼」後用語言符號進行探究與思辨的「發現之旅」????如果你自己跟著這本書一起走一趟閱讀的探究之旅,你會發現閱讀時字數的長短,不會是你探究本質時的負荷;事實上,在探究為本質的閱讀歷程中,你對文字所賦予的意義,將使你重新「增能賦權(EMPOWERMENT)」。──陳明蕾,國立清華大學台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當學習視野被重新定位,學習透鏡被重新調整,當「探究」成為閱讀的核心,其實也意味著所有的學習歷程,都將成為探究式閱讀的歷程。國珍以《探究式閱讀》一書,回應「當閱讀不再只(能)是閱讀」此一課題,並以全書展示對於「探究閱讀」的探究歷程,也為讀者開展了閱讀的另一個面向與視野。──陳明柔,靜宜大學閱讀書寫暨素養課程研發中心主任?



      人類的主觀很珍貴,但人類的主觀一樣很可怕,小從一篇文章的誤讀,或者一條生命的虐殺,甚至可能因而引起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我們該如何正確判讀這個世界呢?

      維基百科?生活百科?還是依賴專家?我沒有最好的答案,但國珍的新書《探究式閱讀》肯定是一個可以從小培養的珍貴能力。──許榮哲,華語首席故事教練?



      在一○八課綱,所有知識需要靠「探究與實作」昇華為素養的關鍵時刻,國珍老師這一本新書,像一場素養大旱時的及時雨,帶領我們「探究」閱讀理解的過程,以及找到適合的文本來閱讀「實作」????翻開國珍老師的這本新書《探究式閱讀》,讓所有的閱讀,都得到了如實的理解!──蔡淇華,台中市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


     





    推薦序 探究式閱讀:經驗與抽象的邂逅對話?? 范信賢 

    推薦序 生活充滿探究,而生命就是閱讀自己的歷程?? 藍偉瑩 

    推薦序 閱讀,值得探究?? 陳明蕾 

    推薦序 當閱讀不再只(能)是閱讀——迎向未來的探究歷程?? 陳明柔 

    推薦序 毒不在那頭,在這頭?? 許榮哲 

    推薦序 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但你不知道「你知道」?? 蔡淇華 

    導 讀 素養導向閱讀教學最佳的工具書——真實情境下的探究式閱讀?? 劉桂光 

    自 序 向黑暗丟出一顆彈珠 



    Why? 輯一 概念內涵

    五個觀念,縮短閱讀到理解的距離

    1-1在閱讀和理解之間,我們探究 

    #奄奄一息的北極熊? ?

    #閱讀,需要重新理解

    1-2閱讀的理解歷程,就是探究的歷程!

    #雲端的「雲」都準備好了,「端」呢??? ?

    #回應未來的唯一方式是「探究」

    1-3真相始終存在,關鍵在於探究

    #對於宇宙萬物,我們如何閱讀呢?

    #水是什麼鬼東西?顯而易見的事,反而難發現

    1-4真實的情境,真實的問題─關於素養評量的思索

    #知識更新週期縮短了!不要再教我以後用不到的!

    #杜威爺爺教的思考方式學起來

    1-5我們是被訊息左右,或是有能力探究訊息背後的目的? 

    #讓你我都崩潰的公投題目

    #盡信懶人包,不如沒有懶人包



    What?? 輯二 歷程剖析

    七道工法,帶你走入思考的縱深

    2-1觀察,讓你不只是看見 

    #沒有文字也可以閱讀,大自然就是一本無字書

    #司機大哥,我不是奧客,我只是看到路牌!

    2-2這世界不存在意義,是讀者賦予這世界意義 

    # 其實你不怕蟑螂,你只是聽說你要怕

    #大海的聲音,是在傾訴什麼嗎?

    2-3你真的「知道」嗎?─別讓已知限制未知 

    #那一年,我的防空洞歷險記

    #你怎麼會連自己知不知道都不知道?

    2-4放下固有觀念,才能大膽假設 

    #韓愈〈師說〉話中有話,你讀出來了嗎?

    # 花了兩千年,我們終於知道地球是圓的

    2-5我的詮釋,你能認同嗎? 

    #詮釋不是自己覺得好棒棒,還得求認同!

    #第一次當樂評就上手

    2-6我怎麼知道我的理解是對的? 

    #哥不是去看醫生,哥去看的是回憶

    #認知理解大忌: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2-7提問,就是反思驗證 

    #我期待一位「有問題」的學生

    #聯誼聊天話題攻略,底加啦!



    Why? 輯三 探究實作 ?

    五篇文本,領略層層思考的蹊徑

    探究實作1 文學類文本:眾神 

    #你的感受很重要,說三次!感受、感受、感受

    #人生可以浮誇又時尚,下筆最好真摯又樸實

    探究實作2 議題類文本:天生的判決 

    #曼德拉的決定:拋棄悲痛和怨恨,慢走不送!

    #不用找跨領域文本,因為我活在跨領域世界啊!

    探究實作3 生活類文本:二○二五年咖啡不夠喝了! 

    # 不囤口罩了,現在開始咖啡豆囤起來

    # 給我國家級官方機構資料!(伸手)

    探究實作4 科普類文本:在傷口上灑「糖」 

    #科普文章表示:「我不醜,而且我超可愛。」

    #傷口甜甜的,像初戀一樣

    探究實作5 哲學類文本:先知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期待一位探究閱讀者的誕生

    ?





    自序? ?

