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與生活畢竟無法等同,但是卻有許多相通之處。一個平日就擅於聆聽、聊天的人,很有潛力可以成為好的訪員;反過來說,一位認真的研究者,在生活中也可能擅於同理他人的處境。研究的目的在於提升知識之深度,改善社會與眾人的生活。論文發表後,如果無人閱讀與引用,即使可以計算點數,意義有限。研究的成果除了發表論文,如果可以少些艱深的專業術語,使用大眾可以理解的論理與敘述,則可以對社會產生更大的影響。一般人也可以從研究精神中獲得啟發,能夠分辨描述性詞語與判斷性詞語,提出足夠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論點,不要讓自己的信念或情緒先行,或可減少當前假新聞的傳播。我認為多讀小說多看電影,可以增加研究者的理論敏感度;而寫影評和寫論文,其實共享著基本的論證原則。《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期待,研究可以往生活靠近,而生活可以往研究靠近。
《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於2010年修訂,增加訪談、無性別歧視、理論圖形等章節。十年之後這本《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2020進化版》,又增補了白話知識論、研究策略與方法、研究倫理等單元。不論是新進或資深的研究者,甚至是不在學院中的社會人士,都能從這本書得到一些對於生活與研究的靈感與啟發。
名人推薦
『對寫論文性冷感的同學,閱讀此書一定可以情慾大爆發!有論文不孕症的同學,閱讀此書一定可以早生貴子!』王宏仁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這本有條理又接地氣的研究指引,是研究者在浩瀚知識大海中的救命浮木。反覆思考該書的貼心提醒,眼前的阻礙就會退縮消逝,崎嶇小徑逐漸平整為大道。』成令方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做研究、寫論文是件痛且快樂著的事,這本書可以讓研究生的痛少一些,指導教授的快樂多一點,並讓師生共舞時舞姿更曼妙且饒富研究的興味。』林雯瑤? (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副教授)
『我總是推薦《教授為什麼沒有告訴我》給文學院研究生,因為這本社會科學的好書一方面幫忙文學院學生按部就班整理紛亂的想法,另一方面提醒文學院學生重視文本與社會之間的微妙關係。』紀大偉?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畢老師深入淺出地道出在研究過程中種種難以言、無法言、甚或不敢言的酸甜苦辣。從我身為研究生到現今指導研究生,都能於閱讀中感受其文字趣味與學術品味。』張仁和?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此書為全國研究所教師之救星。如果我是暴君,就要強迫全國研究生閱讀畢教授的愛心之作,但我不是,只能堅定溫柔地推薦想寫論文的研究生抱著感激之心閱讀。』陳宜倩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