    ?

    向黑暗丟出一顆彈珠




      在您閱讀這本書之前,請先容我表示歉意,因為我再次寫了一本沒有提供答案的書,而且這本書中的內容,比起我上一本書難上許多。



      不過,您若覺得難,並不是內容本身真的難懂,而是我們習慣以原有的認知去套用在一個需要重新理解的事物上。那不熟悉造成的困擾,讓我們誤以為新事物很難。這樣的困境,其實普遍反映在當前的教育現場,也成為這本書想解決的核心問題。但我畢竟不是一位智者,沒能以更具超越性的智慧與洞見來解惑。但是我對閱讀教育的現況和未來,又有著想參與的莫名責任,所以我唯一能做的就像上一本書那樣,誠實分享我自身的閱讀探究實作,做為一種更為飽滿而完整的閱讀教育假設,留下我個人的探究紀錄,讓這過程中的困惑與發現,做為後續探求的印記。



      說到「困惑」,我想到閱讀領域經典著作《如何閱讀一本書》(How to Read a Book)的作者莫提默.艾德勒(Mortimer J. Adler)在書中所寫的這句話:



      「閱讀的一部分本質就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



      我第一次讀到這句話,就被他的誠實與洞見所觸動。因為我自己的閱讀經驗,在這句話中找到了共鳴。



      這句話對我而言,至為關鍵的就是:知道自己被困惑。這代表讀者在閱讀中有意識地覺察並掌握自己跨入未知的狀態,卻無懼於陷入困惑的境地,反而將困惑視為閱讀歷程的必然與動機。就是因為有困惑,才需要在閱讀中開展更具深度的心智參與。事實上,真正的理解是自身已知的擴張與思想維度提升的結果,而不是承襲他人的答案。



      我們對於有形世界的理解和有情世間的開悟,多源自於困惑中想一探其奧義的心念,而這基於想知道更多、想知道原因形成,以及關於發現與思考的求知歷程,便開展出最能展現人類高度心智與靈性的行為─「探究」。



      當前的閱讀教學,把擷取訊息、統整解釋到省思評鑑做為理解歷程與學習。若深刻一點來思考這過程的內涵,將會發現它與探究歷程,從觀察發現、假設提問、驗證解釋,進而反思與創造,是如此一致。這個發現會讓我們對閱讀有更明確的掌握;理解是一連串發現問題並解答困惑的動態過程,探究才是這歷程的本質。理解的過程就是探究的過程!



      在閱讀的光譜中,無論是世界本身,或關於自然與社會的發現,亦或是作者轉譯自真實生活的文本,都是現象、議題、知識、資訊、觀點、論述、情感、故事??的複雜組合。從擷取訊息到省思評鑑的過程與結果來看,閱讀是一場同時向外也對內,從不知道到知道,從不理解到理解的心智開展。將已知延伸至億萬光年外的時空,思維量子糾纏的微觀宇宙,帶領我們走到科學的邊界,遇見信仰的啟示。在體悟奧義和自身反思的疑問困惑上,看到哲學的大門,跨入其中,散步至深處,覺察是人自身的探究與閱讀,將萬象開展以思,體驗於心。其過程中每個片刻都創造了個體生命的質變,讓我們超越原有心智的限制,而閱讀的意義與價值,得以彰顯在生命與時間的巨流中。



      每個人的生命本身就是從什麼都不知道開始,經過一場偉大的探究與冒險,直至生命終結。有些生命悟到其中的意義,有些生命深陷於困惑卻無以自知。但閱讀中探究與理解兩者相生相隨,擴大了有形的生命場域,也豐厚無形的心靈疆界。



      不只是閱讀,就算是生活中陷入困惑,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在閱讀與理解之間,就是一場無止境的探究。直到今天,我依舊是書中那個在黑暗中帶著同學丟彈珠的孩子,想知道自己身處何處,想知道下一步該走向何方??



      這本書是我再次向閱讀中暗黑而未知的領域丟出的一顆彈珠,我期待它落地的回音,渴望確認前方就是出口。



      以探究為核心的閱讀教育,並非給予技術和步驟的形式,而是要培養在閱讀中自主提出問題、釐清條件、思考問題的探究能力。具備這基礎,理解自然會發生。更進一步來說,理解並非擁有答案,而是以提問與對話的形式,開展更為深刻的思考歷程。



      書中我問了許多問題,也回答了所有我提出的問題。跟上一本書一樣,請不要隨便相信我說的話,也不要輕易接受我的答案。因為,如果您在閱讀中開始懷疑或困惑於這本書的內容,並提出問題開始探究與思考,那麼您就是一位探究式閱讀者。



      最後我想再以莫提默.艾德勒的兩段話,做為閱讀這本書的準備和對閱讀教育的反思。



      「懷疑是智慧的開始,

      從書本上學習跟從大自然學習是一樣的。

      如果你對一篇文章連一個問題也提不出來,

      那麼你就不可能期望一本書能給你一些你原本就沒有的視野。」



      「只有一種方式是真正的在閱讀。

      不要有任何外力的幫助,你就是要讀這本書。

      你什麼都沒有,只憑著內心的力量,

      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

      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為止。

      這樣的一種提升,是在閱讀時的一種腦力活動,也是更高的閱讀技巧。

      這種閱讀,就是讓一本書挑戰你既有的理解力。」

    ?
    黃國珍??? 本書作者,品學堂創辦人,《閱讀理解》學習誌總編輯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